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营销方案内容摘要:

首款双核 智能手机 其采用的是目前全球最快最强大的手机芯片 高通 Snapdragon S3(即 MSM8260)。 无论是系统的流畅性 还是支持的高清功能(游戏和视频),都达到了顶级双核手机的标准。 2)小米刷机 OTA 升级 (每周五小米手机开发版会进行每周一次的例行更新,修复之前的 bug,新增更实用的功能)。 升级包本地升级(有时候没有无线网络,包月流量不够用,可以使用完整升级包在本地进行升级)。 刷入其他系统(小米支持原生 Android,点心 OS,还有广大发烧友自己 DIY 的 ROM)。 3). 重塑手机的“ CSP” C 即 Contacts(联系人); S 即 SMS(泛指短信和彩信);P 即是 Phone(打电话,语音通话)。 近年随着 iPhone、 Android 的发展,改变并普及了智能手机,各种应用、功能越发的丰富,“但却弱化了手机信号、电池等根本性能,背离了通讯工具的初衷。 ”而小米手机使用的是 1930 毫安的大电池,超出主流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近 30%,可支持联网待机长达 450 小时,连续通话15 小时。 并且“无论怎么握,都不影响小米手机的信号”,形成了小米手机的有力优势。 4)高端做工和舒适的手感小米手机的做工已经达到了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大厂的高水平。 另外,机身也专门为国人的手型而设计,小米手机采用了 4 英寸,并不是它不能用更大的屏幕,而是 4 英寸的屏 幕在保证了现实效果外更注重了手机的把握舒适感。 5) MIUI 界面适合国人使用,其中很多细节都是符合我们使用习惯的。 成本价定价的模式。 小米早早找到 2020 元左右的主流价位,适应毛利率 15%的生存,在这个价位把配置做到最高。 对比市场同类产品,具有绝对优势。 1.)“电商模式” 采用全线上售卖的方式,节约成本。 充分利用了网购的时尚性。 、 小米公司宣布目前仅支持在小米网线上购买,支持在线支付、货到付款两种方式。 2)货物配送规则 不仅是凡客的如风达可以选择,其他合作伙伴也等都支持小米手机配送。 对于购买小米手机的用户,将会得到由小米公司提供的三包服务。 即:“包修、 包换、包退(简称“三包”)。 退换货、维修、软硬件等售后服务。 ( 二 ) 劣势( Weakness) 1.手机自身缺陷 1)没有前置摄像头,这是小米手机无法回避也是无法通过后期优化弥补的缺憾。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前置摄像头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例如最新版的手机 就支持与 PC 视频通话,由此看来,前置摄像头还是非常重要的 2)硬 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屏幕翘脚问题,手机掉漆问题,机身晃动有响声问题 由于小米公司起步晚,刚刚成立一年多,在 HTC、三星、 iphone 等智能机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时候,小米横空出世,在市场份额、占有率上明显不足,在大众心中的口碑还没能建立。 加上小米手机频频爆出硬件问题以及售后服务并不完善的问题,对小米的信誉更是一个挑战。 3 售后服务遭质疑 小米的售后服务存在电话客服很难打入,微博客服和在线客服无人响应,遇到手机问题的用户面临着投诉无门等问题。 服务站数量少也使得小米手机的售后服务无法到位。 (三) 机遇( Opportunity) 竞争对手之一 的 苹果公司面临巨大挑战,行政总裁 乔布斯去世,在一定程度削弱了苹果公司的竞争力,三星和摩托罗拉都各自面临着自身的问题。 , 即手机将取代 pc。 因此市场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以及要求也会更高。 仅仅在中国有 78 家做 RMCPU,价钱会直线性下跌,促进了整个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和成本的优化。 这是整个手机行业的非常大的驱动力。 随着终端搭台、应用唱戏的潮流席卷而来,国内 3G 市场迎来新格局。 作为 3G 智能手机的小米的诞生无疑是利用了这个极其有利的因素。 (四 ) 威胁( Threat)。 在全球经济形势陷入低迷困境之际,移动互联网市场却是风景独好。 在移动终端领域,苹果、三星占据高端市场,联想、中兴、华为等国内厂商则与运营商联手推出千元级智能手机,小米科技等互联网企业也加入战局,不断升级的竞争风暴奠定了智能手机市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小米品牌成立一年,虽然业绩不菲,但是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市场占有率也不大。 在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 小米的硬件应用互 联化,除高通外,小米手机的其它合作厂商也都是顶级的元配件供应商,包括夏普、三星、 TPK、 Wintek 和德赛等。 雷军打造“终端 +内容 +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布局也轮廓初具。 在各顶级供应商的支持下,国产手机小米也显现出了自主产权不高的一个缺陷,这无疑使小米手机的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 米黑试图要利用、编造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来毁灭小米手机的形象。 此外,由于小米手机自身缺陷以及用户对其售后服务的质疑,推动媒体以及广大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