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ii)教案内容摘要:
设计 启发式、讨论式、举例式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0’ ) ( 2) 一元稳定流动基本方程( 20’ ) ( 3) 喷管中气流参数变化和喷管截面变化的关系( 30’ ) ( 4)气体流经喷管的流速流量计算 ( 30’ ) 作业或思考题 P133 , , 教学 后记 课程 工程热力学( II) 课题(章节) 编号 16/36 内容 分析 重点 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余隙容积影响,压气机耗功计算 难点 余隙容积影响,压气机耗功计算 关键 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压气机耗功计算 教学 目的 理解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余隙容积影响,单级、多级压气机耗功计算 教法 设计 启发式、讨论式、举例式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0’ ) ( 2)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压气过程( 20’ ) ( 3) 活塞式压气机余隙容积的影响( 20’ ) ( 4)单级、多级压气机的耗功计算( 30’ ) ( 5) 叶轮式压气机压气过程( 10’ ) 作业或思考题 P133 , 教学 后记 课程 工程热力学( II) 课题(章节) 编号 17/36 内容 分析 重点 内燃机三种 典型动力循环的特点 、 计算 及比较 难点 混合加热循环 关键 内燃机三种 典型动力循环的特点 、 计算 及比较 教学 目的 掌握内燃机三种 典型动力循环的 工作过程、过程 特点 、 计算 及效率比较 教法 设计 启发式、讨论式、举例式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0’ ) ( 2) 动力循环概论 ( 10’ ) ( 3) 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 ( 30’ ) ( 4)内燃机定容、定压加热循环( 25’ ) ( 5) 三种循环比较 ( 15’ ) 作业或思考题 P149 61, , 教学 后记 课程 工程热力学( II) 课题(章节) 编号 18/36 内容 分析 重点 燃气轮机循环热力过程组成及特点,循环热力计算 难点 实际燃气轮机循环 关键 燃气轮机 循环热力过程组成及特点,循环热力计算 教学 目的 掌握 燃气轮机理论、实际循环工作过程、过程特点及热力计算 教法 设计 启发式、讨论式、举例式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0’ ) ( 2) 燃气轮机工作过程 ( 15’ ) ( 3) 燃气轮机理论循环 ( 20’ ) ( 4)燃气轮机实际循环( 20’ ) ( 5) 提高燃气轮机效率的途径 ( 25’ ) 作业或思考题 P149 66, 教学 后记 课程 工程热力学( II) 课题(章节) 编号 19/36 内容 分析 重点 水蒸气的特性及水蒸气图表的使用 难点 由水蒸气特性了解一般气体的特性 关键 水蒸气图表的使用方法及确定实际气体基本状态参数的常用方法 教学 目的 通过研究水蒸气特性,了解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 掌握确定实际气体基本状态参数关系的方法 教法 设计 启发式、举 例式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0’ ) ( 2) 水蒸气的饱和状态( 20’ ) ( 3) 水蒸气的产生( 20’ ) ( 4)水蒸气图表( 20’ ) ( 5)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常用确定方法( 20’ ) 作业或思考题 P169 , 教学 后记 课程 工程热力学( II) 课题(章节) 实验 2 编 号 20/36 内容 分析 重点 增加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 掌握CO2 的 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 ; 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 临界点的确定及现象观察 关键 增加工质热力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 掌握 CO2 的 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 教学 目的 通过实验, 增加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 掌握 CO2的 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 ; 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教法 设计 演示式 教学 手段 实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30’ ) ( 2) 测定 CO2 的 pvt 关系 ( 30’ ) ( 3) 测定 CO2 在低于临界温度( t=20℃、 27℃)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 30’ ) 作业或思考题 实验报告 教学 后记 课程 工程热力学( II) 课题(章节) 编号 21/36 内容 分析 重点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及计算 难点 关键 掌握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及计算 方法 教学 目的 掌握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及计算 方法 教法 设计 启发式,举例式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逆向卡诺循环 ( 30’ ) ( 2)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热力过程组成及特点 ( 30’ ) ( 3)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热力过程计算 ( 30’ ) 作业或思考题 P184 , , 教学 后记 课程 工程热力学( II) 课题(章节) 编号 22/36 内容 分析 重点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难点 蒸汽喷射式制冷,吸收式制冷 关键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计算,了解 蒸汽喷射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热力过程 教学 目的 掌握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特点、计算,了解 制冷剂 热力性质,了解 蒸汽喷射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热力过程 教法 设计 启发式,举例式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1)复习前次课内容( 1。工程热力学(ii)教案
相关推荐
ts 饱和温度h 比焓,J/kg U 内能,JK 传热系数,W/(m2.℃)或W/()u 比内能,J/kgk 绝热指数V 容积,m3L 长度,mVM 千摩尔容积,m3/kmolM 千摩尔质量,kg/kmol;马赫数Vs 气缸工作容积,m3m 质量,kg;质量流量,kJ/kgv 比容,m3/kgn 多变指数;法线方向W 膨胀功,JP 力,NWs 轴功,Jp 压力,PaWt 技术功,Jpb 大气压力
000 1∶ 2020 1∶ 500 扫海 1∶ 10000 1∶ 5000 1∶ 2020 1∶ 1000 1∶ 500 ( 1)纵断面 1∶ 10000 ( 2)横断面 平均宽度 200 米以内 1∶ 10000 1∶ 2020 平均宽度 200500 米 1∶ 10000 1∶ 2020 平均宽度 5001000米 1∶ 10000 1∶ 2020 平均宽度 100020200米 1∶
学、解放军测绘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校等寅睦举矽瘟债燕题象共剧士闹霍否狰妒牡由颠沼三咆笆晦晦将默槐嘘俭王馈啄缎新驼诡滇削篷 扔苹扦耘这嚷晶香且熔洪样躁逾字况固捍浆历藐偏团 测绘、水利、交通、国土资源、城市规划、 工业与民用 建筑 、冶金 等 行业。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1 专业人才培养的沿革 、现状及发展趋势
B A 右 B 19 实验 六 方向法观测水平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及记录、计算方法。 2.弄清归零、归零差、归零方向值、 2C 变化值的概念以及各项限差的规定。 二、准备工作 1.仪器工具:经纬仪 l,记录 板 1,测伞 1。 2.人员组织:每 3 人一组,轮换操作。 三、实验步骤 1.在指定的测站点安置仪器,进行对中、整平;在测站周围选择 3 个以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