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负荷 泥龄 外回流比 内回流比 MLSS 水力停留时间 (h) (kgBOD5/kgMLSS178。 d) (d) (%) (%) (mg/l) 传统活性污泥法 ~ 4~ 15 25~ 75 - 1500~ 2500 4~ 8 吸附再生法 ~ 3~ 10 50~ 100 - 2500~ 6000 吸附段 1~ 3 阶段曝气法 ~ 4~ 15 25~ 75 - 1500~ 3000 3~ 8 合建式完全混合 曝气法 ~ 2~ 4 100~ 400 - 2020~ 4000 3~ 5 A/O 法(厌氧 /好氧 法) ~ ~ 40~ 100 - 1800~ 4500 3~ 8 (厌氧段 1~ 2) A/A/O 法(厌氧 / 缺氧 /好氧法) ~ 10~ 20 20~ 100 200~ 400 2500~ 4000 7~ 14(厌氧段 1~ 2, 缺氧段 ~ ) 倒置 A/A/O 法 ~ 10~ 20 20~ 100 200~ 400 2500~ 4000 AB 法 A 段 ~ ~ < 70 - 2020~ 4000 B 段 ~ 15~ 20 50~ 100 - 2020~ 3000 传统 SBR 法 ~ 15~ 30 - - 4000~ 6000 4~ 12 DATIAT 法 ~ 20~ 30 - 200~ 400 4500~ 5500 8~ 12 CAST 法 ~ 12~ 25 20~ 35 - 3000~ 5500 16~ 20 LUCAS/UNITANK 法 ~ 15~ 20 - - 2020~ 5000 8~ 12 MSBR 法 ~ 8~ 15 30~ 50 130~ 150 2200~ 4000 12~ 18 ICEAS 法 ~ 12~ 25 - - 3000~ 6000 14~ 20 卡鲁塞尔式氧化沟 ~ 12~ 18 75~ 150 - 3000~ 5500 ≥ 16 奥贝尔式氧化沟 ~ 12~ 18 60~ 100 - 3000~ 5000 ≥ 16 双沟式( DE 型氧化沟) ~ 10~ 30 60~ 200 - 2500~ 4500 ≥ 16 三沟式氧化沟 ~ 20~ 30 - - 3000~ 6000 ≥ 16 水解酸化法 - 15~ 20 - - 7000~ 15000 5~ 14 延时曝气法 ~ 20~ 30 50~ 150 - 3000~ 6000 18~ 36 13 曝气生物滤池(BIOFOR) ~ 14~ 40 5~ 12 低负荷生物滤池 1~ 3 ~ 高负荷生物滤池 10~ 36 ~ 生物转盘 ~ ~ ~ ( kg/m2178。 d) 二沉池 应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变化,调节各池进水量,保证各池配水均匀。 二沉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生物反应池的水温、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泥龄及二沉池污泥界面高度确定。 应经常观察出水堰口, 保持出水均匀;应保持堰板与池壁之间密合,不漏水。 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刮吸泥机以及排泥闸阀,应保证吸泥管、排泥管路畅通,并应保证各池均衡运行。 对设有积泥槽的刮吸泥机,应定期清除槽内污物。 宜每年 将池内污水 排空 1 次,并进行池底清理以及刮吸泥机水下部件的检查、维护。 当二沉池出水出现浮泥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二沉池较长时间停运,应将池内积泥排空,并对刮吸泥机采取防变形措施。 刮吸泥机在运行时,不得多人 同时在刮吸泥机桥架上滞留。 二沉池运行参数应符合 设计要求,可按 表 中的规定确定。 表 二沉池运行参数 池型 表面负荷 ( m3/m2•h) 固体负荷 ( kg/m2178。 d) 停留时间 ( h) 污泥含水率 (%) 平流式沉淀池 活性污泥法后 ~ ≤ 150 ~ ~ 生物膜法后 ~ ≤ 150 ~ ~ 中心进周边出辐流式沉淀池 ~ ≤ 150 ~ ~ 周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 ~ ≤ 240 ~ ~ 回流污泥泵房 应根据生物反应池的污泥浓度及污泥沉降性能,调节回流比,确定回流污泥泵开启数量。 应及时清捞泵房集泥池内杂物。 应定期检查泵体、叶轮、叶片等情况。 应定期检查带有耐磨内衬螺旋离心泵的叶轮与内衬的间隙,并应及时调整。 14 长期停用的螺旋泵应每周旋转 180176。 ,并应每月至少试机一次。 寒冷季节,启动螺旋泵时,应检查其泥池内是否结冰。 各类回流污泥泵的运行保养应符合 本规程第 2 章及第 节的有关规定。 剩余污泥泵房 根据工艺要求应及时排泥。 运行管理应符合本规程第 2 章、第 、 、 节的有关规定。 供气系统 应根据生物反应池的需氧量,手动或自动调节鼓风机的供气量。 当 鼓风机及水(油)冷却系统因突然断电或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严禁鼓风机叶轮倒转。 鼓风机房应保证良好的通风。 正常运行时,出风管压力不应超过设计压力值。 停止运行后,应关闭进、出气闸阀或调节阀。 长期 停用的水冷却鼓风机,应将水冷却系统的存水放空。 鼓风机在运行中,应定时巡查风机及电机的油温、油压、风量、风压、外界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并填写记录报表。 当遇到异常情况不能排除时,应立即按操作程序停机。 应根据压差变化情况,适时清洁鼓风机的进风廊道、空气过滤及油过滤装置,并应按设备运行要求进行检修或更换已损坏的部件。 应定期将备用的鼓风机转子与电机的联轴器手动旋转一次,并更换原停置角度。 应定期检查鼓风系统消声器消声材料及导叶的调节装置,当有腐蚀、老化、脱 落现象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使用微孔曝气装置时,应进行空气过滤,并应对微孔曝气器、单孔膜曝气器进行定期清洗。 横轴表曝机两侧的轴承应定期补充润滑剂,并应检查减速机的油位和减速机通气帽是否畅通。 长期停止运行的横轴曝气机,必须切断电源,减速机加满润滑油,应定期调整水平轴的静置方位并固定。 应根据运行工况,及时调整表面曝气设备的浸没深度和转速,并应保证最佳充氧能力和推流效果。 正常运行的罗茨鼓风机,严禁完全关闭排气阀,不得超负荷运 行。 对以沼气为动力的鼓风机,应严格按照开停机程序进行,每班加强巡查,并应检查气压、沼气管道和闸阀,发现漏气应及时处理。 鼓风机运行中严禁触摸空气管路。 维修空气管路时,应在散热降温后进行。 调节出风管闸阀时,应避免发生喘振。 15 应按照运行维护周期,在卸压的情况下应对安全阀进行各项功能的检查。 在机器间巡视或工作时,应与联轴器等运转部件保持安全距离。 进入鼓风机房时 ,应佩戴安全防护耳罩等。 化学除磷 应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除磷化学药剂、投加量和药剂投加点,可采用一点或多点投加方式。 化学药剂的贮存与使用,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化学药剂投加后,应保证与污水充分混合 ,并应保持一定的反应时间。 应定期检测生物反应池中混合液的 pH 值和碱度;必要时,可向生物反应池投加补充碱度的药剂。 应定期检查干式投料仓及附属投料设备,保证药剂不在料仓内板结。 应定期检查湿式投料罐及附属投料设备的密闭情况。 应定期检查,并应保证药剂投 加管道通畅。 应定期检查药剂储罐的液位计。 采用水稀释的药液系统,应定期检查供水的压力和流量。 消毒 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水量及对水质的要求确定加药量; 2 应定期清洗二氧化氯原料罐口闸阀中的过滤网; 3 开机前应检查防爆口是否堵塞,并应确保防爆口处于开启状态; 4 开机前应检查水浴补水阀是否开启,并应确认水浴箱中自来水是否充足; 5 停机时加药泵停止工作后,设备应再运行 30min 以后,方可关闭进水; 6 盐酸的采购和存放应符合 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固体氯酸钠应单独存放,并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5m。 库房应通风阴凉; 7 在搬运和配制氯酸钠过程中,严禁用金属器件锺击或摔击,严禁明火。 操作人员应戴防护手套和眼镜; 8 长时间停机时,应关闭加热器电源。 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水量及对水质的要求确定加药量; 2 应定期清 洗次氯酸钠发生器电 极; 3 应将药剂贮存在阴暗干燥处和通风良好的清洁室内; 4 运输时应有防晒、防雨淋等措施;并应避免倒置装卸。 采用液氯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氯量 应根据水质、水量、水温和 pH 值等具体情况确定; 16 2 应定期检查并维护漏氯检测仪和防毒面具等; 3 漏氯吸收装置宜每 6 个月清洗 1 次; 4 应定期检查报警仪及漏氯吸收装置与漏氯检测仪的有效联动功能,并应定期启动手动装置,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5 加氯时应按加氯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停泵前应关闭出氯总闸阀; 6 加氯间的排风系统,在加氯机工作前应通风( 5~ 10) min; 7 应制定液氯泄漏紧急处理预案和程序; 8 长期不使用加氯间时,应将氯瓶妥善处置。 重新启用时,应按加氯间投产运行的检查和验收方案重新做好准备工作; 9 开、关氯瓶闸阀时,应使用专用扳手,用力均匀,严禁 锤击 ,同时应进行检漏; 10 氯瓶的管理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劳锅字 [1989]12 号)的规定; 11 氯库内应设漏氯检测报警设施及防护用具; 12 采用液氯消毒时,运行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可按表 中的规定确定。 表 液氯消毒运行参数 项目 接触时间 ( min) 加氯间内氯气的最高容许浓度( mg/m3) 出水余氯量( mg/l) 污水 ≥ 30 1 - 再生水 ≥ 30 1 ≥ (城市杂用水) ≥ (工业 用水) ≥ ~ (农田灌溉) ≥ (景观环境水) 注: 1 对于景观环境用水采用非加氯方式消毒时,无此项要求; 2 表中城市杂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余氯值均指 管网末端。 采用紫外线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论是否具备自动清洗机构,都必须根据污水水质和现场污水实际处理情况定期对玻璃套管进行人工清洗; 2 消毒水渠无水或水量达不到设备运行水位时,严禁开启设备; 3 应定期更换紫外灯、玻璃套管、玻璃套管清洗圈及光强传感器; 4 应定期清除溢流堰前的渠内淤泥; 5 应满足 溢流堰前有效水位,保证 紫外灯管的淹没深度; 6 在紫外线消毒工艺系统上工作或参观的人员必须做好防护;非工作人员严禁在消毒工作区内停留; 7 设备灯源模块和控制柜必须严格接地,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8 人工清洗 玻璃套管时,应戴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9 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污水,其 透射率 应大于 30 %。 17 采用臭氧消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臭氧发生器的开启和关闭应滞后于臭氧系统的其他设备,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启动和停机顺序进行操作; 2 应根据温度、湿度的高低,增减空气压缩机的排污次数; 3 空气压缩 机必须设有安全阀,应保证其在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当系统中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应检查超压原因并排除故障; 4 水冷式空气压缩机应根据温度调节冷却水量。 循环冷却水进水温度宜控制在 20℃ ~32℃ ,出水温度不应超过 38℃ ; 5 干燥机的运行 在满足用气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再生气消耗量; 6 冬季或臭氧发生器长时间不工作,应将设备系统内的水排净; 7 采用尾气破坏器进行尾气处理时 ,应定期检查催化剂使用效果,及时更换催化剂; 8 应定期校准臭氧发生间内的臭氧浓度探测报警装置。 当发生臭氧泄露事故时,应立即打开门窗, 并启动排风扇; 9 应定期对 空气压缩机、 干燥机、预冷机、 臭氧发生器等进行维护保养; 10 每年应至少对 臭氧接触及尾气吸收设施进行清刷 1 次,油漆铁件 1 次; 11 不同种类的臭氧发生器 ,其臭氧产量与电耗的关系应符合 设计要求,可按 表 中的规定确定。 表 不同臭氧产量的发生器生产每公斤臭氧的电耗参数 发生器种类 臭氧产量 (g/h) 电耗 (kwh/kg•O3) 大型 ﹥ 1000 ≤ 18 中型 100~ 1000 ≤ 20 小型 1~ 100 ≤ 22 微型 ﹤ 1 实测 注:表中电耗指标限值不包括净 化气源的电耗。 18 4 深度处理 传统工艺 混合反应池的运行管理、安全操作、维护保养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设计要求和运行工况,控制流速、水位、停留时间等; 2 采用机械搅拌的 混合反应 池,应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设定搅拌梯度; 3 药液与水的接触 混合应快速、均匀; 4 应定期排除 混合反应 池、配水池内的积泥; 5 混合反应设施、设备应每年检修 1 次,并应做好防腐处理,及时维修更换损坏部件。 滤池的运行管理、安全操作、维护保养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水头损失或过滤时间进行反冲洗; 2 冲洗前应检查排水槽、排水管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