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手册内容摘要:

咨询员在听她述说的时候,给她以充分的理解和共情,以建立良好的关系。 然后就她以前的 学习情 况及第一次出现考试焦虑表现时的情况进行了询问,请她具体的讲一下 , 她谈 到,自己从小就很好强,自上幼儿园以来在学校的表现就一直很好, 深得 家长和周围邻居的好评。 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每 次考了好成绩或者获得什么奖励家人就会对她表扬,在亲戚朋友中夸奖 , 邻居、亲戚、朋友拿她来做教育孩子的榜样。 初中时她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学,之后考上了市重点高中。 高一开始的时候,她像以往一样学习 ,进高中后的第一次测验考试成绩出来后,她突然发现自己的成绩在 班中 仅仅属于中等偏上,不再是以前的前几名。 她有些担心,便加倍努力,同时她也知道很多 同学 的成绩都很好,平时大家学习都很努力。 这 时 小宋开始担心自己考得不如同学好,就抓紧复习,可是到下一次考 试的时候,她感觉到了紧张,坐在考场中发抖,手心出汗。 考完就想 肯定考砸了,此后几天 持续紧张, 虽然最终考得还不错,但此后 每次考试都焦虑,紧张。 这种情况,缘于她以前的成功经历,到一个竞争更大的环境中以后,害怕失败,害怕由此失去父母及亲朋的认同 , 就这点咨询员用合理情绪疗法跟她谈了一下。 引导她正确的认识考试,以及与亲朋的关系。 之后,随着咨询的深入,第二次,咨询员给她解释系统脱敏法的一些原理及大致方法,然后开始 教她放松的方法。 首先请她以最舒服的方式做好,然后按照由头到 20 脚的顺序逐渐进行放松。 咨询员与其一起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进行放松,开始时让肌肉紧张,之后放松,全身器官都紧张、放松之后,让小宋自己做一次。 咨询师在旁 边指导 , 直到她能掌握要领为止。 这次结束的时候,咨询员给她一个 作业,即每天做两次全身放松练习,并记录下持续时间。 接下来的咨询中,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随后让她进行了放松训练。 之后,要求她列出所有的与考试有关的能引起她焦虑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 她列出了以下几个: ( 1)坐在考场中,等待老师发试卷。 ( 2)试卷发到手 中,做之前浏览全部考题时。 ( 3)做题时听到其他同学写字的 唰唰 声。 ( 4)考试前几天老师宣布要考试时。 ( 5)考试前一夜想考试的事时。 ( 6)走在去教室参加考试的路上。 ( 7)走进教室,坐下。 ( 8)考试后等待结果。 针对这些事件,咨询员要求她对每一件事引起她焦虑的程度进行 1—8 等级划分。 并按引起焦虑程度 的 等极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事件。 她把这些事件这样排了起来: ( 4)考试前几天老师宣布要考试时。 1 ( 5)考试前一夜想考试的事时。 2 ( 6)走在去教室参加考试的路上。 3 ( 8)考试后等待结果。 4 ( 7)走进教室,坐下。 5 21 ( 1)坐在考场中,等待老师发试卷。 6 ( 2)试卷发到手中,做之前浏览全部考题时。 7 ( 3)做题时听到其他同学写字的 唰唰 声。 8 接下来便进入分级系统脱敏时间,首先,让其进入放松状态,然后根据咨询员对老师宣布考试情况的讲述: “ 现在你和同学们一起 在教师学习,老师走进来了,她走上讲台,宣布下个周进行一次各科考试 ” 进行想象,并对这一想象情景保持 30 秒左右。 当她感到紧张时提醒其放松,然后继续这一情景的想象。 如此反复,直到她在想象这一 情景是不会感到紧张为止。 这次咨询结束后仍要求她将放松训练作为 作业。 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按照上述步骤,在放松的同时每次就一两个情景进行想 象。 保证每个情景在想象时能忍受一小时左右不感到紧张。 当在想象第 一 个事件即 “ 坐在考场中,等待老师发试卷 ” 时,小宋的紧张度好像比较强烈一点,虽经反复练习还是有些紧张,因此,在这一步时,咨 询员及时调整了进程,退回去巩固前一步的效果。 然后再接下去做下一个情 景的想象放松训练。 最后一个情景进行训练完之后,咨询差不多结束了。 抑郁。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 , 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 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 , 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 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 并且 对所有活动失去信心 、兴 趣,渴望一 个人独居 ; 抑郁也伴随着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认知改变可以是一般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 22 力衰退或者 遇事 很难做出决定 , 在思考中可能有更多的心境转变, 比如 消极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来 等。 因此,抑郁的人很难回忆起美好的记忆, 并 不适当地责备自己,认为他人更消极地看待自己,对未来感到悲观 ; 与此同时,还伴随身体症状,如常常乏力,起床变得困难,更严重时睡眠方式都将改变,睡得太多或者早晨醒得太早,并且不 能再次入睡 , 也可能出现饮食紊乱,吃得过多或过少,随之而来的体重激增或剧减。 一般来说, 抑郁 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身上。 那些不喜欢所学专业,或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的大学生也会产生 抑郁情绪。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 压抑的心情 兴趣或快乐减退 消极的自我观念:自我抱怨与负罪感 体重激增或剧减 睡眠困扰(很难入睡或早睡来) 易激动或行动迟缓 注意力不集中 想死或自杀 抑郁症的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近年来,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大量产生,在西方国家,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然 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例如认知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 治疗 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大量研究证实,单独心理治疗或单独药物治疗,都不如同时使用两者的治 疗效果好。 以下主要介绍一下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23 根据国外近 20 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 , 心理治疗适合于轻 度抑郁症 或经过药物治疗后抑郁程度减轻的患者 ,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经过心理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法的处理或帮助 后 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 如美国曾作过一项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 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门诊病人的有效率为 60% 80%。 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起因是 一定的心理应激 , 俗话说 ,“ 心病还得心药医 ”。 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施以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治疗具体说来 , 包括以下几种 方法 : ( 1) 疏导与渲泄 积 “ 压 ” 成疾是抑郁症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 抑郁症患者多数都 由 一定的生活事件为诱因 , 如工作 、 学习、生活或人际关系严重受挫 等 , 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人理解 , 无处诉说 , 他们来到 咨询师 面前首要的需求是表达痛苦 , 吐露心声 , 但又顾虑重重 , 咨询师应该做的是除了为患者提供宽松、保密的环境外 , 重要的是平等、热情地接纳患者 , 给予患者一定 的 指导 和 劝解 , 帮助 其 解决现实的困难 , 同时应倾听他们的痛苦 ,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 , 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 明确生活的动机 , 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2) 改变不良的认知 从心理 的角度看 , 抑郁症的深层问题是患者的病理性认知模式 , 这种认知模式就像戴着一副 “ 有色眼镜 ” ,它导致了患者的感知错误 , 促使其情感及行为异常 , 当然也影响到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形成心身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 , 改变这种认知模式是心 24 理治疗的核心 , 这种病理性认知模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 如患者对自身、对以往经历以及对自己的前途总是负性评价 , 认为自己无能为力 , 过去一无是处 ,前途一片灰暗。 在对具体的人际交往或学习工作及生活上 , 患者常任意推断 , 过分概括 , 放大或缩小 , 选择性注意 , 二分法思维 ( 非此即彼 ) , 个人化( “ 揽错 ” 于己 ) 等。 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 ( 即认知 ) 是决定其情绪和行为的内在因素。 认知治疗是通过医生帮助患者辨认这些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 让患者亲自用事实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 , 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等方法 , 去掉患者的 “ 有色眼镜 ” 引导患者走出 “ 云雾山中 ”, 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 , 使患者能客观地对待自己 , 看待世界 , 预测未来 , 抑郁症 也就从根本上得以治愈。 ( 3) 接受现实 , 积级行动 要将 “ 顺其自然 , 为所当为 ” 视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应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痛苦 , 自己按本身应有的 “ 生的欲望 ” 积极的行动。 行动是去 做你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具有建设性的活动。 通过积极的行动 , 去获得成功和喜悦 , 经反复实践再行动再成功再喜悦 , 以这种良性循环替代失败与痛苦的恶性循环。 ( 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改进抑郁的重要措施。 研究发现 , 社会支持可缓冲心理压力 , 从而起到预防或减轻抑郁。 家人、朋友、同事的精神支持 , 经常与其谈心 , 密切朋友关系 ,将有助于病情康复。 通过社会支持 , 可以改变患者不良 25 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 ,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可以说 ,社会支持是比物质帮助有效得多的 “ 灵丹妙药 ” ! 案例:这是一位大学生的来信:我想谈心理上存在的一 些问题。 刚上大学时,有些不习惯,不过我适应能力还算好,不觉的很生疏,我与班里的同学相处还比较好,大家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可是我却总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干什么事情总是没有精神,情绪很不稳定,尤其是这几天,大家都在复习,我看到大家都在读书,我就不想看书,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点痛恨她们在读书。 我也和从前的同学说我现在的情况,他们劝我说,大学和高中是不同的,没有必要被别人左右,不要管别人如何学习,你只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尽最大的努力。 可是我发现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我经常一个人行动,上课,自习,吃饭,有活动我总是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很自在,不受约束,当然我不是很孤僻,我也和大家交流,只是从前习惯了独处。 而且我们宿舍五个人,俩人一对,正好我一个,我们平时相处也不错,大家都是好人,我们也没有什么矛盾,我们还是院里的四星级宿舍。 我发现我自己还有个问题,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吃东西。 常常是一个人在这个食堂吃过,又跑到另一个去吃,然后再到超市买一大堆饼干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回宿舍吃,我觉得我近乎疯狂,不可理喻,我就想让胃撑满,有时近于疼痛,好像这样我会得到快感和满足,当我吃东西的 时候,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我就想不停的吃下去, 26 什么都不要想。 但是我发现这种发泄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钱的问题,在上个学期,我买的东西还不是很贵,还有些自制力,次数也不是很多,希望自己会改过来。 但是这个学期我发现自己反而变本加厉,表现为:买的东西越来越贵,次数越来越多,好像越贵才越刺激,才越满足。 但我家里并不是能承受的起,我觉得对不起父母,因而自责。 但是越是这样,我就越想放纵自己。 好像有两个我在作斗争,一个让我恢复理智,另一个在让我奢侈,让我放纵。 而我总是屈服于后者。 另一个问题是我长胖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女孩子很敏感的问题,我也不例外。 其实我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希望自己精干,但是我现在长了十斤。 我常常在晚上吃东西,不睡觉,有时候还偷偷摸摸,一直到吃完为止,或者直到胃口实在受不了,就去睡觉,第二天,当我清醒之后,我会照镜子,看看自己圆滚滚的肚皮,我会想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怎么这样,我好像不是我了,不想接受自己的样子。 可是下一次我又克制不住自己。 我从前尝试过节食减肥,的确瘦了不少,但是我发现我对什么都馋了,而且刻意寻找东西吃,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一 种满足感,而且经常没有节制,吃起来不停。 我的胃已经出现问题,一吃多了就吐,估计是胃炎。 可我还是常常控制不住自己。 我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上,这样我的生活不规律,学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我觉得生活学习一团糟,对什么都很没有信心,也许这就是我情绪不稳 27 定,对什么都没兴趣的原因吧。 我觉得我对不起很多人,对不起所有对我有期望的人,父母、同学,师长,包括我自己,可是我还是很难控制我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我好像有两种人格在厮杀。 我很害怕,但是不知该如何做 …… 这是一例以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问题,具体表 现为:情绪不稳定,难以控 制自己的情绪,兴趣减退、体重剧增、消极的自我观念、注意力不集中, 通过面谈以及对她以往生活经历的追踪 , 发现 核心问题仍然是情绪问题,表现为通过吃缓解其心理压力与焦虑,尽管已经认识到问题,但却控 制不住。 在咨询中首先要向患者解释抑郁症的特征,消除患者对于抑郁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鼓励患者正确 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