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教案内容摘要:

,包括材料生产率、燃料和动力生产率、设备生产率。 2) 在工厂管理层,测定总产出量与总成本的关系,以此作为工厂的总生产率,考察工厂的总生产成绩。 3) 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测定总生产率对于经济效益的贡献,以考察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教 案 第 5 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 实践课 □ 技能课 □ 其它 □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难点 ): *( 1) 劳动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 2) 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3) 总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 ( 1) 掌握 劳动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 2) 学会对 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3) 学会对 总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 1: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参考资料: 注:教师讲稿附后。 2投入因素的生产率测定与分析 劳动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物耗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劳动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1) 现场管理:测定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在分析劳动资源时间的利用状况,从而便于对工人进行考核;主要采用静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进行分析; 2) 计划管理:劳动生产率的测定旨在分析技术进步、产品组合结构、标准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工人的工作效率等因素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而对以上的内容进行更好地管理,寻找 “ 瓶颈 ” 因素,提高生产率;主要采用动态的生产率指数进行分析。 工时消耗的分类 工时消耗分类就是对工人在整个轮班的全部时间消耗进行具体研究。 工时分类见图 3— 5 所示。 劳动人、时构成图 LR:投入总人 时; L0:略去的人 时; LM:由于管理失误而造成的时间损失; LR`:总投入人 时中分给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劳动资源时间。 LE:有效人 时; LS:在正常情况下生产产品量 Q所需要的标准人 时数; LU:非生产人 时, 各种人 时之间的关系 LR=工资表中的人数(法定时数+加班时数) = ∑ (法定人 时数 +每个人加班人 时数) LR=LR` + L0=LU + LE LR`=LE + LM LU=L0 + LM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可以表示 τ R=Q/LR=Q/LS LS/LE LE/LR` LR`/LR Q以实物量表示的产品产出量或以不变价格诸的产品价值量; Q/LS一定的技术工作方法确定的标准劳动生产率,以τ S表示; LS/LE工人的工作效率,它是工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工人生产率管理的焦点,以EW表示; LE/LR`有效人 时与投入人 时之比,以 Ie(1)表示; LR`/LR投入人 时与总人 时之比,以 Ie(2)表示; 劳动生 产率可以表示: τ R= τ S EW Ie(1) Ie(2) LS/LE LE/LR` LR`/LR表示劳动总效率,它是现场管理工人和工人改进的最终目标,以τ R`表示 τ R`=LS/LR= EW Ie(1) Ie(2) 由于工人、管理人员对于生产投入的时间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率,在进行实际测定时,各个企业必须设计适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工作日报表。 一般工作报表上要说明的内容有:( 1)员工姓名;( 2)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标准人 时;( 3)实际所用工作时间;( 4)非生产时间;( 5)完成产品产量。 举 例:某工厂某天生产 A产品 6000 件,总共有 20 个工人工作了 8个小时,但由于各种原因,平均每人真正工作为 小时,工人工作时损失时间为 小时,生产 6000 件 A 产品的标准人 时为 135 人 时 计算劳动生产率、生产总效率、非生产时间、工作效率、标准生产率 作业: 某工厂某年加工产品 P 数量为 100 万件,共由 200 个工人进行加工,由于产品销售具有季节性,第 3 季度工人平均每人每天需要加班三个小时,而在第 4 季度不需要加班,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但由于员工请假、迟到、早退等原因,平均每人每天略去一定的时间,实 际投入工作的时间仅为工作时间的 90%;而在实际的工作时间内,由于机器故障、员工休息等,员工真正用于生产的有效时间仅为每天工作时间的 80%,生产 100 万件 P 产品的标准人 时为 30 万人 时。 (每年按 240 天计算,每季度工作天数 60天) 计算劳动生产率、生产总效率、非生产时间、工作效率、标准生产率 计划管理之用的劳动生产率测定与分析 将现年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基年劳动生产率水平相比较,可看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称为劳动生产率效应)。 以相对值表示劳动生产率效应,又称为劳动生产率指数。 Iτ =τ T/τ O Iτ 劳动 生产率指数 τ T现年劳动生产率 τ O基年劳动生产率 Iτ =τ T/τ O Iτ > 1 Iτ < 1 Iτ = 1 问题:劳动效率相应怎么变化。 1) 如果 A 企业生产 n 种产品 ,产品产量单位为件,劳动投入量单位为人 时,并引入另个两个变量:实际单位产品所需人 时数 R,标准单位产品所需人 时为 S,计算此时的劳动生产率。 2) 劳动生产力指数就可以表示为: a) ∑ Qit/∑ QitR it) (∑ QioR io/∑ Qio) ii. Iτ =τ T/τ O= = i. (∑ Qio/∑ QioR io) (∑ QitR it/∑ Qit) 3) 式中∑为∑ 4) 引入 ri=Qi/∑ Qi,表示在全部产品中第 I种产品的份额结构(产品结构) a) (∑ QioR io/∑ Qio)(∑ rioR io) 5) Iτ == a) (∑ QitR it/∑ Qit)(∑ ritR it) b) (∑ rioS io) (∑ ritS it) (∑ rioS io) c) = =(A) (B)247。 (C) d) (∑ ritS it) (∑ ritR it) (∑ rioR io) 6) (∑ rioS io)/(∑ ritS it):为客观因素,它受产品组合结构和标准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的影响;进而可以受技术的、物质的和组织因素的影响。 7) (∑ ritS it)/(∑ ritR it):是主观因素,它纯属人工努力的结果,受工人的技巧、知识水平、劳动强度、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8) (∑ rioS io)/(∑ rioR io):也是主观因素,它的性质与第二类因素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表示基年工人劳动效率影响的结果。 9) 用绝对值表示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 10) ∑ rioR io∑ ritR it=(∑ rioS io∑ ritS it) + ∑ rioS io∑ ritS it i. (∑ ritS it∑ ritR it) ∑ ritS it∑ ritR it ii. (∑ rioS io∑ rioR io) ∑ rioS io∑ rioR io 11) (∑ ritS it∑ ritR it) (∑ rioS io∑ rioR io):主观因素的净效应 12) 由于客观因素也是在变化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和专利保护等原因,还由于操作的方便性,企业对于标准人 时往往很难以确定,通过由企业的历史数据或者经验 来确定一个定额人 时来代替标准人 时。 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1) 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经济指标 2) 人力资源:熟练工与新手的判别, “ 以人为本 ” 、 “ 人本主义 ” 3) 科学技术水平:新工具、新管理思想、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出现 4) 产品设计: 70%以上的产品成本是设计出来的 5) 生产组织:手工作业与流水线作业 6) 生产规模:大批量生产与小批量加工 产品开发与设计概述 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主要内容 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1) 对 Rolls Royce 公司的调查表明, 2020 个部件在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了最终产品 成本的 80%; 2) 据 General Motor 经理称卡车变速器 70%的制造成本是由设计决定的; 3) Ford Motor 公司估计在设计、材料、劳动力和制造费用四个因素中, 70%的生产节约源于设计的改进。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教 案 第 6 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 实践课 □ 技能课 □ 其它 □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难点 ): *( 1)物耗 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 2) 对 物耗 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 ( 1) 掌握物耗 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 2)了解 对 物耗 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 注:教师讲稿附后。 物耗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1) 物耗是指为生产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 2) 在物耗生产率的测定、分析时,应考察资源耗用速度、资源的节约等因素; 3) 资源耗用速度的提高,可以加速资金周转、分摊设备折旧、降低人力成本等。 4) 资源的节约的重要的方面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尽量降低不合格率,但是这 往往会降低资源的耗用速度。 5) 生产产品时的物资耗用速度与设备、工艺流程等技术组织因素有关; 不合格率; ; :焊接等工艺; 6) 劳动作为一切价值的源泉,对整个生产率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测定、分析物耗生产率时也必须考虑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对物耗的影响。 动积极性; ; ; 7) 物耗生产率的测定、分析模式: 物耗生产率 =(标准产出量 /标准物耗投入量 ) (标准物耗投入量 /实际物耗投入量 ) (实际产出量 /标准产出量 ) A. 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实际物耗,属于不 同的种类; B. 产出的产品或者服务一般都由多种产品与服务构成; C.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为了能够使各种物耗、产出具有可加性,采用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 同时,对于产品,可以通过产品的数量加在一起进行衡量产出量,可以采用实物量的指标即产品的数量加和。 思考:为什么生产率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为了能够使各种物耗、产出具有可加性,采用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不能反映市场等企业外在因素; 物耗、人力成本、产品的价值都不是相同的,在采用量的计算时,不能反映它们的价值。 Qr代表实际产出量; Qs代表标准产出量; Mr代表实际物耗投入量; Ms代表标准物耗投入量; ∑ Qir ∑ Qis ∑ Mis ∑ Qir = 作为物耗生产率测定模式 ∑ Mir ∑ Mis ∑ Mir ∑ Qis 劳动的生产率的公式: τ R=Q/LR知: Q=τ R L R 如果有 n种产品,则: Qir=τ ir L ir 即: ∑ Qir=∑τ ir L ir 引入τ is= Qis/Lir为第 i 种产品的标准 劳动率,则有∑ Qis=∑τ is L ir 注意:标准劳动率τ iS与标准劳动生产率τ S不同 以α ir为生产第 i种产品的实际单位产品物耗量,则α ir=Mir/Qir; Mir= α ir Qir 由此知 :∑ Mir=∑α ir Q ir 以α is为生产第 i种产品的标准单位产品物耗量,则α is=Mis/Qir ; Mir= α ir Qir由此知 : ∑ Mis=∑α is Q ir ∑ Mis/∑ Mir= ∑α is Q ir/ (∑α ir Q ir),比较∑ Mis 与∑ Mir ∑ Qir/∑ Qis=∑τ ir L ir/(∑τ is L ir),比较∑ Qir与∑ Qis ∑ Qis/∑ Mis=∑τ is L ir/(∑α is Q ir) , 式中引入 li=Li/(∑ Li)表示第 i 种产品所投入的劳动量占整个劳动投入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