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内容摘要:

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 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 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3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三 、 我国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 5 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 CIRP)将其确定为 21 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 30 万辆的生产节拍是 40 秒 /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 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 “ 掏空 ” 的方 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 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 EMO2020 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 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 100m/min 左右。 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 美国 CINCINNATI 公司的 HyperMach 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 60m/min,快速为 100m/min,加速度达 2g,主轴转速已达 60 000r/min。 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 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 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 8h;德国 DMG 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 达 12*!000r/mm 和 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 10 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 10μm 提高到 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 3~ 5μm ,提高到 1~ ,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 ()。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 MTBF 值已达 6 000h 以上,伺服系统的 MTBF 值达到 30000h 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二)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 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