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关键注意事项内容摘要:

料 ,投喂量按常规投喂量尽量不减少 ,即使吃料时间很长。 如果是连续的阴天到小雨天气 ,在投喂前 30 分钟撒增氧剂 ,然后要定时投喂饲料 ,投喂量按第二天检查不剩饵料为好 ,哪怕是一天投喂一次也要坚持。 如果是连续的雨天 ,要先撒持续效果较久的增氧剂 ,然后看雨量情况采取措施。 如果是暴雨到阴天 ,等雨停止后投喂。 假如水体混浊 ,先要用生态解毒净水王或强效底克净水、解毒 ,然后投喂 ,投喂量以第二天检查不剩料为宜。 以上两种情况投喂饲料时 ,每千克饲料添加 Vc 应激安 10 克 ,以减轻南美白对虾的应激反应。 掌握池塘水深随时应对雨水对 养殖池塘水温的影响 一般的养殖户都知道检测水体的 pH值、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 ,但养殖池塘的水温很少留意。 进入梅雨季节 ,水温和气温都很适合南美白对虾的生长 ,当有大量雨水进入养殖池塘后 ,养殖池塘水的水温将会下降很多 ,达到最佳生长温度底限以下 ,致使南美白对虾不能正常生长;同时由于水温下降 ,影响养殖池塘里的藻类生长和有益细菌的繁殖。 因此在梅雨季节养殖池塘的水位不能太浅 ,水太浅了池塘水体总量有限 ,稍微下一点雨 ,雨水就在池塘水体总量中占很大的比例。 建议如果南美白对虾刚入池时间不长 ,养殖池水以 5080 厘米为好 ,如果南美 白对虾入池时间在 40 天以上 ,那么池塘水位保持在 80 厘米以上。 随时预防有害藻类青苔的出现 如果池塘已经生长了青苔 ,请不要轻易用化学灭藻剂灭藻 , 7 要用生物的方法抵制。 建议的做法是 ,晴天的上午用黑金素每亩 2 千克 ,化水对着青苔泼洒(如果青苔已经长出水面 ,先要人为捞去后 ,再用黑金素 ,否则效果不明显) ,第二天用含有有益藻种的培藻素和生物菌肥或生物渔肥培养有益藻类 ,三天后青苔自动萎缩。 (二)治疗方法 阴 雨期间的南美白对虾多发生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或病毒性白斑综合征等病症。 无论呈现哪种病症 ,都不能单凭病症特征 进行治疗 ,否则 ,将会出现大批量死亡。 建议的做法是 ,先检查养殖水体的藻相和菌相情况 ,再用含有硅藻、绿藻种的培藻素和生物渔肥或生物菌肥培养养殖水体中有益的硅藻和有益菌相 ,每亩水深 1 米用培藻素 2 千克 ,第二天用生物菌肥 1 千克 ,3天后重复使用一次;同时内服药饵 ,每千克饲料添加 Vc 应激安 10 克、板兰根对虾散 30 克、天然大蒜素 4 克 ,连续投喂 57 天。 无论是何种病症引起的南美白对虾死亡经过以上处理后 ,死亡数量都将会下降 90%,当死亡量下降后再确诊病症 ,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如果病虾呈现细菌性红体现象 ,那么在晴天的上午 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剂消毒 ,第二天上午用水体解毒剂解毒; 6 小时后每亩水深 1 米用培藻素 2 千克 ,第二天上午每亩水深 1 米用生物菌肥 800 克或生物渔肥 1 千克、培养池塘藻相和菌相 ,否则发病塘口的南美白对虾死亡数量会上升。 同时内服药饵 ,每千克饲料添加 Vc 应激安 10 克、板兰根对虾散 15 克、天然大蒜素3 克 ,连喂 5 天。 如果病虾呈现应激性红体现象 ,那么要检查是哪种原因引起的。 假如是南美白对虾体质原因引起的 ,那么外用 Vc 应激安泼洒 ,内服药饵 :每千克饲料添加 Vc 应激安 10 克、多维 8 克、天然大蒜素 2 克 ,连喂 10 天。 假如是水质原 因引起 ,就根据以上情况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假如是营养性应激 ,那么要加大投喂量和提高饲料品质。 如果是病毒性白斑综合征现象 ,那么在晴天的上午第一天先投喂药饵 2 小时后再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第二天晴天的上午也是在投喂药饵 2 小时后用碘制剂消毒 ,第三天上午用水体解毒剂解毒 ,6 小时后每亩水深 1 米用培藻素 千克 ,第四天上午每亩水深 1 米用生物菌肥800 克或生物渔肥 千克 ,尽快培养池塘藻相和菌相 ,否则发病塘口的南美白对虾死亡数量会上升。 同时内服药饵 ,每千克饲料添加 Vc 应激安 10 克、板兰根对虾散 20 克、天然大蒜素3 克、氟苯尼考 6 克 ,连喂 57 天。 三、 南美白对虾虾病暴发前的几种征兆及对策 有几个养殖场、养殖户已发现病害,并出现较为严重的死虾现象。 病虾一般规格在 4 厘米以上,有体色微红、肠胃空、鳃区肿胀、肌肉发白坏死等症状。 经有关部门初步诊断有细菌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有白斑病毒存在。 这些病害均给虾农带来一定的损失,加上周边地区桃拉病的暴发,因此做好白斑病、桃拉病等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发现病毒病暴发前存在的一些征兆介绍给大家,以便及早预防。 虾池死虾现象严重 白斑病毒等病毒一 般存在于虾、蟹和浮游甲壳类体内,以口传播。 当虾池里的少数虾感染病毒死亡后,健康的虾会把死虾吃掉,从而造成全池虾都感染病毒,一旦时机成熟,会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水质突然变化 1)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变清 当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氧,造成水体的溶解氧不足,如果虾以前感染了 wSBV 等病毒,很快会因溶解氧不足而引发病毒病的暴发,造成全池虾失收。 2)增氧机停电、停用 虾池中的氧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或通过增氧机增氧,当增氧机停电、停用, 8 也会因溶解氧不足而引发病毒病的暴 发。 3)大量换水 感染病毒的虾受病毒影响,体质下降,在虾池大量换水后,由于盐度、温度、酸碱度等水质因子的急剧变化,诱发南美白对虾的应激反应,带病的虾不能适应,引起发病死亡。 气候突变:下暴雨、阴天或冷热温差大 下暴雨、阴天或冷热温差大时,由于阳光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易造成水中溶解氧不足,下暴雨引起水质因子的改变,水温忽高忽低,易诱发南美白对虾的应激反应和病害发生,本身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会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虾池水质、底质污染严重 饲养了一段时间后,池底的残 饵、粪便及死亡的藻类大量积累,不仅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有害病原体开始大量繁殖,破坏了虾池的生态系统,感染病毒的虾由于体质弱,饲料营养不全面或者浪费较多,一旦水中溶解氧不足,硫化氢,氨氮等增多时,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吃食量突降:吃料减少,甚至不吃 感染病毒的虾,由于肝胰脏发生病变,使肝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造成消化能力下降,引起虾吃料下降甚至不吃料。 影响对虾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病原体、养殖环境和对虾自身的免疫力。 以对虾感染白斑病毒病为例,如对虾不感染白斑病毒,就 不会发生白斑病;如对虾感染了白斑病毒但虾池环境控制的好,对虾摄食、生长旺盛、体质健壮,其感染白斑病毒也不易暴发出来。 因此出现上述症状后,首先是设法给水体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其次是给虾提供营养全面的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提高虾的免疫力;合理控制投喂量,减少对虾池环境的污染;三是设法减轻不利因素对虾的影响,避免大量进排水,使用有益生物活菌活水,建立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使池水长期保持肥、活、嫩、爽;当水质和底质污染严重时,泼洒沸石粉、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改善底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 vc、 Va、 Ve、免疫多糖等促进对 虾摄食、消失和吸收,促进蜕皮、生长,增强抗病力,防止病毒感染,提高成活率。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优质 “无特定病害 ”的淡化虾苗人池,用生态的方法,做好日常疾病的预防,池塘消毒和水质改良工作,保持池内水质理化因子相对稳定。 南美白对虾是我市水产上的优势高效养殖品种,也是我市水产发展、创汇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由于放养密度高,近期气候变化大,加上我市今年又面临缺电现象,一旦发病,缺乏有效治疗办法,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必须坚持 “以防为主 ”的原则,在养殖过程中及早做好各项防范工作,以杜绝虾病的发生。 四、 南美白对 虾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 22- 35℃ ,幼虾经 60- 70 天左右饲养,可养成体长 10- 12cm、体重 10- 15g 的商品虾,养殖成活率达 80%,亩产达 200kg以上;南美白对虾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对温度及盐度适应范围甚广,能在水温 6- 40℃ 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 15- 38℃ ,最适水温 22- 35℃ ;能在盐度 0. 5‰ - 35‰ 的水域中生长,可以在海水池塘半精养和精养;虾苗经淡水驯化后,可在纯淡水池塘中养殖。 据研究表明,造成对虾大批死亡的主要病因是 “ 杆状病毒 ” ,如 TSV 桃拉病、白斑病等,它广泛存在于海水中的甲壳类、桡足类、小杂鱼等生物中,有时甚至存在于对虾亲虾和虾苗体内,在我国对虾养殖的各个品种中都有该病毒发现,并常与弧菌等细菌交叉复合感染,导致养殖虾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我国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几种主要疾病、病症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9 1.红体病 【病原】杆状病毒 【病症】体形消瘦,甲壳变软,红须、红尾,体色变暗、变红,镜检发现红色素细胞扩散变红,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容易分离,消化道特别是胃不饱满,肠道发红,并且肿胀;发病初期大 部分病虾在水面缓慢游动,且靠边死亡,头胸甲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点。 【流行情况】该病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一般虾池发病后 10 天左右出现大部分对虾死亡,发病对虾规格约 6~ 9cm,养殖时间约 30~ 60 天,环境剧变时更易发生此病。 【预防】( 1)彻底消淤,定期泼洒生石灰 15g/ m3,保持水质清洁; ( 2)投放无病的健壮虾苗,确保健康虾苗进入养殖环境; ( 3)高温季节,经常性向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活力菌、益生素等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 4)按饲料量的 1‰ - 2‰ 添加 FZO-生物活性 剂,可增强对虾的免疫能力及抗病力,按饲料量的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