设计轴承盖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φ26孔专用夹具内容摘要:

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 底座底面的精度为 ,端面 及内孔 的精度要求 为 ,槽的精度要求为 ,轴承座顶面精度要求为。 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 轴承座 的技术要求 : 该 轴承座 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尺寸偏差 ( mm) 公差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um) 形位公差 (mm) 轴承座底面 140 IT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7 轴承座上表面 140 IT9 φ 54的上端面 60 IT11 前端面和 后端面 160 IT11 160x170 的槽 170 IT8 φ 120的半 孔 φ 120 IT11 70x140 的槽 70x140 IT11 φ 25 的孔 φ 25 IT11 ‖ A φ 26 的孔 φ 26 IT11 、 审查 轴承盖 的工艺性。 、 轴承座 的生产类型 已知此 轴承座 零件的生产纲领为 5000 件 /年,零件的质量 不足 100Kg,查《机械制造工艺 与夹具 》第 7 页表 ,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 采用专用工装。 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选择毛胚 零件材料为 HT15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 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 CT10。 这对提高 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由表 21 至表 25 可知, 可 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8 公差等级 由 轴承盖 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 C T=11。 端盖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项目 机械加工余量 /mm 尺寸工差 /mm 毛坯尺寸 /mm 备注 轴承座底面 60 表 24 轴承座上端面 140 145 表 24 φ 54 上端面 60 表 24 前端面和后端面 160 表 24 170x160 的槽 170 表 24 φ 120 的半 孔 120 表 24 绘制轴承盖 毛坯简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9 拟定 轴承盖 工艺路线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 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保证不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根据零件图所示,故应选轴承底座上表面为粗基准,以此加工轴承底座底面以及其它表面。 .粗基准的选择 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 “ 基准重合 ” 原则和 “ 基准统一 ” 原则,以粗加工后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 ,即以轴承座的下底面为精基准。 、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端盖零件图上的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Ra/um 加工方案 备注 轴承座底面 IT9 粗铣 半精 铣 表 18 轴承座上表面 IT9 粗铣 半精 铣 表 18 φ 54的上端面 IT11 粗铣 表 18 前端面和 后端面 IT11 粗铣 表 18 160x170 的槽 IT8 粗铣 精 铣 表 18 φ 120的半 孔 IT11 粗镗 半精镗 表 17 70x140 的槽 IT11 粗铣 表 18 φ 25 的孔 IT11 钻 表 1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10 φ 26 的孔 IT11 钻 表 17 、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端盖加工质量要求一般,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两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 端盖 右 端面 和 φ 26 孔)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表面的精度要求;然后 粗铣端盖 左 端面、 方形端面。 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端盖 左 端面的精铣加工和φ 120 孔的 镗 半精镗 加工 及φ 25 孔等其他孔的加工。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端盖的加工工序。 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