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热再生式干燥器使用手册内容摘要:
转移,逐步提高吸附剂表面的水蒸气压力直至平衡,这就是吸附过程。 压缩空气压力下降时,水蒸汽的分压力相应地降低,在遇到水蒸汽分压力较高的吸附剂表面时,水份便由吸附剂转向空气, 吸附剂表面水蒸气的分压力逐步降低 并趋向 平衡,这就是脱附(再生)过程。 变温吸附原理是利用干燥剂的吸附水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原理使其在常温下吸附在较高温度下解吸。 因此在运行时应尽可能使吸 附的压力高,温度低,解吸时压力低,温度高。 无锡市盛达气源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5 工作流程 微热干燥器工艺流程图空气进口27 一级排气二位五通电磁阀26 二级排气二位五通电磁阀25 进气的二位五通电磁阀24 露点仪传感器23 露点仪传感器气量调节阀22 减压过滤器(带变色硅胶)21 导向气阀20 电加热器出口温度计19 电加热器18 再生气节流孔板17 再生气压力表16 再生气单向阀15 排气单向阀14 再生单向阀13 不锈刚滤网12 干燥剂填入口11 安全阀10 压力表9 温度计8 干燥剂排放口7 不锈钢滤网6 消声器5 充压电磁阀4 一级排气阀3 二级排气阀2 进气阀1 干燥塔体显示器空气出口★ 注: 具体配置 详 见实物,最终解释权属无锡盛达 无锡市盛达气源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6 湿 压缩空气 左 进气阀 2, 通过不锈钢滤网 7, 进入 左干燥 塔 ,空气中的水份被塔中的干燥剂吸附,除水后 经 过滤网 1 排气单向阀 15, 约 93%的干燥空气 送至用户 , 而 约 7%的干燥空气经再生气 量 调节阀 16,节流孔板 18, 进入 电加热器 19, 加热后 经右侧再生单向阀 14进入 右干燥塔, 塔内干燥剂的水份被低压高温空气带出,湿再生气通过二级再生排气阀 3,消音器 6 排至大气中。 对于大型号干燥器,为了避免干燥剂松动、摩擦而起粉,干燥塔从再生状况(大气压)升至工作压力时,先打开小口径的充压电磁阀 5,使压力缓慢升高,至工作压力后,再打开进气阀 2,同理,干燥塔从工作状态转换至再生状态时,先打开小口径的一级再生排气阀 4 使压力 缓慢下降,至大气压时,再打开二级再生排气阀。 因此,小型干燥塔为四个程控阀,大型干燥塔为七个程控阀。 进气阀和一、二级再生排气阀上部,装有气动执行机构,内有气缸,活塞、齿条、齿轮等。 活 塞往返运动 ,从而使阀门关闭或打开,活塞的换向时由二位五通电磁阀控制的,其气源通过阀门 21 减压过滤器 22 提供。 充压电磁阀一般是直接作用式的,这些电磁阀什么时候开闭,全由程控器控制,出厂时已编好程序,也可在现场编程。 无锡市盛达气源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7 工作周期 周期 顺序 时间 干燥塔 一周期 8 小时 1/2 周期 4 小时 1/2 周期 4 小时 顺序一 顺序二 顺序三 顺序四 2 小时30 分 1小时25 分 5 分 2 小时30 分 1 小时25 分 5 分 左塔 工作(干燥) 工作(干燥) 加热。微热再生式干燥器使用手册
相关推荐
O C 甲醇 D 葡萄糖 12.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能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B.自身不能合成,必须有外界补充。 C.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 D.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13.糖类是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 ) A.糖类越多越好 B.糖类越少越好 C.异养型微生物尽可能多供应糖 D.自养型微生物不用供应糖 ,微生物的
准确性和在各实验室间的可比性。 为检验结果在省内的互通互认提供了客观依据。 全面执行室内质量控制, 定期分析质控结果 总结, 保持资料完备。 认真作好院内感染控制检测工作,对全院各手术间、治疗室、换药室等房间的空气进行定期的培养检测工作,为我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并积极与院感科沟通,接受他们的指导,使这项工作全面走向正规化。 做 好各实验 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出现各类故障
电压传输系数 21 jT S e 输入驻波比 11111 SS 213 解: 由 0[]0ja j 可知 0[]0jS j 由 1212U jII jU 可得 12210 ( )( )( ) 0U j IU j I 即 0[] 0jZ j 由 1221I jUI jU 得 0[]
总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得分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 微波技术与天线 》试卷 第 2 页(共 3 页) (本题 60
的波(图示)是向左传播,还是向右传播。 微波技术复习提纲 一章 绪论 1. 掌握微波和微波传输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 二章 传输线基本理论 1. 熟练掌握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传输线任一截面特性参量的计算,周期性与倒置性在解题中的应用。 2. 掌握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与终端负载的关系,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及特性参量。 3. 熟悉圆图的特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