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实验室操作手册内容摘要:
页 因素影响,结果常不够稳定,不少学者认为,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用以指导治疗。 “敏感”提示用所试药物以标准剂量进行治疗时失败的可能性< 5%;“耐药”提示临床治疗的失败率> 15%;“中等”结果提示病人用标准剂量的被试抗生素治疗,预期失败率为 5%~ 15%,固而在大部分中度敏感的病人,用较高剂量或延长疗程则治愈率仍可> 95%。 若对本地区菌株进行系统耐药监测,则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每年菌株的 MIC。 琼脂稀释法( MIC) 【原理】 将待检菌株种于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琼脂平皿上, 药物浓度 h 细菌生长,药物浓度高时细菌生长被抑制,据此可测出药物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标准判定菌是否为耐药菌株。 【方法】 1. 精确称取纯品抗生素,溶于合适的溶剂中,用蒸馏水稀释后加到培养基中,使培养基中药物的浓度由少到多逐倍递增。 2. 对待检菌作初步鉴定之后挑取符合标准的菌落作纯培养,于 36℃ 二氧化碳烛缸中培养 24h。 3. 用接种环刮下菌苔,用 MH 肉汤制成 1 107/ml 的悬液。 4. 用多头接种器或特制接种环挑取菌液(约 1181。 l ~ 2181。 l )接种到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皿上。 同常规法培养,次日判定结果。 【结果】 淋球菌对药 物的敏感度是指淋球菌不生长的药物最高稀释度。 常用 181。 g /ml 或mg/L 表示。 此数值也即该药对此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监测的药物的敏感度(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环丙氟哌酸)。 【注意事项】 1.抗生素应为纯品,应川精密天平称量。 第 16 页 共 111 页 2.在制备抗生素贮存液时所用的溶剂随抗生素种类而异。 3.根据当地耐药水平的浓度范围,选择制备平板中抗生素的含量。 4.含易分解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 )的培养基建议在 3 天内用完,其他的可用一周。 5.应用世界卫生组织 A、 B、 C、 D、 E 五株参考菌株作质控。 【临床意义】 琼脂稀释法是目前测定淋球菌对药物的敏感度的最为准确的方法,重复性好 ,结果较为可靠。 所获资料可作为对当地流行菌株耐药测定的依据。 但 MIC 在耐药范围的菌株,其产生机理可不同。 如对青霉素在耐药范围的淋球菌菌株不一定全是 PPNG 菌株。 PPNG 菌株是由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 此外,还有由染色体突变而产生的耐青霉素菌株,它不产生青霉素酶。 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菌株 (PPNG)测定 青霉素琼脂法 【原理】 某些淋球菌菌株获得耐药质粒后产生β 内酰胺酶。 该酶能分解青霉素,使培养基的 pH 值降低,培养基颜色发生改变。 【材料】 配制培养基 (用 3 000ml 烧瓶配制 ):琼脂 30g 加蒸馏水 2020ml,用 1mol/L NaOH 溶液调 pH 值至 ,加入 %酚红溶液 20ml,充分混合后煮沸。 检查琼脂是否充分溶解,冷却到 50℃, pH 值 ,以无菌手续加人青霉素 (600mg)10支 (每支先用 4ml 蒸馏水溶解 )充分混匀后倒平皿,每 65mm 的平皿倒入 13ml。 【方法】 1.将待测菌株培养过夜。 2.用接 种环刮取菌苔涂于青霉素琼脂上,约绿豆大小。 3.盖盖后于 37℃ 孵箱培养 30min,观察结果。 第 17 页 共 111 页 【结果】 产酶菌株分解青霉素产生青霉噻唑酸使培养基 pH 值降低,颜色由红变黄。 【临床意义】 用于检测淋球菌是否为产β 内酰胺酶菌株。 碘量法(β 内酰胺酶测定) 【原理】 β 内酰胺酶能裂解青霉素的β 内酰胺环形成青霉噻唑酸,它与淀粉竞争游离碘 , 破坏了碘和淀粉的蓝色复合物,使 蓝 色变为无色。 【方法】 1.将 青霉素溶于 pH 值 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使其浓度成 6000μ g/ml。 取 于一小试管中。 2.将培养 18h~ 24h 的菌在含青霉素试管内制成浓厚菌悬液 (109/ml)。 3.在 37℃水浴中放置 30min,不时摇动,使酶能破坏青霉素。 4.加入 1%可溶性淀粉溶液 ,摇动。 5.加入碘液。 6.在 37℃水浴中放置 10min。 观察结果。 【结果】 在 10min 内能使蓝色完全消退的菌株为β 内酰胺酶阳性,不消 褪 者为阴性。 【注意事项】 1.由于青霉素溶液很易分解,因而用于试验的青霉素溶液应新鲜配制。 如试验的工作量大,青霉素溶液配成后可分装于试管中,在低温冰箱 (- 25℃ )冻存起来。 但即使这样,保存时间也不宜太长。 2.淀粉液最好新鲜配制。 在 100ml,蒸馏水中加入 1g可溶性淀粉,放到开水中水浴直到淀粉溶解。 贮于冰箱不要超过 1 周。 3.碘液如产生沉淀应新配制。 第 18 页 共 111 页 4.试验应按步骤操作,如果碘加得过早,酶反应就会停止,产生假阴性结果。 7. 每次试验最好用已知的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作对照。 第 19 页 共 111 页 第二章 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尿道炎和宫颈炎的重要病原菌。 由于 70%~ 80%的女性和多达 50%的男性常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 感染,所以实验室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未经治疗的患者不仅容易传染性伴,同时易引发男性附睾炎,女性盆腔炎和不育症。 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 【原理】 沙眼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它自身不能产生能量,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 细胞培养为衣原体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选用的细胞为衣原体感染的敏感细胞,使用化学物质或辐射处理细胞,并用离心方法使衣原体接种物易于进入细胞。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衣原体可在细胞中形成胞浆内包涵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 材料】 ( 1)细胞培养液:每 1000ml 中含 RPMI1640 ,新生牛血清 10%,庆大霉素 10181。 g /ml,万古霉素 25181。 g /ml,制霉菌素 25U/ml,HEPES10mmol/L,L谷氨酰胺2mmol/L,用碳酸氢钠调节 pH 至 ; ( 2)标本运送液:每 1000ml 细胞培养液另加葡萄糖 ; ( 3)分离培养液:细胞培养液另加放线菌酮,浓度为 1181。 g /ml; ( 4)无钙镁 PBS:每 1000ml双蒸 NaCl , KCl , ,; ( 5 ) 胰蛋白酶 EDTA 液:每 200ml 无钙镁 PBS 中,加胰蛋白酶,; ( 6) 碘染色液:每 50ml 蒸馏水中,加 KI , 结晶紫 , 甲醇 50ml; ( 7)碘甘油封固液:等量碘染色液与甘油混合。 【方法】 1. McCoy 细胞单层的制备:将 McCoy 细胞从液氮中取出,置 37℃水浴中迅速 第 20 页 共 111 页 融化。 将其加入已含有细胞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待 8h 细胞贴壁后换新鲜培养液。 继续培养 2~3 天,直至细胞融合成单层。 吸去培养液用少量胰蛋白酶溶液清洗单层。 加胰蛋白酶 EDTA 液消化单层,室温中孵育 2~3min,让细胞完全离散,加培养液吹打细胞使之混悬。 计数细胞调整 McCoy 细胞浓度为 1 105/ml,接种于96 孔板中,每孔加入 细胞悬液。 微量板孔中预先放入一直径为 形盖玻片 ,细胞即可在此玻片上生长, 5%CO 36℃培养 48h,使盖玻片上长成细胞单层。 2.标本的接种:将尿道或宫颈标本加标本液震荡混匀,将单层细胞取出吸取培养液,加入标本液。 将已接种标本的微量板在 35℃、 3000g 离心 1h,弃去标本液,每孔加入 分离培养液 ,培养 48h 观察结果 . 3.观察结果: ( 1)碘染色方法:吸去微量板孔中的培养液加 甲醇于培养孔中 ,固定 10min,弃取甲醇加 碘染色液 ,染 15min 后弃去染色液 ,加 1 滴封固液于洁净玻片上 ,将盖玻片从孔中取出 ,细胞面向下 ,放于封固液上显微镜下观察。 ( 2)姬姆萨染色方法:甲醇固定后,加 姬姆萨染色液染 30min,吸去染液用磷酸缓冲液洗片后,取出盖玻片,自然干燥后镜检。 【结果】 碘染色包涵体染成深棕色;姬姆萨染色包涵体染成深 蓝 色。 【 注意事项 】 ( 1) McCoy 细胞浓度应适宜,细胞生长状态好。 ( 2)配置培养基的试剂的 来源、批号、用量及配置方法应保存好以便追溯问题的来源。 ( 3)胎牛血清应符合质量要求。 ( 4)放线菌酮的浓度应事先摸索,浓度大对衣原体的生长有影响。 第 21 页 共 111 页 衣原体抗原检测(快速胶体金法) 【原理】 衣原体脂多糖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经虹吸作用而移动,在结果窗被含有的单克隆抗衣原休抗体捕获而形成黑色沉淀线。 质控窗含有抗衣原体抗体,无论是否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在质控窗形成衣原体抗体一抗该抗体复合物,黑色沉淀线。 【材料】 1. 抗原提取液 2. 阳性质控物。 3. 阴性质控物。 4. 试验板。 5. 标本采集管。 【方法】 1. 取材:男性:尿道 2~3 厘米处取材。 女性:宫颈管内 l~2 厘米处取材,或尿道取材。 溃疡部位或腹股沟横痃抽吸液。 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 24h 接种,超过 24h 应置于低温冰箱保存。 2. 标本处理:将拭子置于采集管内,加入提取缓冲液于刻度, 80℃ 水浴 10 min,放置室温冷却至少 5min。 3. 检测:滴加 5 滴标本提取物于试验板的检测窗,静置 15min,读取结果。 【结果】 质 控窗出现一条黑线,表示试验上正常;如无,说明试剂失效。 结果窗出现一条黑线,表明试验阳性 ; 如无,试验阴性。 结果窗出现一弱黑线,表明结果可疑。 【注意事项】 第 22 页 共 111 页 1. 质控试验:阳性和质控物 5 滴于采集管,测定同标本。 2. 该法适合于女性宫颈和男性尿液标本。 用于男性尿道标本,结果解释应慎重。 3. 该法测定阳性,说明存在衣原休,但不能区别微生物的死活,及病人为感染者和带菌者。 4.严格按照要求观察结果,注意鉴别非特异性沉淀线。 【临床意义】 作衣原体诊断的参考。 结果阳性表示病人可能有衣原体感染 ,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 该方法的敏感性较低,适合于基层实验室使用。 衣原体抗体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理】 沙眼衣原体属特异性抗原 (LPS)包被酶标板,与血清中衣原体抗体反应后,再通过与酶标抗衣原体抗体结合,形成抗体一抗原一酶标抗体复合物,经底物显色证明衣原体抗体的存在。 【材料】 ①衣原体抗原包被酶标板。 ②血清稀释液。 ③标准校正液。 ④阴性质控液。 ⑤阳性质控液。 ⑥酶标结合物。 ⑦洗涤缓冲液。 ⑧底物。 ⑨终止液。 【方法】 1.血清处理:稀释试验血清、标准校正液和阴阳性质控液 1: 21(10181。 l +200181。 l ),混用。 2.试验:所订试剂和标本测定前恢复至室温 第 23 页 共 111 页 测定孔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标准校正 X2 标本 l00181。 l 阳性对照 l00181。 l 阴性对照 100181。 l 标准校正 l00181。 l 室温孵育 20min,洗板 5 次 酶聚合物 l00181。 l l00181。 l。性病实验室操作手册
相关推荐
测一次 往返 各测一次 177。 8√ L 177。 2√ n 注: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 Km 计), n 为单程测站数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 标尺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 m) 前后视距累计差( m) 视线高度( m) 仪器等级 视距 视线长度20m以上 视线长度20m以下 铟钢尺 DS1 ≤ 60 ≤ ≤ 0,5
查他们的劳动纪律、仪表仪容、礼节礼貌、服务标准、卫生状况,对好人好提出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控制大堂的秩序,如背景音乐、灯光、大堂公共卫生、大堂卫生间卫生。 及时处理客人提出的意见和投诉,根据授权协助总台、餐饮、营销部挽留每一位上门的客人消费,随时处理突发事件。 18 时与锅炉房联系一
单相 波形电除颤: 360J • 双相波形电除颤: 150- 200J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 电复律 /除颤能量选择 电复律类型 心律失常类型 单相波能量(焦耳) 双向波能量(焦耳) 同步 房颤 100200 不确定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50100 不确定 单型性室速 100 不确定 非同步 多型性室速 360 150200 室颤和室扑 360 150200
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 100%。 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 严格院内感染。 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 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上。 第二项:协力竞走 抽签决定比赛队伍顺序 、场地。 比赛为计时赛, 每场比赛 2 支队伍同时进行。 以参赛队所用比赛器材 跨过 终点线为计时停止, 按比赛时间决定名次。 裁判发令后,参赛队员通过协调配合在跑道上共同行进,赛程 30 米。 每支队伍 必须在自己的跑道内行进, 越过界线的队伍加时 5秒。 任何一名队员不能落下器械 , 否则加时 5 秒。 3 二、个人项目 第一项: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