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知识总结内容摘要:

助诊断 二、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俗称肺炎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少数有致病性,引起的疾病主要为大叶性肺炎。 (一)生物学特性 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 成双排列 ,矛头状:平面相对 ,尖面相背 有厚荚膜 ,无芽胞 ,无鞭毛。 营养要求高,需血液、血清 , α 溶血。 菌落与甲链相似,能产生自溶酶 ,48 小时后自溶 . 分解葡萄糖,乳糖 ,菊糖, 胆汁溶菌 . 奥普托辛试验阳性。 对多数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荚膜 抗吞噬作用, S 型 R 型细菌,毒力 或消失。 肺炎链球菌溶素 O 膜上打孔,溶解人、羊等 RBC 脂磷壁酸 黏附作用 神经氨酸酶 分解细胞膜神经氨酸,定植和扩散有关。 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 气管炎 ,可继发中耳炎、脑膜炎和败血 症等。 (三)免疫性 建立同型免疫;产生型特异的荚膜多糖抗体,起调理作用,增强吞噬功能。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 分离培养: (五)防治原则 预防:多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菌苗 治疗:抗生素 一、 脑膜炎奈瑟菌 (N. meningitidis) (一)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双球菌 ,肾形或豆形 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 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营养要求较高,需有血清 ,巧克力培养基,专性需氧。 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4. 抗原结构与分类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 分群 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分型 脂多糖抗原 核蛋白抗原 5. 抵抗力 很弱,四怕:热、冷、干燥、消毒剂 对低温较敏感,采集标本时注意保温 (二) 致病物质与致病性 俗称脑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 主要是内毒素 1) 膜荚:抗吞噬作用,能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2) 菌毛 :黏附黏膜上皮 ,利于侵入。 3) 脂寡糖抗原( Lipooligosaccharide, LOS):内毒素、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引起坏死、出血,导致皮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 4) IgA1 蛋白酶:破坏 IgA1,帮助细菌黏附于 细胞黏膜。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二、淋病奈瑟菌( N. gonorrhoeae) 俗称淋球菌,主要引起淋病,属于性传播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性病。 1) 形态与染色 G双球菌,呈一对咖啡豆样,有荚膜和菌毛 2)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急性期标本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期,多见于细胞外。 3)生化反应 只分解葡萄糖, 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试验阳性。 4)抵抗力 极差,对冷、热、干燥及消毒剂极度敏 感。 最适温度为 35℃~ 36℃。 1)致病物质 ① 菌毛 黏附作用;抗吞噬作用 ② 外膜蛋白 黏附、抑制抗体、破坏细胞膜 ③ IgA1 蛋白酶 酶解 IgA1 抗体,破坏局部免疫 2)传播方式 人类是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 直接 间接:通过毛巾、被褥等 垂直传播 新生儿由产道感染 3)所致疾病 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