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道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方案内容摘要:

能引测高程。 二、施工图审核 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 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图的位臵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三、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一)工艺流程 (二)操作方法 测量桩位交接 ( 1)测量桩位交接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交桩。 交桩要有桩位平面布臵图。 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 ( 2)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 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 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 ( 3) 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 7 ( 4) 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 ( 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 桩位复测 ( 1) 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 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 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布设施工控制网 ( 1) 在桩位交接工作结束后,按照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鉴于公路线形的特点,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宜采用沿线路方向的除合导线;高程控制宜采用附合水准线路或三角高程测量。 ( 2) 外业观测应选在能见度高、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小大气折光及气压、温度的变化对观测的影响。 ( 3 ) 水准测量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进行,往返测或两组单程测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内业计算必须使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表式。 计算步骤应清晰、有条理,成果合格后必须 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 6) 控制桩必须采取拴桩等有效保护措施。 8 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 1) 在施工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应放出设计图纸中过种箱涵、管涵等结构物的中心线位臵,并调查其平面位臵与高程是否与现况相符。 若不相符,应及时向监理及建设单位提出,经其确认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 3) 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 为保证填方段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 500mm作为填筑边 线。 如遇到路基范围路基清表前,均应按纵向 50m测设一断面,横断方向 6~10 点测量原地面高程。 若地形复杂,可以按纵向 10~20m测设一 断面,所有点位及高程数据应记录在册。 在清表后,恢复所有点位并测量此时地面高程作为清表后的地面高程。 路基施工测量 1)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 50m,平曲线上宜为 20m;当地势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 800m时,其中桩间距可为 40m。 当公路曲线半径为 30~ 60m、缓和曲线长度为 30~ 50m 时,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 10m。 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各曲线长度小于 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 5m。 ( 1)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 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臵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 50m。 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 +)表示填方,用(一)表示挖方。 9 ( 2)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挖掘机每换一个座基( 2~ 5 米)都要放出该挖方的坡脚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坡度并放样线桩开挖点,测定其标高解决下一道开挖坡度要求。 ( 3)路基施工期间每月复测一次水准点。 (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 5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 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 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 5)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 10~ 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 6)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以标志,特别是一些原控制点。 ( 7)根据工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的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 2)填方路段 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在距路床顶 内,应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 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1)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直线段每 20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 10米和 5米一个桩,并注明填方高度。 ( 2)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方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填方深度。 ( 3)每填筑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根据此宽度再修 整坡面。 10 3)挖方路段 路基挖方段应按设计高程及边坡坡度计算并放出上口开槽线;每挖深一步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高程点应布设在两侧护壁处或其他稳定可靠的部位。 挖至路床顶 1m左右时,高程点应与附后的高级水准点联测。 ( 1)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挖方宽度计算法,放出路基挖方的开口线。 ( 2)施工过程中,当挖方段落开挖至第一级平台位臵时,根据坐标放样法,放样出第一级平台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实测所有桥面铺装层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若相差较大,应向监理及建设、设计单位提出,以确定高程 调整量。 ( 2)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与宽度。 平面测设时,应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 边线桩位放样时应比该层设计宽度大 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 3) 高程测设时,应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应采用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应大于 10m,在匝道处可加密至 5m。 高程控制桩上平臵铝合金导梁或 Φ3钢丝绳;当采用钢丝绳时,每 100m将 Φ20以上钢钎砸入牢固的地面,其上固定 1t 倒链将钢丝绳绷紧,使其平稳臵于已测设好高程的可调式托 盘上。 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