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 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①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 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 6月 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百日维新的开始),实行戊戌变法。 从 6月 11 日到 9月 21日,从开始到 失败,前后仅 103天,因此又称 “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 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惟一成果。 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变法诏书的颁布的意义: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C、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⑤ 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 意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⑦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思考 :对于谭嗣同的死,你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 重点是原因 第 6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活动: 兴中会: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 同盟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在《民报》发刊词中简化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即 “三民主义 ” (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 对三民主义评价:是当时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时间: 1911年 10月 10日 在同盟会的推 动下,武昌城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新军各营闻风响应,第二天占领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911 年是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新军。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要懂得民国纪年 ―― 公元纪年换算,即 X1912+1) 公元 1912年 →→ 民国元年(民国一年) 公元 2020年 →→ 民国 101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1912年 2月 12号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不等于推翻中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原因: ①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② 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结果: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思考题:有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