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结构加固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浆抹面。 二、加固顺序 ( 1) 先拆除原有内隔墙卸载后再进行框架结构加固; ( 2) 加固按从基础至顶层顺序,严禁隔层跳跃进行; 三、具体加固方法 为 柱面碳纤维 施工 (一)、施工 特点 : 高强高效,适用面广,质量易保证。 施工便捷,工效高,没有湿作业,不需现场固定设施,施工占用场地少。 耐腐蚀及耐久性能极佳。 加固修补后,基本不增加原结构自重及原构件尺寸。 (二)、 工艺原理 加固机理是将碳纤维布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粘结剂粘结于混凝 土构件的表面,利用碳纤维材料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 (三)、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 工艺流程 : 卸荷 → 基底处理 → 涂底胶 → 找平 → 粘贴 → 保护。 卸荷 : 加固前应对所加固的构件尽可能卸荷。 基底处理 ( 1)、 混凝土表层出现剥落、空鼓、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 位应予以凿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环氧砂浆进行修复。 ( 2)、 裂缝部位应首先进行封闭处理。 13 ( 3)、 用混凝土角磨机、砂纸等机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 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 R≥10mm )。 ( 4)、 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涂底胶( FP 胶) ( 1)、 按主剂 ∶ 固化剂 =2∶ 1 的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弹簧秤计量,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 1h 内用完。 ( 2)、 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指触干燥为准)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一般固化时间为 2~ 3d. 找平 ( 1)、 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 FE胶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 差的部位应用 FE 胶填补,尽量减小高度差。 ( 2)、 转角处也应用 FE 胶修补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 10mm. 粘贴 ( 1)、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及层数裁剪碳纤维布,除非特殊要求,碳纤维布长度一般应在 3m 之内。 ( 2)、 调配、搅拌粘贴材料 FR胶(使用方法与底胶 FP 相同),然后均匀涂抹于待粘贴的部位,在搭接、混凝土拐角等部位要多涂刷一些。 ( 3)、 粘贴碳纤维布,在确定所粘贴部位无误后剥去离型纸,用特制滚子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使 FR 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 多层粘贴应重复上述步骤,待碳纤维布表面指触干燥方可进 行下一层的粘贴。 ( 4)、 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 FR 胶。 ( 5)、 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mm,碳纤维端部固定用横向碳纤维或粘钢固定。 保护 : 加固后的碳纤维布表面应采取抹灰或喷防火涂料进行保护。 14 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一环,要把住材质、焊接、加工、绑扎的质量关和成品保护关,施工前要熟悉图纸,认真交底,施工过程中要跟踪质检,确保钢筋工程的质量。 ( 1)进场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厂方试验报告单。 ( 2)外观检查: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有标识,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折痕和锈蚀现象。 ( 3)力学性能试验:对进场钢筋,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的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1)做好钢筋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钢筋由项目部放样组统一放样,现场施工前,首先由钢筋放样员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翻样,由土建专业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后,下发给施工队。 索取钢材试验报告单,核验材质合格后方可开始加工。 对岗位操作人员证书进行查验,无证焊接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工作。 ( 2)做好各种规格钢筋焊接接头型式的试验工作。 ( 3)垫块制作 :钢筋保护层垫块用 1: 水泥砂浆制作,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号。 要注意对垫块的养护,确保其强度。 ( 4)对各种钢筋机械进行保养,安装和试车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 15 拿到料单,核对无误后,按料单截料加工。 下料时应统筹考虑,长短结合,注意提高钢筋的利用率。 钢筋加工好后按料单分规格、型号、使用部位挂牌堆放,然后运至作业面绑扎安装。 钢筋加工的质量要求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 钢筋下料长度允许偏差不超过 177。 10mm。 ( 1) 钢筋的连接方式采用以下形式 柱内竖向主筋接头采用电渣 压力焊连接,梁筋及 Ф20mm (不含)以上的板筋以闪光对焊为主, Ф18mm 以下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 ( 3)钢筋绑扎完后,首先要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 1)防止柱筋位移:在楼板上铁处应加绑一道箍筋,与楼板粱筋点焊,以防浇筑楼板混凝土时柱主筋移位。 混凝土浇完后立即对柱筋位置进行复验,必要时及时进行纠正;事先用 φ18 螺纹钢按照柱筋间距、位置焊好网格箍,在柱中上部位各套一个,确保浇筑柱混凝土时柱筋间距、位置准确无误。 (2)防止板筋位移:板筋绑扎成型后,严禁直接踩踏,在板筋上放置长 1m 左右、用 Ф20 的钢筋焊接的马镫,将脚手板放在马镫上,以备检查人员及浇筑混凝土时使用。 外脚手架工程 一、准备工作 对不能移走的障碍物或重要的线缆加以保护并采取相关的施工方案,确保脚手架的搭设符合施工及安全要求又能满足招标单位的特殊要求。 16 本工程搭设脚手架的主要材料有脚手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安全立网、安全平网、十字卡、一字卡、拉杆、钢丝以及西翼与墙固定用的钢板及钢筋、胀栓等。 主要包括外架的布置、提升架的布置、 井字架 的设置等。 二、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 所有的外脚手架采用双排 Φ48 壁厚 的钢管搭设,采用双立管搭设;整个室外脚手架的大横杆步距为 ,立杆的纵距为 ,剪刀撑的设置每隔 12m 左右满布 ,角度为 45176。 小横杆的距离为 ;脚手架横向水平拉杆通过窗户与墙拉结传力,根据实际情况,在墙上设置胀栓,与脚手架进行连接。 对于其他部分的水平拉杆,通过伸进原有的窗户与原有的墙体拉结,以保护水平方向的力的传递,水平拉杆或胀栓的设置,在竖向每隔 、水平方向不大于 6m 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或胀栓。 所有的外立面挂安全立网,在顶层的安全网要高出原有的女儿墙面不少于 ,每一片的安全立网要求与脚手架牢固连接 ,由于西翼部分已经装修完毕 ,为防止落物对铝窗的破坏 ,所以该部分的安全平网每二层搭设一层 ,在腰线下部必须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以防止修整腰线时防止重物对窗户的再破坏。 除西翼以外的部分,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外脚手架的垫板一定要与地面贴平,严禁与地面有空缺或不牢现象,对于主楼部分的立杆下一定加上底座。 外脚手架如支撑 在土质基础上,要保证在下雨时的积水不能浸泡基础,如果不能保证,则必须在脚手架的外立杆外 1m 处挖一条排水沟,以利排水,所有的垫板采用厚度大于 50mm的松木板,且小头宽度不得小于 20cm。 三、脚手架搭设的施工要求 17 ,包括立杆、横杆的平直、是否合乎要求;安全立网及平网是否经过检验;十字卡是否转动灵活及是否符合要求。 脚手板进场后材质及厚度是否符合要求等,都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摆放扫地杆 → 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扫地杆扣紧 → 装扫地小横杆与立杆或扫地杆扣紧 → 安第一步大 横杆 → 安第一步小横杆 → 第二步大横杆 → 第二步小横杆 → 加设临时斜撑杆 → 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 → 连墙杆 → 接立杆 → 加设剪刀撑 → 铺脚手板 在搭设过程中,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外架的美观,在搭设过程中,特别是搭设开始时,所有的立杆、剪刀撑。 及大横杆都必须进行拉线施工,保证外架的间距一致,所有的小横杆伸出的端头要求一致,在向上搭设过程中,要保持立杆的垂直度,立杆到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