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接口要点手册内容摘要:

4)螺栓的整体安装 完成点焊加固后将接触网支柱整体取下,并用检查板检查螺栓间距偏差。 然后将支柱基础预埋螺栓整体安装到箱梁顶板钢筋上。 5)螺栓的整体固定 38 调整螺栓间距焊接钢筋网固定螺栓,钢筋网整体焊接固定到顶层钢筋网上。 并采用两层辅助定位钢板固定控制螺 栓间距,避免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螺栓偏斜走位。 ( 3)螺栓垂直度控制 垂直度控制采用挂线锤量螺栓上下与线锤距离偏差,偏差0~ 1mm 表示合格。 采用水平仪测量各螺栓顶面高程,高程差控制在 0~ 1mm 范围表示合格。 支柱位置和垂直度在调整过程中应逐步采取加固支柱措施,采用井字型钢筋焊接固定螺栓,纵横向钢筋交点处焊接,最后钢筋网整体焊接固定到梁体钢筋上,注意只焊接钢筋,禁止点焊螺栓。 39 ( 4)基础预留电缆孔及接地端子 按设计要求预埋接触网支柱螺栓及钢筋,施工时注意预留120mm 150mm 的电缆孔,并在合适位置引出支柱基础接地钢筋,在接触面设置接地端子。 ( 5)螺栓的防护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取出辅助定位钢板,检测螺栓间距偏差,清除螺栓表面附着的杂物,外露丝口部分涂抹黄油并包缠胶带进行防护,以免锈蚀。 ( 6)架梁注意事项 箱梁预制时做好编号,并标识出梁端方向,箱梁编号对应相40 应桥跨位置,完善与架梁队的交接手续,明确桥跨编号和梁端方向,避免箱梁架设时颠倒箱梁方向,造成接触网基础里程错误,出现质量事故。 三、梁及墩预留电缆上、下桥锯齿型槽口及槽道 (一)技术要求 凡设计要求有电 力、通信、信号、牵引变电等电缆上、下桥的位置,在相邻箱梁端应设锯齿型槽口,或在梁体上设预留孔洞;相应梁体或桥墩上预埋滑行槽道以便于安装电缆爬架。 1. 预留通信电缆上下桥锯齿型 槽口、箱梁及槽道的位置应在通信专业需要位置预留, 也应同时考虑电力专业配套下桥条件,但不应同槽口、槽道。 ,若有区间信号中继站、电气化所、亭,设置区间桥梁引下的锯齿形槽口、槽道,同时考虑配套的区间电力供电引下的锯齿形槽口、槽道。 - 桥梁,电力需要引下预留时(含通信预留),梁端设置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 预留槽道。 、亭等设置在桥下时,在桥墩处预埋槽道,牵引供电电缆上桥时,箱梁预制时需在梁上预留 80mm的六个孔,且需在梁底下预留槽道。 (二)施工要点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进行上、下桥滑行槽道的预埋及41 槽口的施作。 :采用在梁体端头预置模具的形式,施工时可酌情截断槽口范围的梁体横向、纵向结构钢筋,并适当调整或增加槽口处的竖向拉筋,预埋件钢筋应避开预应力管道及锚具,若相碰时,可适当移动预埋件钢筋。 同时加强模具固定措施,避免跑模现象发生。 体内预留孔洞: 梁体顶板结构钢筋在预留孔位置断开并设标准弯钩,当梁上不设声屏障时,梁体两侧的横向结构筋间距为 200mm,孔洞布置在两横向筋之间,锚筋与预埋板焊接牢固,焊接长度双面焊 10cm,42 焊缝厚度 4mm,预留孔洞周边需要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强,加强钢筋及梁体结构钢筋形成的封闭回路距离孔洞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并且孔洞周边钢筋交叉点处用 PE 管绝缘,避免钢筋形成导电封闭回路产生感应电流。 : 槽道埋设采用 T 型螺栓与模板固定定位法利用预先加工好的长螺栓孔,将 T 型螺栓从模板外侧穿过模板,与槽道连接, 上好螺母使槽道与模板牢固固定。 43 (三)质量控制要求 25cm ,相邻两孔梁的槽口要对齐。 四、公跨铁及人行天桥主跨铁路部分综合接地 公跨铁及人行天桥跨铁路两墩(台),在铁路侧墩(台)身距墩台侧面 70mm 墩身中选用一根通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在墩(台)顶部铁路侧及墩(台)身距地面 20cm 处分别引出接地端子。 顶部接地端子与梁部接地端子联接,下部接地端子与贯通综合地线引接线联接。 44 第三章 隧道预 留接口施工 隧道预留接口包括: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接触网预埋槽道安装、过轨管线埋设等施工。 一、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 (一)综合接地 包括信号、通信、电力等专业的综合接地,接触网专业的防闪络接地以及综合洞室接地。 隧道左右两侧的电力电缆槽中各设置一根贯通地线。 利用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一根Φ 16 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纵向钢筋每 100m 断开一次,断开距离不小于 10cm,并且每 100m 通过Φ 16 的连接钢筋与电力电缆槽中的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45 2.Ⅱ级围岩无仰拱隧道内综合接地钢筋设置(哈大线,Ⅱ级围岩均设置仰拱 ) Ⅱ级围岩 (无仰拱 )隧道内综合接地:利用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接地极的面积和间距由一个台车长度决定,每一个接地极需用 1 根Φ 14 横向钢筋通过Φ 16 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内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3. Ⅱ、Ⅲ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钢筋设置 Ⅱ、Ⅲ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纵向以 1 个模板台车长度(约10m)为单元,选取单元中部 1 环锚杆作为接地锚杆,在接地锚杆环范围架立φ 16 专用环向钢筋,锚杆与专用环向钢筋焊接后组成接地极单元。 每个接地 极的环向钢筋通过规格为φ 16 的连接钢筋与位于沟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 V 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钢筋的设置 Ⅳ、Ⅴ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纵向以 1 个模板台车长度(约10m)为单元,选取单元中部 1 环锚杆作为接地锚杆,在接地锚杆环范围内,锚杆与钢架焊接后组成接地极单元。 每个接地极的环向钢筋通过规格为φ 16 的连接钢筋与位于沟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纵向以 1 个模板台车长度(约 10m)为单元,每个单元内在二次衬砌表层选取中间 1 根环向结构钢筋、间隔 3m 选取纵向结46 构钢筋 ,选取的环纵向钢筋组成接地极。 每个接地极的环向钢筋通过规格为φ 16的连接钢筋与位于沟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47 (二)防闪络接地钢筋的设置 1.Ⅱ、Ⅲ级围岩隧道防闪路接地钢筋设置 Ⅱ、Ⅲ级围岩隧道内防闪络接地设置:当隧道内设置单组(一组 2 个)或者双组滑槽时,二次衬砌内设置 1 处钢筋焊接网片加固滑槽和 1 根Φ 16 环向钢筋(单独加入)作为接触网专业的防闪络环向接地钢筋,环向接钢筋网片加固滑道底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的Φ 16 纵向结构钢筋连接。 2. Ⅳ、Ⅴ级围岩隧道明洞防闪 路接地设置 Ⅳ、Ⅴ级围岩和明洞防闪络接地利用二衬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接触网基础附近在接触线垂直向上投影两侧 范围选择 9 根纵向结构钢筋与槽道焊接作为接地钢筋,钢筋间距 50cm, 8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钢筋间距 100cm,每侧共计 17 根,左右侧合计 34 根。 该 34 根纵向接地钢筋 100m断开 1 次, 50m 处选择 1 根环向结构钢筋引出接地极并与电缆槽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φ 16 纵向接地钢筋联通。 纵向接地钢筋与环向接地 钢筋“ L”型焊接。 防闪络接地钢筋的焊接要求同综合48 接地,槽道贯通性良好。 每组二衬混凝土浇筑前、浇筑后,量测槽道贯通性并做好记录。 (三)接地端子的埋设 16 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钢筋 100m 断开并做一次贯通连接,100m 断开处对应于防闪络纵向接地钢筋 100m 断开的截面。 贯通处每侧设置 3 个接地端子, 50m 处设置 1 个接地端子,进出口洞门处每侧设置 4 个接地端子。 接地端子安装时采用塑料薄膜等包裹严实,防止灌注混凝土时水泥浆进入端子螺丝口内。 端子顶面与混凝土最终顶面平齐。 隧道中线左线中线右线中线φ 16 钢筋纵向接地钢筋贯通地线内轨顶面纵向接地钢筋φ 16 钢筋贯通地线防闪络接地49 (变压器洞室)结构钢筋绑扎时,在二衬内洞室两侧各设一个接地端子,端子顶面与侧面二衬平。 接地端子距底板高度 30cm,接地端子通过Φ 16 连接钢筋连接,预留长度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纵向接地钢筋,长度不够时采用搭接焊连接。 (四)隧道综合接地系统过渡方案 已完成二衬的隧道:在两侧电力电缆槽下钻直径为 50mm 的孔,打入直径为 42mm 的镀锌钢管(长 5~6m)作接地极,并用砂浆将孔填满。 每个台车长度左右侧各打 1 根接地钢管,用直径不小于Φ 16 的钢筋将接地 钢管与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接地钢筋焊接。 接地端子纵向接地钢筋接地端子贯通地线φ 16连接钢筋接地端子设置50 连接一次50 一处100 一处100 连接一次50 (五)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钢筋的焊接 隧道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钢筋的接续采用搭接焊,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连接采用搭接,纵横向钢筋的连接采用φ 16 钢筋“ L”焊接,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 100mm,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5mm,焊缝厚度不小于 4mm,要求焊缝饱满无夹渣。 做为接地极的环向锚杆和钢拱架除按结构要求焊接牢固外,还要通过直径φ16 的 L 形钢筋与钢拱架进行有效连接,焊缝长度满足规定要求,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 100mm,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 55mm。 做为接地极的钢拱架除按设计要求采用螺栓连接,连接板之间加垫橡胶板,为保证钢架之间的可靠接地连接,两钢架之间采用直径φ 16 弓形钢筋连接,焊缝长度满足规定要求。 51 (六)接地电阻的检测 隧道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中每个接地极接地电阻≤ 10Ω,综合贯通地线上任一点的接地电阻≤ 1Ω,贯通性≤。 每个部位混凝土浇筑前、浇筑后,量测接地电阻、贯通性电阻值并做好记录。 二、接触网预埋槽道施工 (一)槽道里程、位置、型号、偏差 槽道的里程、位置、型号根据设计图要求确定。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 各项技术指标:嵌入施工误差≤ 5mm;组内槽道平行施工误差≤ 5mm/m;垂直或平行线路施工误差≤ 5mm/m;槽道组间距小于 容许偏差177。 10mm、组间距大于 容许偏差177。 40mm。 (二)工序流程 槽道定位前准备→槽道基础分块(复核设计里程及槽道的位钢架接地锚杆型钢筋钢架接头弓形钢筋弓形钢筋弓形钢筋52 置、台车类型)→槽道类型选定→隧道中心线位置确定→槽道在工作台上的位置确定→槽道与钢筋网的连接→槽道位置的复核→槽道后部的锚钉与钢筋网位置的确定→ T型螺栓与钢模板之间的固定→槽道位置的复核→锁紧 T 型螺栓使之紧贴模板→槽道位置的精确定位→衬砌浇注、脱模→ 槽道位置误差的检测。 (三)施工要点 ( 1)检查槽道内发泡填充物的完整状态,如有残缺,应进行填充; ( 2)槽道焊接成组:对于两根一组的槽道,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槽道平行间距,将槽道摆放至标好尺寸的钢板上进行初步固定,检查槽道之间的间距,焊接两根槽道的连接钢筋并加焊槽道定位斜筋,焊接成槽道组,避免在灌注混凝土时槽道发生移位。 53 ( 3)依据台车模板上槽道的设计要求位置,在模板台车上准确开螺栓二次定位孔,孔为 25mm 的矩形孔,长度小于 米的槽道设置三个孔,在两端及中间开孔;长度小 于 米的槽道开两个孔,槽道两端开孔。 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控制槽道距台车边缘的距离,外边槽道距施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 80cm。 ( 1)在二衬钢筋绑扎至靠近台车侧后,按照设计位置进行放样,测量出槽道的里程中心位置及垂直方向后将焊接固定好的槽道组用定位钢筋临时焊接固定在钢筋网上就位。 ( 2)在槽道后部锚杆处,垂直槽道方向间隔绑扎或焊接带弯钩的几根短钢筋,长度约 30mm,弯钩与槽道方向一致,将锚杆加固在钢筋网上。 ( 3)根据接地要求,将槽道和环向接地钢筋进行可靠焊接,检测槽道贯通电阻, 贯通性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 4)将槽道与模板的固定点位置(开孔位置)的发泡填充物扣除。 54 ( 1)台车移动就位至指定位置后,台车油缸顶升拱顶,拱腰模板到位,与钢筋网片上固定的槽道接近贴住后通过二次定位孔,找到槽道并调整台车的位置将孔位与槽道相应位置对准,再次检查,复核槽道位置,防止预升过程中槽道移位。 ( 2)将 T 型螺栓穿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