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食用菌栽培技术doc【共享精品-doc】内容摘要:
量极少,在培养料主辅料中的含量即可满足需要,不必另外添加。 在双孢蘑菇栽培中,常以作物秸秆、壳皮、畜禽粪等富含纤维素质为碳源,由麸皮、米糠、玉米粉和饼粉、尿素等提供氮源,添加的石膏、碳酸钙、磷肥等以满足各种无机盐营养。 2.环境条件 影响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水分、通气、光线和 pH 值。 (1)温度 温度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但蘑菇不同品种和菌株,不同发育阶段要求 的最适温度范围有很大差异。 一般而论,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偏高,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6~34℃,最适生长温度 24~ 26℃。 因品种温型不同,最适温度有所不同。 温度偏高,菌丝生长快,但菌丝稀疏、细弱,易早衰。 在培养菌种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出现菌丝吐黄水现象。 但温度也不能太低,低于 3℃菌丝便不能生长。 10℃左右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菌龄不一致。 只有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菌丝长速适中、健壮、生活力强。 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 6~ 24℃,以 13~ 16℃最适宜 (温型不同有一定差异 )。 温度高于 18℃子实体生长快、 出菇密,但朵型小,组织松软,柄细而长,易开伞。 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慢、出菇少、个体大、质量好、但产量低。 温度低于 5℃子实体便不能形成。 担孢子萌发温度 18~ 27℃,以 20— 24℃最适宜。 (2)水分和湿度 水分指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覆土中的含水量,而湿度是指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 60%~ 65%为宜,若低于 50%,菌丝常因水分供应不足而生长缓慢,菌丝稀疏、纤细。 子实体也因得不到足够水分而形成困难。 若培养料含水量过大,导致通气不良,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能正常生长,并易感染病虫害。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环境空气适当干燥,空气湿度 75%左右。 超过 80%,易感染杂菌。 子实体发生和生长要求适宜湿度 80%~ 90%。 湿度长期超过 95%可引起菌盖上积水,易发生斑点病。 若湿度低于 70%,菌盖上会产生鳞片状翻起,菌柄细长而中空。 低于 50%停止出菇,原有幼菇也会因干燥而枯死。 107 (3)通气 双孢蘑菇是好气性菌,在生长发育各个阶段都要通气良好。 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特别敏感。 菌丝生长期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 %~ %;菌蕾形成和于实体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 %一 %。 当二氧化碳浓度 超过 %时,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菌盖小,菌柄长,易开伞。 二氧化碳浓度达 %时,出菇停止。 因此,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菇房空气流通而清新。 (4)光线 双孢蘑菇与其他菇类不同,它整个生活周期都不需要光线。 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健壮浓密,子实体朵大,洁白,肉肥嫩,菇形美观。 而在有光条件下,尤其强。 五、 双孢蘑菇 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 栽培方式可分为 床 架 式栽培 ( 图 69) 、 箱式栽培 、地畦式栽培 ( 图 610) 等。 这些方式即可在 室内栽培, 也可在 室外 大棚 进行。 下面简要介绍其内容。 图 69 床架式栽培 图 610 地畦式栽培 A.床 架 式栽培 (一)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的好坏直 接 关系到蘑菇栽培的成败和产量高低。 蘑菇培养料目前有粪草培养料和合成培养料两大类。 1. 粪草培养料 我国目前栽培的蘑菇多数采用粪草培养料,铺料厚度以 15cm 计,则每 l00m2 的栽培面积需要 4500kg 培养料,可采用粪草比例 : 1 或 1: 1 两种配方。 ①干牛粪 58%,干稻麦草 39%,过磷酸钙 1%,尿素 %,硫酸铵 %,石膏 1%。 按此配方约需干牛粪 2600kg,稻麦草各半共 l800kg,过磷酸钙 45kg,尿素 23kg,硫酸铵 23kg,石膏 45kg, C/N 约为 : 1。 ②干牛粪 %,干稻麦草 %,菜籽饼 %,尿素 %;石膏 1%、 按此配方需干牛粪约 2l00kg,干稻麦草各半共 2100kg,菜籽饼 200kg,尿素 25kg, 100 石膏45kg, C/N 为 33: l。 下面介绍几种国外的粪草培养料配方。 ①美国马厩肥堆料配方:马厩肥 80kg,鸡粪 ,啤酒糟 ,石膏。 ②荷兰马厩肥堆料配方:马厩肥 l000kg,鸡粪 l00kg,石膏 25kg。 2. 合成培养料 合成培养料是不用粪肥或少用粪肥配制的培养料。 目前,合成培养料在日本、美国、南韩、英国及我国台湾已相当普及,成为蘑菇生产的主要培养料。 合成培养料以稻草或麦秆为主要材料,配以含氮量高的尿素、硫酸铵或饼肥等。 在配制合成培养料时,不宜只采用一 108 种氮肥,因为堆肥的腐熟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的结果,不同种微生物需要不同的氮源。 在配制培养料时还需添加一定量的磷、钾、钙等营养元素。 由于合成培养料的腐熟比粪草培养料慢,尤其是小麦秆、玉米芯等不易腐熟,还需添加微量元素加速麦秆等的腐熟,也为培养料增加营养成分。 我国采用合成培养料的配方较多,下面举例说明。 ① 每 l00m2 栽培面积用稻草 2250kg,尿素 ,过磷酸钙 ,石膏粉 45kg,碳酸钙 , C/N 为 33: 1,经二次发酵后,播种前 C/N 为 18: 1, pH 值由 左右降至 左右。 ② 稻草 l00kg,尿素 1kg,硫酸铵 2kg,过磷酸钙 3kg,碳酸钙 国外的合成培养料配方也很多,现举例如下。 ① 日本配方:稻草 l000kg,石灰氮 10kg,尿素 5kg,硫酸铵 13kg,硫酸钙 30kg,过磷酸钙 30kg。 ② 美国兰伯特式合成培养料的配方:小麦秆或黑麦秆 1000kg,血粉 40 kg,马粪 l00kg,尿素 l0kg,过磷酸钙 40kg,碳酸钙 20kg,细土 500kg,水 2500kg。 ③ 美国辛登式配方:麦秆 l000kg,豆稿 l000kg,干啤酒槽 75kg,石膏 50kg,硝酸铵30kg,氯化钾 25kg ④ 南韩配方:稻草 1000kg,鸡粪 l00kg,尿素 1215kg,石膏 10— 20kg。 (二)培养料堆积发酵 堆积发酵将配方中的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让其腐熟发酵的过程。 其目的为:使各种好热性微生物在堆料中繁殖, 把培养材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解为蘑菇菌丝可以利用的化合物;所加人的氮素营养物质被各种微生物利用后,变成微生物的蛋白质,当微生物死亡后,菌体也就成了蘑菇可利用的有机氮;发酵过程中释放的热可以杀死料中的病虫杂菌;经过发酵,堆料变得柔软、疏松、通气,具有优良的物理状态。 l.堆料前的准备 粪肥应晒干,不要淋雨,若来不及晒干,则可挖坑倒入,拍紧,密封。 用干粪堆积效果好,牛粪最好晒干至半干时粉碎成粉状,再晒干透。 稻草、麦秆等材料需选用新鲜、无霉烂的,使用前须切割成 2030cm 长的小段,以便其吸水,也便 于翻堆。 2.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堆积腐熟发酵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前发酵,又称一次发酵或室外发酵;后发酵,或称第二次发酵,因其通常在室内进行,又称为室内发酵。 (1) 前发酵 采用粪草培养料的,前发酵时间较长,需 15~ 20 天;采用以稻草为主的合成培养料的,前发酵时间需 10~ 15 天:以麦秆为主的发酵时间较长。 麦草吸水力差,应浸泡 2~ 3 天,稻草吸水快,只浸泡 l 天即可。 干粪在堆制时用水调湿润。 使用的粪和草均需先预湿。 堆料时,先铺一层厚 20cm 的草料,草上铺 5— 6cm 厚的粪肥,其上再铺 20cm 厚的草,再 铺 5~ 6cm 厚的粪。 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层层相间地堆积起来。 第一层粪草不需浇水,以后每铺一层粪一层草后,补浇清水或人畜粪尿。 下层少浇,上层多浇。 料堆不要过宽,否则操作不便,且透气性差,料温难以提高;料堆过窄,则可能使料温过高,将一些微生物杀死,对发酵不利。 堆料最好在阴棚下,免受日晒雨淋。 培养料堆积后也应覆盖草帘,以利于保温保湿。 但一般不宜用塑料薄膜紧贴培养料覆盖,否则,料堆通气不良,会造成厌氧状态,使堆内材料变粘,在露天堆料,下雨前需用薄膜作为临时避雨棚。 培养料堆积发酵后,需经几次翻堆。 翻堆是定时将堆积 的粪草抖松拌和,把位于料上 109 面的和周围的粪草翻到下面或中间去,而把下面或中间的材料翻到上面或外围来,使堆积的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翻堆机翻堆。 在不同部位的粪草发酵很不均匀,料堆最外层氧气虽然充足,但水分散失多,培养料分解较差;在料堆中心部位,由于缺氧,培养料不能很好地分解;在料堆底层的培养料积有较多的 CO2,培养料呈酸性,会发粘发臭。 只有外层至中心部分发酵最好。 因此,通常应进行 3 次以上的翻堆。 翻堆的作用是:改善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防止料堆中央部位特别是中央底层长期处于厌氧状态;排除堆内 废气,增加新鲜氧气,缩短发酵时间;调节水分;检查发酵状况;便于分次加入添加材料。 堆料后,次日堆温便开始上升,开始 40~ 50℃,是一些嗜温性微生物 (主要是一些细菌 )活动; 4~ 5 天后温度上升到 65~ 75℃时,此时是一些嗜热性微生物 (主要是嗜热性放线菌 )活动。 一般当堆温上升到最高点并开始下降时,即应进行一次翻堆。 堆温由微生物分解物质时释放出来的热能维持,如果堆温开始下降,说明堆内物质的分解作用已减弱,此时翻堆能及时补充堆内的氧气和水分,使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新的条件下继续进行,加速培养料分解和腐熟。 高温能杀死粪草 料中的病菌孢子和虫卵,但长时间高温,一些嗜热性放线菌也会旺盛地繁殖起来,就会耗损大量可溶性养分。 每次翻堆的时间随着材料的发酵腐熟逐渐递减,通常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是上堆后的 6~ 8 天,进行第二次翻堆时间是第一次翻堆后的5~ 7 天,第三次翻堆是第二次翻堆后的 4~ 5 天。 第一次翻堆加足水分;并加尿素和石膏粉;第二次翻堆只对料干部分适当加水,不宜加水太多,此次加入硫酸铵及过磷酸钙;第三次翻堆调节水分及酸碱度。 (2)后发酵 国内目前后发酵方法有两种,即固定床架式后发酵和就地式后发酵,后者就是将前发酵的料就地建堆后发酵,但 以前者为主,将培养料移人菇房后再一次发酵。 通常前发酵以化学反应为主,要求高温快速;后发酵则是生物活动过程占优势,要求控温、控湿、通气。 后发酵过程分两个步骤进行,将经前发酵好的培养料搬人菇房床架上,关闭门窗,升温至58~ 60℃,维持 68h,即巴斯德消毒,以进一步杀死料中的虫、卵和病害、杂菌。 然后通风降温,在 12h 内逐步将料温降至 48~ 53℃ ,维持 3~ 5 天,促使一些有益微生物生长,将培养料转化为易被蘑菇菌丝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同时便能刺激竞争性杂菌生长而抑制蘑菇菌丝生长的氨气挥发。 因为氨气在 50℃以上或 40℃ 以下挥发速度明显减慢。 控温发酵还可减缓易被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而不至于降低培养料的活性。 后发酵过程中的有益微生物大体可分为嗜热细菌 (最适生长温度 50~ 60℃ )、嗜热放线菌(最适生长温度 50~ 55℃ )和嗜热霉菌 (最适生长温度 45~ 53℃ )三类。 它们在料内繁殖的顺序为: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 首先是细菌大量繁殖,利用培养料中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粘滑的物质即多糖类,这是蘑菇生长所需要的重要碳源。 接着放线菌繁殖,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利用氨、胺和酞胺作为合成细胞物质的营养,同时释放出蘑菇菌丝生 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等。 最后是一些非分解纤维素的霉菌协同放线菌进行氨的转化,有些还利用细菌作养料,合成自身物质。 其中以放线菌最具活性。 通过后发酵,培养料由棕色变成深褐色,料松软,不粘稠,含水量 65%~ 68%,含氮量 %~ 2%, C/N 为 18~ 20; pH值,含氨量为 %或更少。 影响后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培养料含水量、氧气等。 温度是后发酵过程中的首要因子,必须设法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以培养料的温度为标准。 由于后发酵需消耗和散失较多的水分,故培养料含水量应较高,为 70%左右,在前发酵最后一 次翻堆时调节。 用蒸汽加热,培养料含水量为 71%~ 73%,后发酵结束时其含水量为 67%~ 71%。 采用室内炭火直接加温法,后发酵时培养料含水量应为 70%~ 72%;采用炭火及蒸汽加温法,则料含水量宜为65%~ 68%;采用塑料棚保温法,培养料含水量以 65%为宜。 110 后发酵中料内的有益微生物一般好氧,室内应有空气,因此后发酵时期应适当开启门窗或敞开薄膜通风,以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抑制厌氧细菌繁殖,制成有选择性的培养料。 后发酵的关键措施是加温和控温。 将经过前发酵的培养料调节到一定温度后,搬入室内,然后通入蒸汽,进行加温 和控温。 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在生产上进行后发酵的加温方法,炉火烧旺后将门窗紧闭密封,使温度逐渐上升。 达到 60℃时维持 6~ 8h,然后拿掉部分炉子并适当开窗,将温度降到 48~ 53℃,保持 4~ 6 天。 每天在高温时进行 2~ 3 次通风换气,每次 10~15min。 通风换气避免了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有害气体过多,影响发酵。 露天式后发酵是利用堆肥在完成前发酵后,再建后发酵堆。 建堆时,在料堆底部中心建一道通气小道,料堆上面用草片覆盖,夜间、雨天再在料堆顶部加盖塑料薄膜,其内用竹片支撑,使其与料面有1520cm 的距离。 在建堆的第二天,料 的中心温度达的 60~ 65℃,保持 2h,揭开覆被草片,并在料上按 15cm 15cm 距离,打一个直径 5cm 的小孔,用来掌握通气量,以便调节温度,。常规食用菌栽培技术doc【共享精品-doc】
相关推荐
栓紧固前应重新复核竖梁的垂直度和平面平整度。 ④所有误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方可将螺栓紧固。 横梁安装 ( 1)横梁角码定位钻孔 ①横梁安装是否准确取决于螺栓孔位的准确与否,所以在横梁螺栓钻孔时一定要注意定位准确,可采用模具定位。 ②施工流程 准备模具→检验模具的准确性→检查横梁定位线→钻孔→检查。 ( 2)横梁就位 ①横梁就位安装前 应先找好位置。 ②拉水平通线。 ③将横梁角码预置于横梁两端。
寸盆 )。 温室花卉扶架。 仙客来选种授粉 :(1)同色授粉保留纯种。 (2)不同色授粉产生新品种。 (3)自花授粉。 季节性花卉花期追肥。 促成栽培 (熏花 )。 准备春节开花的木本花卉如寿星桃、茶花、樱花、月季、连翘、紫荆、铁梗海棠、碧桃、玉兰、海棠、紫藤、杜鹃等分别放入低温或高温温室内促成开花。 一般经验 ,如玉兰、紫荆、月季、连翘等由低温 室进入高温室后需 30~ 40 天开花。
Film 厚度规格为: mm、 mm、 mm 3) Film 单片印刷,较适合少量多样的设计场合 4) 外观颜色为亮银,电镀银等金属感的颜色不适用此种做法,容易造成 Film 因高低温剥离 5) Film 外缘尺寸大小与模具模腔尺寸有绝对关系,太小或太大会造成模腔射出拉伸产生边缘漏白 6) Lens 上圆孔最小直径 mm 7) Lens 位置一般于 Lens 底部,如果因拔模角的问题可于
物馆收藏,作为历史文献,永久保存。 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收藏证书。 作品在展厅 显著位置展出。 征集方式: 纸版照片可邮寄或直接送至常熟市美术馆(或壹街区接待中心),电子版可 通过网络邮至以下邮箱: 咨询电话: 联系人: 媒体发布: 金色年华广告 8 《常熟日报》:征集信息、跟踪报道、刊载作品 常熟电视台:滚动字幕播放征集信息、跟踪报道、访谈节目 常熟广播电台:征集信息 虞城热线、零距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