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磨床维修技术内容摘要:

方可以此为基准修复其它有关孔和轴上的表面,一般要求两轴颈的同轴度误差在 以内。 具体修理工艺如下: ( 1)将主轴放人修复该主轴的磨床上,用卡盘夹紧后端的Φ 60+ - 主轴颈,用中心架托着前端的Φ 60+ - 主轴颈,用百分表调整前、后主轴颈同轴度误差在 以内,扳好 4 号莫氏锥度,磨削锥孔达要求。 ( 2)用 4 号莫氏锥度检验塞规在三条母线上涂色对锥孔进行检验(转动检验塞规不能大于 60176。 ),修理至符合要求。 ( 3)将 4 号莫氏检验棒塞入锥孔内,用百分表对近端和 150mm 处进行径向圆跳动的检测,若超过精度再进行修磨内孔,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1砂轮主轴修复采用哪些工艺方法 ? 答:机床拆开后,应认真检查主轴,如主轴无裂痕,仅因长期使用而造成的呈细线状的磨损,则该主轴可以修复使用,如有裂痕则应予以更新。 砂轮主轴两个轴颈用修磨的方法修复,利用修整好的中心孔将主轴装上磨床进行精磨,磨掉磨损的痕迹且使表面粗糙度达到 m,同时使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均合格和接近合格,最后在超精密 磨床 上,磨至各项精度均合格为止。 为了保证 l∶ 5 锥面与修复后的轴颈同轴度精度,对 1∶5 锥面也应进行修复,而且也应消除磨损痕迹。 同样,为保证主轴后轴肩端面对轴颈轴线的垂直度要求,应对该轴肩端面进行修磨。 在上述修理工艺的保证下,装配后的主轴的轴向窜动、锥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均应合格。 1外圆磨床头架与头架底盘如何实现配刮 ? 答:头架与头架底盘配刮工艺如下: ( 1)在头架主轴装配调整好、底面刮好后,应将头架放在底盘的上平面上研复一下接触情况,要求接触均匀,装固定螺钉外圈对中间应 硬一些,以保证头架在拧紧螺钉时不变形。 ( 2)为方便上母线的测量,应先对侧母线进行调整,将百分表座吸在圆盘上,百分表测头触在检验棒的侧母线上,要求头架定位块和头架底盘定位块碰到一起时,头架侧母线为合格状态,如不合格,可以调整头架底盘上的偏心定位块的偏心量,一直调到5 侧母线合格为止,此为零位(此时,头架主轴、尾座 套筒 的中心连线与床身导轨夹角为0176。 )。 ( 3)前后移动圆盘可找到上母线,进行上母线的测量,移动工作台可以测量检验棒的近端和远端。 由于底盘的十字线已刮好,头架本身的上母线也已刮好,一般上母线大多合格,如有超差视头架回转时的等高精度来决定修底盘还是修头架底面,如回转不等高与零位不变,则应修刮头架底面;反之,则修刮底盘的上平面。 ( 4)转动头架成 45176。 位置测量检验棒的远端与头架在零线时的远端,判断其等高度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应修刮底盘的上平面。 1尾座套筒可采用哪些工艺方法修复 ? 答:外圆磨床尾座套筒修复工艺如下: ( 1)在尾座套筒的前锥孔和后端孔 各装一个闷头,以外圆为基准在两个闷头上钻好中心孔。 ( 2)以中心孔为基准修磨外圆,以恢复表面精度(圆度和表面粗糙度),然后按已研磨好的体壳孔为标准,在套筒的外圆上镀上铁或铬层。 镀层的厚薄以能配磨体壳孔为宜。 镀铁或铬时应保护好中心孔。 ( 3)以中心孔为基准磨外圆,配体壳孔的间隙,使其达到要求。 ( 4)拆除 2 个闷头,以外圆为基准修磨锥孔,直至符合要求。 用锥度塞规在三条母线上着色检查,转动塞规的角度小于 60176。 ,要求接触面合格和大端稍硬些。 ( 5)用两个 V 形架来检测外圆对锥孔轴心线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1外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