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修电工实训 紧密合作企业: 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长客集团; 松散合作企业 长春研奥电器有限公司 长春 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大唐热电有限公司 长春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人员共同进行技术改造 ; 参与现场教学指导与评价 ; 岗实习。 院级精品 课程/讲义 裴 杰 (校) 孙朋友 (企) 2020年 3 5 电机与电气控制 紧密合作企业: 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 长春轨道交通集团 松散合作企业: 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长春研奥电器有限公司 人员共同进行技术改造 ; 参与现场教学指导与评价 ; 岗实习。 省级精品 课程/讲义 庞丽芹 (校) 齐志新 (企) 2020年 6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紧密合作企业: 一汽集团有限公司 长客集团 松散合作企业: 长春研奥电器有限公司 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大唐热电有限公司 长春轻轨集团有限公司 术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技术改造 ; 参与课程建设、工作现场教学与评价 ; 岗实习。 院级 精品课程/校本 杨华(校) 陈 刚 (企) 2020年 3 4. 形成“五位一体”的教学特色,与工作 过程对接 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供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典型工作过程为载体,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以电气设备或生产线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全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互融。 坚持以教师 为 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打破教室与车间、学校与工厂的界限,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直接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形成车间与教室一体,实 训氛围“双元化”;教师与师傅一体,教学主导“双师化”;学生与学徒一体,培养主体“员工 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学习过程“生产化”;作业与产品一体,运行方式“市场化”的“五位一体”教学特色。 ,与终身教育对接 建设《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单片机技术应用》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维修电工实训》 6 门网络课程,建设包含课程标准、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学习指南、测试题库、典型案例、在线测试等内容的课程网站。 利用课程网站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维修电工、电气智能工程师、 PLC 系统设计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资格认证题库、案例库,引入 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专业设备应用手册、企业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合作企业的网站链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形成 共享 网络资源 ,实现 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 良好对接。 表 5 教学资源建设 一览表 项目 名称 建设内容 完成 时间 资金预算 (万元 ) 自主学习平台 ; 、设计规范、运行规范、技术标准; 、自动控制领域新技术、过程控制领域新技术;。 2020 年 1 职业资格认证资源库 ; ;。 2020 年 1 网络课程 、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学习指南、测试题库、典型案例、在线测试 ;。 2020 年 (三 )校企合作,进行专业 基础能力 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探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在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基地管理、实训过程管理等方面 与 企业深入合作,共建集教 学、 科研、 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 校内 实训 基地;共建专业对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实训基地 相关管理制度,营造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氛围,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 一汽集团、 吉林 东光集团、长春大成集团等企业自动生产线操作及维修岗位、供配电设备操作及维护岗位的技能要求,新建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实训室、新建供配电实训室等能够模拟仿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校内实训室,与分院原有的 9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形成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确保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同时,实训基地面向全院师生开放,为教师科研、学生应用技术研究和技能大赛提供设备支持;承担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任务,面向长春及周边地区开展 PLC 应用工程师、维修电工等相关培训和认证。 新建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实训室: 购置高级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模拟实际工业生产加工的控制过程,提供企业级别的控制系统实训,帮助学生顺利建立过程控制系统的概念,熟悉现场仪表的测量及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教师也可利用实训室设备,开展复杂控制系统、先进控制系统技术研究,提升教师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新建供配电实训室: 购置供配电系统综合实训装置和低压配电柜,可完成工厂配电所、 车间用电负荷的供配电线路 电气安装、运行维护、继保调试等实践技能训练,能够 进行值班电工、继电保护工、变电安装工等相应工种的初级技能培训。 表 6 基地实训室设备清单 实验实训室 设备 名称 数量 (台 /套) 总价 (万元) 功能与效益 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实训室 高级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 5 95 1. 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提供项目教学条件,可同时满足 50 人使用; 2. 为教师进行复杂控制系统、先进控制系统技术研究、开展企业技术服务提供设备支持。 供配电实训室 供配电系统综合实训装置 5 30 、运行、调 试及故障诊断、低压配电柜组装等技能训练,可同时满足 50 人使用; 2. 开展值班电工、继电保护工、变电安装工等相应工种的初级技能培训。 低压配电柜 10 10 合计 135 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新增长春发电设备厂等 5 家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各基地紧密合作,系统设计认识实习、岗位体验实习和顶岗实习,将课堂延伸到企业生产一线,建立“厂中校”, 校企共同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和实训教材, 学生在“厂中校”完成综合实践项目 、 顶岗实习 及 部分课程的学习,校内专任教师负责进行理论部分的指导,而实践指导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 承担,学生边学边做、学工交替直至毕业,实现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目标。 在校外实训基地设立专任教师工作站,保障教师两年至少有三个月企业顶岗锻炼经历,利用教师工作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工艺改良,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后,保证 每年接纳本专业学生 110 人顶岗实习, 110 人认识实习,接受教师企业锻炼 4 人以上。 3)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实训基地使用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等规章 制度。 校内实训基地引进先进企业文化、行业标准和企业规范,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实施实践教学,营造企业真实工作氛围,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内实训基地环境与工厂环境对接,从而实现“学习工作一体化”。 制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保险制度》。 《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等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学校、专业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共同组织和管理,从而使校外实习实训管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校内实训基地面向师生开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术讲座、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应用产品开发和生产、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等活动,搭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个性化发展平台,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 7 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 时间 合作 企业 建设经费(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 时间 合作 企业 建设经费(万元) 1 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低压开关柜装配、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电机调速、单片机小系统的开发与制作、组态软件应用等实训、培训、竞赛等项目开 发; ,编制实训指导书、任务书; ; ,制定实训过程考核标准、安全作业规范;。 2020 2020 年 长春轨道交通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大成集团等 5 2 校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 ; ; ;。 2 通过国内外业务进修和技术交流、校企间的技术研发与服务、 企业顶岗锻炼、指导技能竞赛、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等手段,培养 1名专业带头人,聘用 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 9名专业骨干教师,引进 5名专任教师;加强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培养,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 90%以上;建立由 企业 的 能工巧匠组成的 兼职教师 资源 库,兼职教师队伍人数稳定在 16 人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实践 课时达 50%以上 ,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1) 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聘用 落实学院“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推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培养 1 名带头人,聘用 1 名行业专家 作为兼职带头人。 通过国内外考察培训、学术交流、企业顶岗锻炼等培养途径提升校内专业带头人业务水平和技术应用、研发能力,使其成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电气自动化知名专家,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引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聘用 1 名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带头人,通过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参与专业建设、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业务水平,能够带领教师开展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提升教 学团队科研水平。 2) 骨干教师培养 培养 9 名骨干教师,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 过组织骨干教师的国内外培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依托学院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制订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熟悉先进技术装备和先进工艺,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提高骨干教师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安排骨干教师指导技能竞赛,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3)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组织教师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和校外企业群实习基地锻炼,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胜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 能力。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通过参与生产实践,深入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职业活动和典型工作任务,及时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工艺改进,承担横向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90%以上。 表 8 专任教师培养一览表 项目 姓名 培养措施 预期效果 资金预算 (万元) 专业带 头人培养 隋秀梅 3 次 培训或学术交流会议 ; 3 个月顶岗实践; 1 项省级科研课题。 1 项技术 服务; 3 次 ; 3 名; 2 篇; 3个月。 15 骨干教师及双师教师培养 杨华等 1 次; 4 项; 2 次; 23 个团队。 1 项; 1 篇 /人; 1 次 /人; 4 项; 3 项; 3 年以内的新教师人均参加一次教学能力培训或高职教育理论培训; 25 累计完成电气自动化类企业顶岗锻炼 3 个月。 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 由 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长春光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能工巧匠 构成的兼职教师企业库,兼职教师队伍人数稳定在 16 人。 专兼结对,加强兼职教师教学方法指导,提升其教学能力;开设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班,提升其教学业务水平;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 50%以上 , 建设规划如表 9 所示。 表 9 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表 企业类型 专业领域 兼职 教师数量 承担主要任务 资金预算(万元) 自动化设备制造类企业 电气自动化 5 电气自动化类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设计。 30 自动化系统工程类企业 电气自动化 6 自动化系统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设计。 电力工程类企业 供用电技术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