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与综合评价技术研究报告简本-西部交通建设内容摘要:

析和依托工程验证,提出了工程地质调绘和钻探新的技术要求,明确了遥感图像中岩溶形态解译的典型特征,为现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规范》相关内容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图 31 镇宁至胜境关公路遥感图像 课题组通过收集一些岩溶典型图像,结合中小比例尺野外调绘,对碳酸盐地层和典型岩溶形态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其研 究成果已在“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贵州省镇宁至胜境关公路遥感工程地质调查报告”中得到了应用。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普遍使用的有效手段,其揭示的资料是验证 7 物探成果,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的主要依据。 本次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单位的经验,提出了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钻探的一些基本要求。 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应用研究 三维直流电法 在岩溶地区公路勘察中首次应用三维直流电阻率法,实现了三维空间任意剖面的地质解释,提高了复杂条件下隐伏岩溶的勘察精度。 图 34 镇胜公路白泥洼Ⅰ号大桥三维电法野外试验现场及仪器( TMD) 在电法勘探中,三维电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它将传统的单一断面接收变为多断面同时接收,从而多方位揭示异常地质体的特性,使单一断面成果的多解性减少,达到准确判断异常地质体性质的目的。 本项目研究了 三维电法在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图 32 试验点电极布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 33 试验点电极组合方式示意图 8 勘察中的应用,在镇宁至胜境关公路 白泥洼Ⅰ号大桥 的勘察中进行了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地下异常较复杂的地区,可选择三维电法勘探。 图 35 试验点 YZ 切面视电阻率分布(部 分) 甚高频电磁波层析成像 图 36 数值模拟的速度层析成像图 37 镇胜公路瓦窑大桥钻孔 CT 试验 基于数值模拟、 6个工程场地的试验, 论证了甚高频电磁波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层析成像可以分辨出电性异常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结合甚高频电磁波速度和衰减、 开发了“甚高频电磁波多参数层析成像技术”,编制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 以钻孔地质雷达作为主要仪器,总结出了 单孔和跨孔 甚高频电磁波 层析成像 的应用要点。 解决了现有物探方法在溶洞及其充填物判断方面多解性的难题,不仅为岩溶地基稳 定性的 9 定量评价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岩溶顶板利用和岩溶洞穴处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图 38 相对介电常数 CT 图 图 39 相对电导率 CT 图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综合应用 研究 采用数值模拟、实体模型试验等综合手段,研究了等偏移距剖面法、面波法、地质雷达法、电法等可用于浅部岩溶探测的重点物探方法对岩溶探测的适用性。 基于 6 个现场场地综合试验对比分析,检验了多种物探方法在不同勘察阶段、对不同勘察对象的适用性和组合应用 图 311 大冲 隧道瞬变电磁试验 图 312 K175 岩溶路基段地质雷达试验 效果 , 提出了适合于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勘察的物探方法及其组合方式,并制定了合理的野外测线布置原则,显著提高了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勘察中物探方法的精确性和符合率。 图 310 实体模型试验场地 10 4 场地与地基稳定性 综合评价技术 将各项勘察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和总结,提出工程地质评价和结论,这是工程地质评价所要完成的工作。 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场地评价和地基评价:场地评价一般在初勘阶段完成,地基评价一般是在详勘阶段完成。 场地与地基稳定性综合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