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标准内容摘要:
38 32 降解蛋白 % CP 70 6266 6266 6266 68 酸 性 洗 涤 纤 维ADF %DM 30 19 21 24 2021 中 性 洗 涤 纤 维NDF %DM 40 2835 3036 3238 3033 粗 饲 料 提 供 的NDF %DM 30 19 19 19 可 消 化 总 养 分TDN %DM 60 77 75 67 65 Ca %DM P %DM Mg %DM K %DM Na %DM Cl %DM S %DM 维生素 A(IU/kg) 100,000 100,000 50,000 50000 维生素 D(IU/kg) 30,000 30,000 20,000 20200 维生素 E(IU/kg) 1000 600 400 400 4 5 TMR日粮的制作 添加顺序 基本原则:遵循先干后湿,先精后粗,先轻后重的原则。 添加顺序: 精料 干草 付饲料 全棉籽 青贮 湿糟类等。 如果是立式饲料搅拌车应将精料和干草添加顺序颠倒。 搅拌时间 掌握适宜搅拌时间的原则是确保搅拌后 TMR 中至少有 20%的粗饲料长度大于。 一般情况下,最后一种饲料加入后搅拌 58 分钟。 效果评价 从感官上,搅拌效果好的 TMR 日粮表现在:精粗饲料混合均匀,松散不分离,色泽均匀,新鲜不发热、无异味,不结块。 水份控制 水份控制在 45%55%。 注意事项 根据搅拌车的说明,掌握适宜的搅拌量,避免过多装载,影响搅拌效果。 通常转载量占总容积的 6075%为宜。 严格按日粮配方,保证各组分精确给量,定 期校正计量控制器。 根据青贮及付饲料等的含水量,掌握控制 TMR 日粮水份。 添加过程中,防止铁器、石块、包装绳等杂质混入搅拌车,造成车辆损伤。 6 饲喂管理 饲喂管理执行 Q/SY SB J 08 — 2020。 奶牛要严格分群,并且有 充足的采食位,牛只要去角,避免相互争斗。 食槽宽度、高度、颈夹尺寸适宜;槽底光滑,浅颜色。 每天2~3次饲喂,固定饲喂顺序、投料均匀。 班前班后查槽 , 观察日粮一致性,搅拌均匀度评价;观察牛只采食、反刍及剩槽情况。 每天清槽,剩槽3~5%为合适,合理利用回头草。 夏季定期刷槽。 不空槽、勤匀槽,如果投放量不足,增加 TMR 给量时,切忌增加单一饲料品种。 保持饲料新鲜度,认真分析采食量下降原因,不要马上降低投放量。 观察奶牛反刍,奶牛在休息时至少应有40%的牛只在反刍。 传统拴系饲养方式,除舍内饲喂外,应增加补饲,延长采食时间,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采食槽位要有遮阳棚,暑期通过吹风、喷淋,减少热应激 夏季成母牛回头草直接投放给后备牛或干奶牛,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发热变质。 同时避免与新鲜饲料二次搅拌引起日。奶牛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标准
相关推荐
分为几种:利人利己、利人不利 /损己、不利 /损人利己、不利 /损人不利 /损己。 像雷锋一样利人损己的事我估计做不来,也没笨到干损人损己的事,偶尔干点损人利己的事也是有的,理性的时候会干点利人利己的事。 我想以后做事前得经常三思下,少干点损人利己的事,提高下个人魅力 ^^ ,虚心向他人学习 这点我就没做到,有些人看到就喜欢,有些人看着 就不喜欢,但是理性告诉我他有我不具备的长处,我需要真诚相待
预埋钢管大横杆架体与连墙杆拉接图 图6 预埋管拉结预埋管( 48 )连墙杆扣件 ○ 9 脚手架外侧设 180mm高踢脚杆。 (见图 61 ) 图 61 1― 上栏杆; 2― 外立杆; 3― 挡脚板; 4― 中栏杆 十、脚手架检查验收 1. 搭设阶段性检查与验收: 脚手架阶段性检查与验收内容 阶 段 初 次 中 间 验 收 顶 层 时 间 基础完工 后及脚手搭设前 每搭完 10~13m高度后
3 个大型乳品企业示范;建立乳及主要乳制品中关键致病菌的动态变化及危害评估和暴发的预测技术,并在项目示范区示范;开发乳制品中非乳成分含量的快速判定技术 1 种 ; 建立监控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阪歧肠杆菌等致病菌和耐热芽孢杆菌、嗜冷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各 1 种。 23 开发快速检测出 5 种常规乳成分、细菌总数设备各 1 台,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减低原料乳检测成本
更换转向机防尘套: 425 护套: 133 558/个 A6 更换电动后视镜开关: 50 后视镜开关: 553 603/个 02 款(带记忆) 后视镜开关: 377 427/个 02 款(不带记忆) A6 更换电动后视镜开关: 50 后视镜开关: 592 642/个 03 款(带记忆) 后视镜开关: 403 453/个 03 款(不带记忆) A6 更换油位传感器: 100 油位传感器: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