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中心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承台个数 尺寸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厚度 承台底部配筋 J1 4 4 2100 2100 1000 C20 50mm B18@200; B18@200 J2 6 9 2100 3360 1000 C20 50mm B20@200; B20@200 J3 8 7 3300 3360 1000 C20 50mm B20@200; B20@200 J4 10 5 3300 4620 1000 C20 50mm B20@200; B20@200 J5 1 2 1000 1000 1000 C20 50mm B20@200; B20@200 原有建筑沉管灌注桩 情况表 说明 沉管灌注桩示意图 桩径为 420mm,预制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保护层厚度为 50m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保护层厚度为 50mm。 桩顶标高为,相当于自然标高。 单桩承载力为 600KN。 9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二章 综合概况 第三章 工程特点、重点分析及对策 第四章工程实现目标 第五章 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第六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 劳动力计划及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第九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交通运输策划 第十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 原有建筑带状基础构造柱情况表 名称 截面尺寸 高度 配筋情况 GZ1 370 600 2500 主筋 6B16;箍筋 A6@200 GZ2 370 800 2500 主筋 8B16;箍筋 A6@200 GZ3 370 370 2500 主筋 4B16; 箍筋 A6@200 GZ4 120 120 2500 主筋 4A12;箍筋 A6@250 第六节 水文地质概况 1. 气候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天津经济开发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气候特点: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同时降水量较集中;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寒冷干燥少雪。 气温: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摄氏度,出现在 1986 年1月 4日。 7 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 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摄氏度,出现在 1999 年7月 24日。 多年平均结冻期 80余天,标准冻结深度。 降水: 多年( 1998~ 2020年)平均降水量 ,最大降水量为 ( 2020 年),最小降水量 ( 2020 年),全年分配不均匀, 9 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 80%,降水量年变化也较大。 风力风向: 天津年平均风速为 ~ 米 /秒,由于受季风影响,风随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盛行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秋季风向多变。 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 一年中春季大风日数最多 ,平均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季平均风速最小。 项目所在 天津经济开发 区 年平均风速较大,大风日数也最多。 灾害性天气: 天津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大风、冰雹、雷电、大雪、大雾、寒潮、干旱、风暴潮、沙尘暴等。 2. 工程地质概况 该场地埋深 深度范围内,根据《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 DB/T291912020),本场地内缺失全新统新近沉积层(坑底淤积层)( Q43Nsi)(力学分层号②)、全新统新近沉积层(故河道、洼淀冲积层)( Q43Nal)(力学分层号③)及全新统上组第Ⅰ陆相层(湖沼相沉积)( Q43l+h)(力学分层号⑤)。 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 14 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 35个亚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20)、结合《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DB29202020),综合考虑地基土的成因时代、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结果和在天津地区的经验,按层位及标高提供埋深约 以上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如下表) 成因 力学分层号 大致标高 (m ) 主要岩性 fak(kPa) Qml ① 2 以上天然土 素填土 85 Q43al ④ 粘土 95 Q42m ⑥ 1 ~ 粉质粘土为主 100 ⑥ 2 ~ 淤泥为主 60 ⑥ 3 ~ 淤泥质粘土为主 75 ⑥ 4 ~ 粘土、粉质粘土为主 95 10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二章 综合概况 第三章 工程特点、重点分析及对策 第四章工程实现目标 第五章 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第六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 劳动力计划及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第九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交通运输策划 第十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 Q41h ⑦ 粘土 120 Q41al ⑧ ~ 粉质粘土为主 160 Q3eal ⑨ 1 粉土为主 180 ⑨2 粉质粘土为主 165 Q3dmc ⑩ 1 ~ 粘土 160 ⑩2 粉质粘土为主 170 Q3cal ⑪ 粉砂为主 210 Q3bm ⑫ 1 ~ 粘土为主 180 ⑫ 2 粉土、粉砂 210 Q3aal ⑬ 1 粉质粘土为主 190 ⑬2 粉土、粉砂 220 Q23mc ⑭ 1 粘土为主 190 ⑭ 2 粉砂为主 240 ⑭ 3 粘土、粉质粘土 200 ⑭ 4 粉砂为主 260 Q22al ⑮ 1 粘土、粉质粘土为主 220 ⑮2 粉砂为主 280 另外,场地内存在大面积地面沉降不良地质作用,大面积地面沉降属一种缓变型地质灾 害,主要由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引起。 工程建设区内已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由长期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已得到一定的控制。 场地内分布人工填土及淤泥质土、淤泥等特殊土,一般位于埋深约 以上,压缩性高,强度低。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 ,特殊土将被挖除,但是它们会给支护结构带来较大的侧向土压力,对支护结构有较大影响,同时淤泥土的开挖也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控制内容。 3. 工程水文概况 场地埋深约 以上划分为 3个水文地质段。 ( 1)上层滞水含水段 不连续分布,含水层主要为人工填土( Qml)中杂填 土,隔水底板为全新统上组第Ⅰ陆相层粘土(力学分层号④)。 ( 2)潜水含水段 埋深约 以上全新统中组第Ⅰ海相层 (Q42m),土性主要由淤泥、淤泥质粘土及粉质粘土组成,该段淤泥(力学分层号⑥ 2)、淤泥质粘土(力学分层号⑥ 3)属不透水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⑥ ⑥ 4)属微透水层,为潜水含水段的主要含水层,总体上潜水含水段段含水层不发育,该段局部与上层滞水贯通。 ( 3)微承压含水段 根据场地地层分布,将场地埋深约 ~ 段分为 2个微承压含水层及 3个隔水层。 第一承压隔水层:一般埋深 约 ~ 段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沼泽相沉积层(Q41h)粘土(力学分层号⑦)及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 Q41al)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⑧),属微透水~不透水层,为潜水含水层与其下的第一微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第一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为一般埋深约 ~ 段上更新统第五组第Ⅲ陆相层 (Q3eal)上部粉土(力学分层号⑨ 1)为第一微承压含水层。 第二微承压隔水层:埋深约 ~ 段第Ⅲ陆相层 (Q3eal)下部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⑨ 2)、上更新统第四组第Ⅱ海相层( Q3dmc)上部粘土(力学分层号⑩ 1)属微透水~不透水层,为第一微承压含水层与第二微承压含水层的主要隔水层,上更新统第四组第Ⅱ海相层( Q3dmc)下部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⑩ 2)总体属微透水层,可视为第一微承压含水层与第二微承压含水层次要隔水层,由于该层土一般夹粉土透镜体,局部与下覆的第二微承压含水层贯通,对该层土的隔水效果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第二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为一般埋深约 ~ 段上更新统第三组第Ⅳ陆相层 (Q3cal)粉砂(力学分层号 ⑪ )。 第三微承压隔水层:埋深约 ~ Ⅲ海相层 (Q3bm)上部粘土(力学分层号 ⑫ 1),属不透水层,为第二微承压含水层与其下含水层的隔水层。 11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 二 章 综合概况 第三章 工程特点、重点分析及对策 第四章工程实现目标 第五章 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第六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 劳动力计划及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第九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交通运输策划 第十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 第三章 工程难点、重点的认识及对策 根据招标文件、工程图纸、现场踏勘资料和结合我单位同类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合理的施工部署以及针对性的施工方法是保证深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施工重点及特点分为综合组织管理与施工工艺两方面,点体认识以及拟采取的对策如下: 序号 施工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对策 1 现场协调、综合管理 工程量大,包括一期土方开挖量 34 万 m179。 ,塔楼 100 米工程桩 594 根,裙楼 50米抗拔桩 1554 根, 40米地连墙近 350米,水平支撑 5道共计混凝土浇注量约 m179。 ,在有限的场地内,实现大工程量的穿插工作施工, 管理任务较重; 主要单项工程包括土方、桩基、地连墙、止水帷幕、水平支撑和临时栈道等,作业量大且工程位于闹市中心,东西南三侧均为居民区及重要公共建筑,总平面协调、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保等方面要求高,现场及周边协调、综合管理工作量大; 建立一套全面的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环保的管理体系; 选择具有从事深基坑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工程项目经理部; 聘请与 我单位 有长期合作关系,长期从事地质勘查、设计、研究工作的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进行技术指导。 集中全公司人员、材料、机械、资金等各类资源,确保具备进场后能有序的施工; 详见“第八章 劳动力计划及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精心部署施工流程,抓好关键线路工序,落实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选择实力雄厚、履约能力强、长期与我单位合作的劳务队和物资供应方,确保劳动力、机械、物资供应快速充足; 做好特殊时段、特殊事件、突发事件的预案和后处理工作,确保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做好对外协调工作 ,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周围居民和单位的支持。 详见各工艺章节 2 基坑安全管理工作 本工程开挖深度至 ,局部至 ,在天津地区属于从未有过的超深基坑,基坑支护结构(地连墙)变形控制要求高,基坑变形标准远高于基本安全需要。 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众多,基坑安全涉及面广,意义重大。 基坑支撑监测为基坑安全保障的依据。 选择资信良好的监测单位,采用信息化监测收集数据,自动化报警系统,每日汇总上报数据与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为安全保驾护航。 详见第十一章施工监测与检测 派专 人 24小时巡查,确保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建立应急保障体系,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现场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发现紧急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详见第十三章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3 超长桩施工 承载力高要求高达 15000KN,桩身钻孔长细比高达 100:1,成孔难度大,不利地质长达 11m,容易出现缩孔现象,桩自身的施工质量为施工难点。 场内基坑外侧空间狭窄,无法行车,场外道路正在修建,钢筋加工、原材和成品堆放场地占地面积大,场内施工机械多,狭窄场地内的平面布置为桩基的施工重点。 桩垂直度 控制为施工难点:图纸要求桩的垂直度控制为合理选用成孔机械,试成孔期间做好机械运转情况的记录,不断改进提高,总结出符合当地地质条件的成孔工艺,对紧急事件根据方案措施有序应对,详见第十二章第五节 证措施 合理安排总平面布置,前期布置围绕超长桩的施工进行,确保进场即插入超长桩施工,超长桩施工不间断,详见第九章第二节现场平面布置。 对 桩的垂直度控制 我单位 沿用 117 大厦的成功施工经验,对塔楼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硬化地面,选用工况好的机械配备双腰带钻头,采用 我单位 专利定位钢筋笼,做好钻机开孔和过程中的垂直度 12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 二 章 综合概况 第三章 工程特点、重点分析及对策 第四章工程实现目标 第五章 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第六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 劳动力计划及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