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质量工程师资料内容摘要:

验计划的内容 (三) 质量检验分类 了解质量检验分类的依据 掌握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掌握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和优缺点 熟悉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的特点 了解固定场所检验和流 动(巡回)检验的含义和优缺点 了解理化检验的特点 了解感官检验的特点 初级质量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第五章 第五章 概率统计基础 一、 概率的基础知识 (一)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熟悉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 (二) 正态分布 掌握正态分布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的概率 掌握标准正态分布及其表的使用 熟悉不合格品率的计算 了解 ppm的概念 二、 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 样本与统计量 熟悉数据的收集 与整理的方法 掌握总体、个体、样本、统计量的概念 掌握样本均值、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 掌握样本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 (二) 参数估计 掌握正态均值、方差、标准差估计的方法 熟悉正态概率纸的使用 三、回归分析 (一) 散布图 掌握散布图的作法和种类 熟悉样本相关系数 (二) 一元线性回归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系数的计算 熟悉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在预测中的应用 初级质量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第六章 第六章 抽样检验 一、 抽 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 抽样检验 掌握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熟悉抽样检验的特点和分类 (二) 基本术语 掌握单位产品、产品批、批量的定义 掌握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可接收质量水平 AQL、拒收质量水平 RQL的基本概念 二、 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检验 (一) 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 (二) 掌握一次抽样方案的判断程序 (三) 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 GB 2828的使用 (四) 了解方案的严格度和转移规则 初级质量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第七章 第七章 统 计过程控制( SPC) 一、 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 (一) 掌握统计过程控制的含义 (二) 了解 SPC的作用和特点 二、 常规控制图(休哈特控制图) (一) 掌握控制图构造的基本原理 (二) 熟悉统计控制状态的基本概念 (三) 熟悉常规控制图的作用、类别和用途 (四) 掌握控制图的判异原则 (五) 掌握控制图控制图、 p与通用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六) 熟悉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区别 三、 过程能力分析 (一) 掌握过程能力的含义 (二) 掌握过程能力指数 Cp与 Cpk的概念 初 级质量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第八章 第八章 计量技术 一、 基本概念 (一) 计量的概念 掌握计量和测量的定义 了解计量的重要作用 (二) 计量的对象和内容 了解计量的对象 掌握计量的内容 (三) 计量的分类和意义 掌握计量的分类 了解各类计量的主要任务 (四) 掌握计量的特点 (五)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目的立法目的 二、 计量单位 (一) 计量单位的概念 掌握计量单位的定义 了解计量单位的有关属性 (二) 法定计 量单位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 熟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三) 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 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要特点 三、 测量仪器 (一) 基本知识 熟悉测量仪器的定义 熟悉测量仪器的分类 了解测量仪器的特性及其检验 了解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二) 常用几何测量仪器 掌握量块、线纹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的用途 掌握显微镜的用途 熟悉塞规、角度规的用途 贯彻实施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工 作的永恒主题 一、贯彻实施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企业标准化工作有三大任务:制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在第一项任务中,相当部分企业标准的制定,都是围绕贯彻上级标准这一目标来进行的。 如在质量体系认证中,编制体系文件和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就是围绕贯彻 GB/T 19000ISO 9000族标准这一特定目标来进行的,故而可视为贯彻质量体系标准工作中的一部分;又如:制定本企业产品的型号规范标准,又是围绕着贯彻诸如可靠性、维修性、电磁兼容性、环境试验等标准及通用规范标准的目标来进行的,故而可视为贯彻上述有关标准工作中的一部分;再如,企业编制外购器材选用范围及入厂验收标准,必然是围绕贯彻外购器材标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这一特定目标来进行的,故而可视为贯彻外购器材标准工作中的一部分。 在第二项任务中,除了实施大量的上级标准外,还要实施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 这当中对标准的剪裁、转化、补充、提高毋庸置疑地构成了标准实施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外,在贯标过程中,还有大量的组织协调、人员培训、信息传递、物资准备、资料编写等工作,需要调动企业各方人员参与,协同作战,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企业贯彻实施标准的工作 是一项 “系统工程 ”,是标准化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 第三项任务 ——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贯标工作的质量,是贯彻实施标准工作任务的延伸。 有些监督方法,如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试验等,本身就是贯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三项任务中,其基本任务是贯彻实施标准,企业标准化只有紧紧地围绕这个任务开展工作,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持续性贯彻实施标准,可获得良好贯标效果 所谓持续性贯彻实施标准,是指长期不断地实施某项标准或某一系列标准,以保证标准产生效果的时间。 持续性贯标包含贯标的时间因素,它是符合标准体系的时间结构理论的。 标准体系的时间结构,是指标准体系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流程之中,是在时间的流程中变化和发展的。 标准的贯彻实施是标准内容向贯标对象的转移过程,这个过程是标准体系变化和发展的形式之一,贯标的时间因素本身,就是标准体系的时间结构的一部分。 所以说,要保持标准体系合理的时间结构,就必须坚持持续性地贯彻实施标准。 贯标的时间因素,同时也是获取标准化效 果的因素之一。 日本著名的标准化学者松浦四郎教授曾提出一个标准化效果的函数表达公式: E=W1W2f(I) 式中: E—— 标准化效果。 W1—— 标准适用范围 (部门或行业 )的比率,也即标准的覆盖面。 当某项标准与一切部门或行业有关时, W1=1,一般为 0< W1≤ 1, W1体现了标准化的空间效应。 W2—— 标准有效期间的比率。 当某项标准在有效期内均有效果时, W2=1,一般为 0< W2≤ 1, W2体现了标准化的时间效应。 I—— 标准内容。 该公式表明,标准化效果的大小,除了与标准内容相关外,还与标准 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有关,而构成标准的时间效应的主要因素就是贯标时间。 因此,在贯彻实施标准时,一定要设法延长有效的贯标时间,以增大标准化的效果。 依据持续性贯标的思路,企业在贯彻实施标准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选择适当的贯标时机。 从保证贯标时间的角度看,经过论证必须贯彻的新标准应尽早贯彻,以免增加新旧标准过渡的工作量。 其次,要注意贯标中的继承性,其含义:一是新旧标准的继承性,即在标准过渡时,贯彻新标准要注意保留旧标准的合理规定;二是两个不同贯标对象之间的继承性,如:先后设计的两个同类产品, 在贯彻同一标准时,后设计的产品,要与先设计的产品执行相同的标准要求。 贯标中的继承性原则,实际上是标准化统一原理的具体应用。 此外,新旧标准的过渡应根据不同的贯标对象区别对待,不宜搞“一刀切”,如:已进入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实施的标准就应相对稳定,新旧过渡要慎重;而处于试制阶段的新产品就应及时过渡。 在对持续性贯标问题的分析中,还引发了笔者对标准有效期的思考。 目前,我国的标准管理体制仍然实行废止替代制,即当新标准出版时,被替代的旧标准则自行废止,标准的实施者必须将旧标准无条件地向新标准过渡,否则就会被判为 实施了无效标准。 这种对所有标准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实行废止替代制的做法,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不符合贯标的持续性特点,应加以改革:适当引进国外的版本制,实行废止替代制与版本制相结合的标准管理体制。 至于哪些标准实行哪种体制可进一步研究。 即使在当前仍然实行废止替代制的情况下,也应当允许企业适当延长某些标准 (如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标准 )的有效期,以避免新旧标准频繁过渡所引起的浪费。 三、完善企业贯标机制,明确岗位贯标责任 企业的贯标机制,是指企业标准化系统在贯彻实施标准方面的工作机理及其运行规律。 一个完整的贯标机制应由贯标动力、贯标工作程序和方法、有力的监督措施等因素及其它们的组合构成。 企业的贯标动力来自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企业外部方面主要有:标准化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规定;市场 (包括用户 )需求;行业主管、归口部门的引导等。 企业内部方面有:产品研制生产的需要;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需要等等。 必须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标准化人员应在如何利用贯标动力来推动标准的实施问题上多下功夫。 如我厂标准化部门,就曾利用工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这一强劲的动力,推动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