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upermapgis的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内容摘要:
成 ,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互动与协同 以部门协同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政府内、外网 (城域网 ) 部门之间的流程管理和整合 部门之间 信息系统体系,部门之间的应用集成 ,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同 以对外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互联网 以客户需要为核心的流程管理,打破部门的界限。 政府与客户之间 政府内外的信息系统集成,政府与客户之间的应用集成 ,政府与公众和企业的互动与协同 现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 面临 的问题 经过“十五”期间 的 努力,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电子政务建设重点逐步从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向应用系统建 设与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 统一 管理转移 , 随着 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到以部门协同为核心和以对外服务为核心的阶段。 以部门协同为核心的 阶段 是以对外服务为核心的 阶段的 基础,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的 有机集成 使电子政务 “ 内外兼修 ”。 以部门协同为核心的阶段要求建立由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分工与合作构成 的 政府信息系统体系 ,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全局 和统一 的 视图和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 ,实现基于信息流、 业务流 和知识流 一体化集成 的政府部门的互动与协同,形成政府的数字神经网络, 而不是 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简单 的互通互联; 而以对服务为核心的阶段则是在政府信息系统体系之 上 为公众和企业开一个 政府 对外的 “网络服务窗口” ,通过这一窗口 实现政府与公众和企业的 基于信息流和业务流的 互动。 从电子政务发展情况来看,以部门协同为核心和以对外服务为核心的阶段,是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内外兼修”过程,虽然国外许多发展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以对外服务为核心的阶段,由于部门之间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 业务 互动和协同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目前开始重新梳理这个问题,从政府信息化的全局和整体考虑电子政务建设,如美国在总结了多年电子第 1 章 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系统 7 政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正在以 FEA(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联邦企业架构)为理论基础指导自身的电子政务建设,其核心是以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服务的整体职能出发,建立政府绩效参考模型( PRM)、业务参考模型( BRP)、技术参考模型( TRM)、数据参考模型( DRM),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部门的互动与协同,从而实现电子政务的网络、数据、应用、流程和服务的集成。 现阶段,国内电子政务建设 面临 的问题如下: 1) 在 电子政务 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的条件下,如何多快好省地开发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 2) 如何确 保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3) 如何通过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业务数据动态交换和业务流 程的整合,实现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建立统一的政府 电子政务 门户,以达到电子政务的要求。 4) 如何整合各个部门信息资源,提高 政府综合管理 、决策和应急管理能力。 5) 如何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为公众、企业服务,发展信息资源产业。 这些问题 核心是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的设计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和管理体系建设 问题。 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缺乏体系结构的总体设计,主要停留在 传统的 、以 政府部门 为核心 的 信息 系统 建设和系统简单 的互 通互 联 层次 (如 图 所示) ,没有从政府信息系统体系的角度,将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形成数字神经网络系统;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各部门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 ,无法实现信息流、业务流和知识流的一体化集成。 图 例信 息 系 统 信 息 系 统 之 间 联 系 图 以部门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 基于 SuperMap GIS 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8 在电子政务体系结构设计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体现为信息流、业务流和知识流 的一体化集成。 信息流、业务流与知识流 一体化集成 必须建立 在 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和统一管理 的基础之上,否则,“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 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统一管理为核心,设计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和 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与 管理 体系,是解决现阶段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关键。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 2020年年底,下发了《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体系建设是继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又一事关电子政务建设全局 和可持续发展 的重大 系统 工程。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设计电子政务体系结构是现阶段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 以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为核心的星型电子政府体系结构 针对目前 国内外 电子政务发展 趋势 和国内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我们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建设 的指导意见》和《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以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统一管理的 主线 , 以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基本信息库、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为中心, 设计了以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为核心的星型电子政务体系结构,提出了以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为 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思路。 电子政务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是 有关 电子政务系统 构 成的概念模型 (如下图) ,反映了电子政务系统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 它 以电子政务门户 作为 政府 向 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窗口, 构建 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信息流与业务流的统一出 入 口 ,解决政府对外服务与沟通的信息化 问题 ; 在政府内部, 以 统一 的 网络平台 (含政府内网、外网和公众网) 为 硬件 支撑、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构成信息资源层为 数据 基础 , 基于应用框架层提供的公用软件服务, 形成各部门应用系统之间 的互操作 构成政府的信息系统体系, 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基于信 息流、业务流和知识流的互动与协同,解决政府内部管理的信息化问题。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电子政务管理维护体系为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 、 管理与维护提供保障。 第 1 章 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系统 9 政 府 内 网 政 府 外 网 公 众 网数 据 资 源数 据 访 问 、 转 换 、 提 取 、 过 滤 、 综 合知 识 管 理系 统办 公 自 动化 系 统协 同 工 作系 统决 策 支 持系 统数 据共 享 与 交 换系 统国 土 政 务系 统规 划 政 务系 统房 产 政 务系 统税 务 政 务系 统工 商 政 务系 统公 安 政 务系 统社 保 政 务系 统环 保 政 务系 统其 它 政 务 系 统„ „ „ „电 子 政 务 门 户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信 任服 务体 系密 钥管 理体 系授 权管 理体 系电子政务管理维护体系容灾备份中心网管中心运维中心网 络 平 台数 据 资 源 层应 用 框 架 层应 用 系 统 层公 众 服 务 层 图 电子政务框架体系 1. 网络平台层 指 电子政务的 网络基础设施 , 包括 政务内网、 外网 与 公众网( Inter) , 是实现各种电子政务应 用(包括政府内部办公、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政府 与企业和公众的交互 )的 网络 平台。 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 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 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 ” ; “ 政府 外 网 是 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 府 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 , 通常是 指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 ,是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互通互联的网络基础 ;公众网是是指互联网,政务部门 基于互联网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 ,实现与企业和公众的 双向 信息交互 ,从而实现基于业务流和信息流的政府与公众和企业的互动。 “ 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 2. 数据资源 层 指 政府 各部门 数据 “ 逻辑集中 、物理分布”形 成的政务信息资源库,是 政务 信息流数字化和 整合 的基础。 政府部门的信息内容可以大致分成两类: 来自公文系统 的 文档型 非结构化 信息基于 SuperMap GIS 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10 和来自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化数据信息。 数据资源层主要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统一管理,为 政务 信息流、业务流和知识流的一体化集成提供数据基础 ,为政府各部门 乃至企业和公众 提供信息服务。 从整个政府的层面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协作,建设政务数据库群(或政府数据库体系),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标准不统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现阶段电子政务建 设继统一网络平台建设之后, 需要解决的 关键问题。 3. 应用框架层 应用框架层 在网络平台和数据资源层之上, 为 政府提供公用 和 基础 性 的软件服务 ,包括知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同工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 共享与 交换系统五大基础支撑系统,这些系统 涉及政务信息流(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业务流(协同工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流(知识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服务, 独立于具体的领域应用 ,实现各部门公用基础软件的共享 和标准的统一 ,避免重复开发造成的浪费。 4. 应用系统层 是 指 建立 在网络平台、数据资源层、应用框架层之上的各个政府部门的专业应 用系统,如国土、规划、房产、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业务系统,这些系统针对各部门专业应用需要,主要解决政府部门内部的应用问题,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数据资源层和应用框架层提供的网络、数据和公用基础性软件服务,实现与其它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动,从而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基于信息流、业务流和知识流的统一集成,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门户为公众、企业提供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根据 现阶段以部门协同和对外服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参照 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基于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和理论的总结,我们提出了 以信息资源平台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思路 , 其 核心是 : 将网络平台、数据资源层、应用框架层 和电子政务门户,纳入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中, 以信息资源 管理 平台建设为核心,通过公用、基础性的 网络(网络平台)、 软件 (应用框架) 、 数据库 (信息资源层) 、电子政务门户 (乃至区域电子商务平台) 的统一开发和建设,带动政府各部门专业信息系统 (应用系统层) 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共享和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专业信息系统的互操作,形成以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为中心的星型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 如 图 所示 ) ,实现电子政务网络、数据、应用、流程与服务的五个统一集成。 以信息资源平台为基础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充分有效地开放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 第 1 章 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系统 11 图 例信 息 资 源管 理 平 台信 息 系 统 信 息 系 统 之 间 联 系 图 以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1) 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目标 以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库为核心建立电子政务的公用基础数据库,避免公用基础数据库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以地理信息为框架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 数据,以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公用基础整合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实现政府数据资源整合和集成,建立基于 “一张图 ”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政府数据资源在管理与决策服务。 集成电子政务公用基础软件,以职能为核心,实现政府部门应用、流程与服务的集成,避免公用基础软件重复开发造成的浪费。 开发信息资源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为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平台。 基于 SuperMap GIS 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12 2) 平台的构成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由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应用平台与服务平台 构成,如下图所示 : 数 据 平 台应 用 平 台服 务 平 台网 络 平 台 网 络 资 源 管 理 系 统公 用 数 据 管 理 与 服 务 系 统元 数 据 库人 口数 据 库基 本 单 位数 据 库基 础 地 理数 据 库宏 观 经 济数 据 库其 它 公 用数 据 库区 域 电 子 商 务 平 台身 份 认 证 与 信 息 安 全 系 统机 构 与 流 程 管 理 系 统消 息 管 理 与 服 务 平 台数 据 交 换 与 共 享 平 台公 文 管 理 与 交 换 系 统电 子 邮 件 系 统办 公 自 动 化 系 统行 政 统 一 审 批 系 统视 频 会 议 系 统电 子 政 务 门 户 网 站档 案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图 信息资源平台的构成 网络平台主要为政府。基于supermapgis的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医疗云解决方案
诊服务。 ( 2)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系统建设 本项建设将建立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系统,系统将辅助二级医疗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的特定的样本进行检验,同时检验结果可以集中存放在卫生数据资源数据库;系统还可以实现检验数据的双向交互;对检验异常结果进行预警;异常数据可以供专家审核和解读。 ( 3)慢性病监测和伤害防治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门户的新一代oa方案说明书
入口。 系统将提供企业 OA 门户帐户和其它集成业务系统帐户的统一管理方案,并提供对用户的登录审计功能。 基于门户的新一代 OA 方案说明书第 14 页 共 85 页3. 基于门户的 OA 系统设计. 基本设计原则采用 J2EE 的应用和集成平台,基于门户的 OA 系统将达到下面的设计目标:可扩展性:基于门户的 OA 系统将充分利用 J2EE 应用平台的集群技术,实现系统的高可扩展性。 扩充性
基于pon的ftth宽带接入网配套家庭信息箱产品技术规范
35mm 底盒尺寸 300mm 450mm 120mm 外观 a). 箱体材质应 选 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其机械强度应等于或优于厚度为 冷轧钢板的指标要求,且燃烧性能必须符合GB/T 24082020 中的规定。 b). 家庭信息箱 应形状完整,各塑料件无毛刺、无气泡、无龟裂和空洞、无翘曲、无杂质等缺陷。 c). 各金属结构件表面光洁、色泽均匀,不存在起皮 、掉漆、锈蚀等缺陷,无流挂、划痕、露底
基于lsb的信息隐藏技术的实现-工学学士
冒充发送方伪造隐秘载体进行发送。 主动攻击分为破坏攻击、篡改攻击和伪造攻击 3 大类。 如果这些攻击成功的话,会导致信息的接收方无法提取出秘密信息,或者提取出无意义甚至虚假的信息。 假设隐密载体 C’ 经过主动攻击者破坏之后变为 C’’,合法的用户接收到C’后从中 提取出消息 M’,如果 M’与隐秘消息 M 的差别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隐藏系统具有抗主动攻击的能力。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