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和水质底质管理技术宝典内容摘要:

养殖密度。 一旦出 现混沌的前兆(刚开始时只有增氧机周围有轻微的泥浊水,以后逐渐扩大),开始加大调水力度,可以使用具有絮凝沉水作用的“爽水素”、“底优二代”等,第二天,适当追肥如“ 藻源 ”、 “藻种” 、 “ 氨基酸速肥王 ”或“ 大肥神 ”。 同时配合使用“双效肥力菌”、 “ EM 菌王”、“活菌王”或“ EM 调水王” 等生物制剂, 35 天后再使用一次,尽量避免使用石灰调高 PH 值来调水,否则可能会造成亚硝酸盐高的情况下中毒更严重。 逐渐加深水位,水位的高低根据具体养殖对象而定。 在高温季节谨防晚上和凌晨缺氧,可使用“改水增氧剂”等增氧剂预防低 氧。 a、在后期亚硝酸盐偏高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投饵量,如果养殖甲壳类动物,亚硝酸盐 ,最好不要通过大量换水的方法来稀释亚硝酸盐的浓度,否则,有可能造成甲壳类动物因受新水的刺激而蜕壳死亡(由于长期的亚硝酸盐中毒造成甲壳类蜕壳后很难恢复而死)。 b、有很多养殖户先用“解毒应激宁”再使用“活水王”进行解救也有一定的效果。 c、可以先使用“黄金离子钙” 、 “速补钙” 、 “超浓离子钙” 再使用“解毒绿水王”等进行解毒,增强养殖对象的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如果在养殖前期出现白色水,那是因为肥水不够造成的, 另外很多对虾池在对虾猛吃料时也会出现这样情况,如何防止呢。 在吃料向上猛增时,同时下“ 藻源 ”、 “藻种” “ 氨基酸速肥王 ”或“ 大肥神 ”。 同时配合使用“双效肥力菌”、 “ EM 菌王”、“活菌王”或“ EM 调水王” 等生物制剂, 35 天后再使用一次,因为对虾吃料的同时也同时吃水中的藻类,这样就能防止水色平衡.不造成白色水或泥色水 危险水色种类(四):澄清水(如图) 一般在早春气温低、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出现。 使用地下水来提高水体的盐底,而地下水重金属含量高,氨氮高,造成前期肥水难度较大,一旦澄清水持续 5 至 8天,很可能造成底栖 藻类大量繁殖吸收水体中的肥料,进一步提高肥水的难度,高位池由于池底没有任何肥性,早春很难肥水,另一种情况在冬棚养殖经常出现,放养养殖动物时水体水色很好,一般在 8 至 10天后由于大量的浮游动物繁殖摄食藻类,造成整个水体变得清澈见底。 解决方案: 全池泼洒“解毒绿水王” 、 “解毒绿水宝” 、 “碧水安三代” 或“绿水元素”等,降低毒素,保护幼体,同时降低肥水难度。 针对长出底藻的澄清水,先用“活水王”或“黑精灵”等进行调水,再用“ 藻源 ” +“氨基酸速肥王”或“肥水元素” +“氨基酸速肥王”或者“ 江海肥水王 ”+“氨基 酸培藻调水元素”或“双效肥力菌”等快速肥水,出现这种情况后一般养殖对象成活率低、生长缓慢。 针对因浮游动物造成的水体变清,不要盲目的进行肥水,因为此时肥水效果差,如果水休中的氨氮偏高,再向水体施肥会造成水体中的氨氮进一步升高而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随着藻类的减少,浮游动物因缺少食物逐渐淘汰;随着养殖对象的长大,会捕食大量的浮游动物。 水体的水色会慢慢恢复,此时适量的施肥如“ 藻源 ”、 “藻种” 、 “ 氨基酸速肥王 ”或“ 大肥神 ”。 同时配合使用 “碧水丹”或 “双效肥力菌”、 “ EM 菌王”、“活菌王”或“ EM 调水 王” 等生物制剂,水色很快就会恢复正常,这种的澄清水一般不会影响养殖对象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三、溶氧的问题。 水生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并致死。 因此溶氧是水生动物的生命元素之一。 养殖水体溶氧要求 一般来说,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应保持在 5~ 8mg/L,至少应保持 4mg/L 以上。 若溶氧低,轻则使生长变慢,易发疾病,重则浮头死亡;而溶氧过高又会引起鱼气泡病。 导致溶氧不足的原因 ①温度: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②养殖密度:养殖池中放养密度越大,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池塘中就容易缺氧; ③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池中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 ④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 鱼虾蟹缺氧时的反应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燥不安,鱼会浮头,虾会趋边,蟹会上岸,呼吸加快,少摄食或停止摄食;重度缺氧时,会导致鱼虾蟹的死亡,造成损失。 如池塘中水长期处于溶氧不足状态下,所养水生动物生长会 停止。 溶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分解后产生氨和硫化氢,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氨氧分解作用,氨会转化成亚硝酸再转化成硝酸,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产生无毒的最终产物。 因此养殖水体中保持足够的溶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如果缺氧,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怎样增氧 最好的最方便的办法是注入新水,有条件的可使用增氧机增氧。 条件不具备或紧急情况下可使用“改水增氧剂” ,使用“改水增氧剂”增氧对水体底层可起到增氧作用,同时也可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四、如何预防及处理氨氮问题。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动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 氨氮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一个阶段,氨的毒性取决于水体中的非离子氨,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水生动物中毒,急性中毒时可发生浮头、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死亡,容易出现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措施: 预防措施: 养殖期每 1015 天使用一遍调水、改底产品。 常见调水产 品:复合枯草芽孢杆菌、EM 菌王、 EM 菌调水王、活菌王、绿水元素、解毒绿水宝、解毒绿水王、 “碧水安三代”、 爽水素。 常见底改产品:黑精灵、活水王、底优二代等。 氨氮偏高甚至氨氮中毒的处理措施: A、换水、注入新水。 B、早上全池泼洒“爽水素”,下午用“黑精灵”或“活水王”。 第二天使用“改水解毒灵”或“解毒绿水王”、“绿水元素”。 配合使用“底优二代”、“改水增氧剂”。 C、早上使用“解毒绿水王”、“绿水元素” 、 “碧水安三代” , 下午用“黑精灵”或“活水王”。 第二天使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 “复合芽孢杆菌”、 “ EM 菌王”、“ EM 菌调水王”、“活菌王”。 五、如何预防及处理亚硝酸盐问题。 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会使水产动物中毒,鳃丝呈紫红色,往往会引起“死底症”“偷死症”“冒底”等症,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主要有以下预防措施:清淤、干塘、加换新水、增加溶氧、避免过量投喂、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 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措施: 预防措施: A、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B、定期使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 、 “复合芽孢杆菌” 或“ EM 菌王”,改良水质, C、定期使用底优二代, D、换水,注入无污 染的水。 亚硝酸盐偏高的处理: A、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并在夜晚干洒“改水增氧剂”, B、泼洒“改水增氧剂” +“活水王”或“黑精灵”等水质改良剂,连用两天。 C、泼洒“复合枯草芽孢杆菌”、 “复合芽孢杆菌” “ 硝化细菌 ” ,以增加水体中硝化细菌的数量,加快亚硝酸盐的吸收、降低。 六、 影响精养池塘水体 PH 值高低的因素及调控措施。 养殖水体的 PH 值是影响养殖鱼虾类摄食、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稳定的PH 值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 鱼虾对 PH 值的适宜范围是 — 之间。 精养池塘一般控制在 7— 之间 ,在此范围内水生动物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反之则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偏高。 在实际养殖中要确保水体的 PH 值稳定,若水体的 PH 值变化过于频繁,变化幅度过大,鱼虾类苦于调节适应,即使是在安全范围内,也不利于生长,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养殖水体应有足够大的缓冲能力,总碱度以大于 1 毫克当量 /升为好。 决定精养池塘水体 PH 值因素很多,在没有外来水污染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二氧化碳的增减是由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养 殖水体 PH 值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般情况下,日出时 PH 值开始逐渐上升,到下午 4: 30— 5: 30 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 PH 值日常变化幅度是 1— 2,若超出此范围,则此水体有异常情况。 PH 值的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影响到 PH 值的日变化。 掌握 PH 值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养殖水体 PH 值过低的原因及调节。 如果一个养殖水体 PH 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可判定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溶解二氧化碳偏高和溶 氧量不足,同时也可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养殖密度过大。 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缓慢。 调控措施有: 因酸性土壤造成的 PH值偏低,在清塘时加大生石灰用量,在养殖期内,少量多次使用生石灰进行调节。 使用生石灰作用: ① 中和过量的酸物质,提高 PH 值,沉淀有毒金属离子,提高缓冲能力。 ② 提高底泥的盐基础饱和度,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物分解。 ③ 促进动植物营养物质如 Ca、 Mg 离子的循环利用。 ④ 促进水体中有机物、悬浮物凝结。 因大量有机质分解造成 PH 值偏低的池塘, ① 可泼洒生石灰使水体PH 值升高到 以上或用“复合氨基酸钙宝”泼洒。 ②再 使用“底优二代”、“活菌王”、“ EM 菌王”等类产品促进有机物分解,阻止其形成腐植酸。 养殖水体 PH 值过高的原因及调节。 导致水体 PH 值过高的主要原因有:养殖中后期投饲量多、二氧化碳大量消耗、排泄物增多、藻类大量繁殖、池塘内大量氨氮的积累等因素。 水体 PH 值过高直接影响到鱼虾类血液的 PH 值,使其发生碱中毒,并会腐蚀鳃组织及皮肤,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此外,碱性水体中,大量的 NH4+会转化成有毒的 NH3。 调控措施有: 全池泼洒“解毒降碱灵”,视 PH 值的高低,连用 23 天,建议少量多次。 或使用“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绿水元素” 、 “碧水安三代” ,进行降解。 对于投饲量多、排泄物多的池塘,经常使用“ EM 菌王”、 “ EM 菌调水王”、 “活菌王”调节水质。 对于有大量氨氮积累的池塘,泼洒:使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爽水素” +“活水王”或“黑精灵”,再使用“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绿水元素” 、 “碧水安三代” ,使水体碱度降到合适的值。 对于因藻类大量繁殖,水色过浓引起的 PH 值过高的池塘,“爽水素” +“底优二代”全池泼洒,连用 2 天,当晚注意增氧,第三天泼洒“解毒绿水王”、“解毒 绿水宝”、“绿水元素” 、 “碧水安三代”。 七、如何处理池塘硫化氢含量过高的问题。 硫化氢是由塘底沉积的硫酸盐、残饵和粪便、生物尸体等在缺氧条件下由细菌分解转化来的。 硫化氢容易被对虾鳃表面和体表吸收,与对虾体内的钠离子结 合,形成具有强毒害作用的硫化钠,还会阻碍对虾的正常呼吸,造成窒息而死。 硫化氢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使污染处的底泥变黑,散发出腐臭气味。 浓度低时会影响虾的生长,过高则会使对虾死亡。 解决方案 : 超标时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适量换水,多开增氧机,如果 pH 值低于 ,用 “解毒降碱灵” 调节酸碱度, 降低硫化氢毒性。 在用之前最好确认池水氨氮不高,可采取 “黑精灵”、“活水王”或“底优二代” +“复合枯草芽孢杆菌”或 “黑精灵”、“活水王”或“底优二代” +“ EM 菌王” “ EM 调水王”或“活菌王”。 八、 如何对蓝藻的预防与处理。 蓝藻的生活特性: 1. 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 常见的种类有微囊藻、囊球藻、 鱼 腥藻、拟鱼腥藻等,这些藻类有固氮作用,因而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2. 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 30 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 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产生)或者是蓝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太阳上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蓝藻的危害: ,比活藻危害更大; ,有臭水的感觉; 虾 利用,因而蓝藻多的水体鱼虾生长缓慢;对虾难于蜕壳、硬壳,容易发展为软壳虾。 ,抑制了水层中其他藻类的繁殖,因而表层以下水常常是清的,水体的净水功能较弱,底易臭。 蓝藻的 预防 : 在养殖过程中 ,为避免蓝藻出现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 1. 清塘时 ,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