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题库第3章习题_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内容摘要:

断面平均流速 V(m/s) 断面面积A(m2) 水位 Z( m) 断面平均流速 V(m/s) 断面面积 A(m2) 0 0 0 64 136 208 300 356 460 514 600 730 16.某河测站测流段比较稳定,测算得各级水位的断面平均流速和断面面积,并绘制出该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如图,试求 水位时的流量。 水位流量关系01234560 500 1000 1500 2020流量水位 图 1312 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图 17.下表是某测站 1982 年实测的流量成果, 浮标系数 k=, 试计算出各时刻断面的流量大小。 表 137  河  站 1982 年实测流量成果表(摘录) 测次 日期 水位 (m) 实测流量(m3/s) 流量测法 断面面积(m2) 水面宽 (m) 流量 (m3/s) 月 日 时:分 121 122 123 8 8 12 13 7:50~ 8:20 7:30~ 8:20 15:00~ 15:30 137 121 851 流速仪 流速仪 水面浮标 312 157 14 124 125 8 14 7:00~ 7:30 18:00~ 18:20 1050 944 水面浮标 水面浮标 361 315 168 157 18.某河断面如图所示,根据测验及计算得垂线平均含沙量 31 /1 mkgm  , 32 / mkgm  ,部分面积流量 1q 、 2q 、 3q 分别为 sm/3 , sm/3 , sm/3 ,试计算该断面的输沙率 sQ。 图 1313 某河某站横断面 19.某河断面如图所示,根据测验及计算得垂线平均含沙量 31 /1 mkgm  , 32 / mkgm  ,部分面积流量 1q 、 2q 、 3q 分别为 sm/3 , sm/3 , sm/3 ,试计算断面平均含沙量 P。 图 1314 某河某站横断面 20.某河某断面如图所示,根据测验及计算得出各取样垂线①、②的单宽推移质输沙率 1bq 、 2bq 分别为 )/( msg  、 )/( msg  ,修正系数为 ,试推求断面推移质输沙率。 图 1315 某河某站横断面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5 1.在流域内一定地点 (或断面 )按照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这些指定的 水文观测 地点 2.基本站、专用站 3.选择测验河段、布设观测断面 4.测站控制 5.水位、断面因素、糙率和水面比降 6. 基线、水准点, 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上下辅助断面、比降断面 (包括上、下比降断面 ) 7.驻测、巡测、间测、水文调 查 8.雨量器、自记雨量计 9.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翻斗式 10.分段定时、 2 段制、每日 8 时、 20 时、本日 8 时、次日 8 时 11.每日 8 时、每天上午 8 时、本日 8 时、次日 8 时 12.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一指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13.青岛黄海基面 14.人工观测、自记水位计记录、水位数据编码存储、水位自动测报系统 15.水尺、自记水位计 16.基本水尺、比降水尺 17. 0、 24 18. 0、 24 19.算术平均法、面积包围法 20.流量、 径流量 、径流深 21.测量横断面、测量流速 22.水深、起点距、水位 23.过水断面面积、死水面积 24.测深杆测深、测深锤测深、铅鱼测深、超声波测深仪测深 25.测验断面上的固定起始点至某一垂线的水平距离 26.转数 27. 100s 28.浮标系数 16 29.浮标类型、风力风向 30.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 31.含沙量、输沙率 32.横式采样器、瓶式采样器 33.含沙量测定、流量测验 34.与断面平均含沙量有稳定关系的断面上有代表性的垂线和测点含沙量、断面平均含沙量 35.沙样中各种粒径的泥沙各占多少(百分比)的分配情况 36.定期 采集实验室分析水样和对某些水质项目进行现场测定的基本单位、水质监测断面 37.天然水体的水化学成分监测、污染情况的水化学成分监测、为其他专门目的的水化学成分监测 38.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 39.流域调查、水量调查、洪水与暴雨调查、其他专项调查 40.比降法计算、水面曲线推算 41.定线、推流、定线、推流 42.稳定、不稳定、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43.河槽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水生植物影响、结冰影响 44. 30%、 10% (二)选择题 1. (C) 2. ( A ) 3. ( D ) 4.( D) 5.( C) 6.( C) 7.( C ) 8.( A ) 9. ( B ) 10.( C) 11. ( D ) 12.( C) 13. ( A ) 14. ( A ) 15. ( A ) 16.( B) 17.( C) 18. (B ) 19. ( A ) 20.( B) 21.( B) 22. (C) 23.( B) 24.( D ) 25. (B) 26.(A) 27.(C) 28.( B) 29.( A) 30.( C) (三)判断题 1.( T) 2.( F) 3.( F) 4.( T) 5.( F) 6.( T) 7.( F) 8. ( F) 9. ( F) 10.( F) 11.( F) 12.( T) 13.( F) 14.( F) 15.( F) 16. ( T) 17.( F) 18.( F) 19.( F) 20.( T) 21.( F) 22.( F) 23.( F) 24.( T) 17 (四)问答题 1.答:( 1)读雨量器的刻度有误; ( 2)干燥的雨量器需一定的雨水润湿内壁及漏斗; ( 3)自记雨量计的浮子导杆的摩擦影响 ( 4)风速、风向的影响; ( 5)雨量器安装不够标准。 2.答:( 1)蒸发器的类型; ( 2)地方、环境; ( 3)季节月份的不同; 3.答:由于蒸发器受自身结构及周围环境气候影响,其观测值与自然水面蒸发量有差异,而折算系数 K= E 池 / E 池 , E 池 (大型蒸发池)观测的的水面蒸发量接近天然条件下水体的蒸发量,故蒸发器测得的观测值应乘以折算系数。 4. 答:水文 信息采集与处理是研究各种水文信息的测量、计算与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信息的采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当时发生情况下实际观测的信息,另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发生后进行调查所得到得信息。 5. 答:在流域内一定地点 (或断面 )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测项 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 (也称水文站 )、雨量站、蒸发站等。 水质监测站定期采集实验室分析水样和对某些水质项目进行现场测定。 6.答:由于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这些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站网。 水文站网布设测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具体来讲,( 1)按站网规划的原则布设测站; 18 ( 2)预计将修建水利工程的地段,一般应布站观测 ;( 3)对于较小流域,虽然不可能全部设站观测,应在水文特征分区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河流进行观测;( 4)在中、小河流上布站时还应当考虑暴雨洪水分析的需要;( 5)布站时应注意雨量站与流量站的配合;( 6)对于平原水网区和建有水利工程的地区,应注意按水量平衡的原则布站。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部分测站每年只在部分时期 (如汛期或枯水期 )进行观测;( 7)水质监测站的布设,应以监测目标、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经济条件这三个因素作为考虑的基础。 7. 答: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驻测 、巡测、间测和水文调查四种。 ( 1)驻测就是水文观测人员常驻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观测站点上,对流量、水位、降水量等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 根据实际需要,驻测可分为常年驻测、汛期驻测或某规定时期驻测。 驻测是我国收集水文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但存在着用人多、站点不足、效益低等缺点。 (2)巡测是水文观测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一个地区或流域内的各观测站点进行流量等水文要素的观测。 巡测可以是区域性巡测、沿线路巡测、常年巡测或季节性巡测。 巡测是解决测站无人值守问题的重要手段。 (3)间测是中小河 流水文站有 10 年以上资料分析证明其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对其中一要素(如流量)停测一时期再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式。 停测期间,其值由另一要素 (水位 )的实测值来推算。 ( 4)水文调查是为弥补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的不足或其它特定目的,采用勘测、调查、考证等手段而进行的收集水文及有关信息的工作。 水文调查是水文信息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小,可在事后补测,并能有效地收集了解基本站集水面积上所要求的水文信息,有较大的灵活性。 8. 答: 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 自由水面离开固定基面的高程,以 m 计。 水位与高程数值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