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文件质量控制手册内容摘要:

基发包合同的依据。 本工程设计入岩深度不得超过 500,桩身砼强度等级根据计算控制为 C20或 C25,桩身纵筋配筋率不得超过 %,桩身箍筋均采用ф 8— 200螺旋箍筋。 桩护壁厚度为 80∽ 150(即 最薄处为 80),采用 C20砼,配筋环箍采用ф 6— 200,竖筋采用ф 8— 200。 2 基础或桩基承台厚度及配筋严格按本工程计算确定,柱竖向筋应直接锚入承台内,锚固长度按地基基础规范设置,不宜另设扩大的柱墩,不得套用院标或以往工程,并提供计算书供甲方和施工图审查单位校核。 3 本工程柱、剪力墙及暗桩、构造边缘构件纵筋采用 Ⅱ 级钢,其中墙肢截面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 5 的按短肢剪力墙设计,其纵向钢筋配筋率为加强部位 %≦ρ≦ %,其它部位%≦ρ≦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及暗柱的配筋除按计算要 求外,均不得超过 %,并应分层纵向钢筋渐收可采用 Φ14 钢筋, 墙肢截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5 的均接剪力墙计算和配置钢筋,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控制为 %≦ρ≦ %,拉结筋为加强区采用ф 8— 600,其它标准层采用ф 6— 600。 框支柱除计算要求外,纵筋配筋率控制为 %≦ρ≦ %,框支柱体积配箍率控制为 %≦ρ≦ %。 (HRB400,设计强度为 360)。 4 高层梁、转换梁主筋均采用新三级钢(注:小跨度梁主筋规格若为 φ 14 以下则采用 Ⅱ 级钢) ,梁腰筋均采用 Ⅱ 级钢,转换梁的拉筋 均采用 φ 10 钢筋,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为 200;墙柱纵筋于转换梁内的锚固长度应明确。 多层及 townhouse 梁主筋均采用二级钢 ,梁腰筋均采用 Ⅱ 级钢。 地下室地板、侧墙、顶板采用 Ⅱ 级钢。 5 首层住宅地面楼板设置:在住宅地面标高设置地梁,除地梁外做法如下(自上而下): a、 100 厚砼板,板筋双层双向 φ8150; b、 60 厚 C10 素砼垫层; c、素土夯实,压实系数 ≧。 首层板荷载由地梁和地基土共同承担。 6 首层外围梁应注意梁底标高与室外地坪标高的关系,梁底标高不应高于室外地坪标高,如结构无法满足,应考 虑增设地梁。 7 首层庭院围墙下应设基础梁。 8 首层入户板做结构板。 11 9 合理布置结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并保证建筑室内外功能的要求; 客、餐厅及卧室均不得有横梁穿越,必要时可考虑做暗梁或厚板设计,主卧室及客、餐厅不应露梁、露柱。 厨卫应尽量避免有梁穿过,有梁穿过时应注意降板与梁的关系及与给排水的关系。 标准层住宅外围梁应注意外立面线角高度、厨卫外边梁高度应根据厨、卫及空调穿管要求高度确定,该梁可考虑上反,阳台梁高控制为 350,梁顶标高应平齐阳台标高以避免 200 宽 梁影响阳台的使用面积,阳台反边或阳台栏杆宽度控制为 80 或 100; 10 标准层及顶层假复式露梁部位(如走廊)梁底完成面至本层楼板建筑完成面净高严格控制不应少于 2400。 首层入户大堂露梁部位梁下净空不应少于 2900,首层大堂入口大门洞口上方应设门兴梁或挂板至门顶,不得遗漏。 11 三房中卧房与书房之间当进深小于 3800 时不设结构梁,仅于墙位置设置板底加强筋,三房中二卫之间不设结构梁。 12 顶层为檐口点算起 米(最低)高假复式房,需在本层 米高布置相应空梁,空梁高度应保证梁 下净空 米,或按建筑要求严格控制梁下净空,空梁走向应根据复式房户型要求或按建筑要求布置,严禁任意走向,在 米高卫生间、厨房边梁内预留钢筋头长 l=200, φ 8@200 双层双向,不做 现浇板由住户自己完善,其余部位均不做板由住户二次装修完成; 13 屋面宜优先考虑做折板 ,必须做折梁时,折梁应随坡屋面走向,不允许做折梁之外的水平拉梁,折梁尽量不要露在卧室和厅中,另外与坡屋面连在一起的平屋顶应优先做大板并将边梁或中间梁上反,为假复式上层提供不低于 米的净空间。 14 另外在承台设计、构件截面、 配筋率及配筋方式、坡屋面及各种装饰构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经济成本控制,比如在板配筋中不要随意采用双层双向配筋,能分离配置就采用分离配置。 15 配合建筑专业布梁,如考虑隔层打通的房间,可隔层布置反梁。 考虑打通的房间,隔墙处不得设明梁。 16 厨房、卫生间、阳台、露台、公共前室降板高度按建筑要求表达清楚,卫生间地坪作结构降板时,应考虑梁宽过墙厚而突出地面的处理 17 ( 1)有关砌体要求如下:外墙采用:按 19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分户墙采用: 190 厚加气混凝 土砌块 楼梯间隔墙采用: 19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内隔墙采用; 9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卫生间墙: 9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 2)住宅层砌体填充墙在相互连接处,不允许设置墙身拉结筋,不允许设置构造柱; 18 公共卫生间灯具的位置设计及转换层给排水管设计应结合结构梁的位置进行,避免与梁位发生冲突; 12 19 一层地下室底板、侧墙厚按 350,抗渗等级为 S8;地 下室顶板厚 200,采用普通微膨胀混凝土(即加 8% UEA)地下室底板、顶板宜相平,高差较大时可通过多个台阶变化调整,并表达清楚高差分界及标高范围,地下室底板排水沟应尽量采用结构降板处理,避免建筑找坡不必要的材料成本增加。 20 地下室底板所有设备集水井、沟均应分别绘制大样及配筋锚固方式,不得采用一个标准图代替。 21 地下室侧壁配筋迎土面按计算确定,其它部位按构造或相应计算模型确定。 构造钢筋宜采用细而密的钢筋以控制裂缝产生。 22 人防口部应表达详尽,地下室出入口及风井位置及高度应避免对首层 住宅和园建产生较大功能性影响。 23 地下室顶板梁高应满足设备专业要求,设置防火卷帘范围应注意该范围主次梁高度,应能保证防火卷帘安装。 24 电气、水、空调专业涉及需在地下室、转换层、楼层混凝土构件中预埋管及预留洞的,均应在结构梁板图中或另外以留洞图形式绘出并定位确定标高标注清晰;涉及管道或设备安装完后浇板部分应单独表达清楚。 转换梁穿洞应加设带肋板的钢套管,并出套管大样图。 五、结构施工图纸出图要求 1 图纸表达方式严格按 003G101 要求,未详尽部分需补图深化; 2 图纸目录 及图纸本身应注明图纸版次,归档电子文件应与最后蓝图相一致; 3 图纸变更通知单应有统一序号,一式十二份加盖出图及注册章发给甲方,同时将相应的电子文件发给甲方;凡图纸出新的版次,图均应在本版次图中交待本版次图的用途和原版次图废止情况。 4 复杂楼梯应绘制单独放大的结构图; 5 应绘制通用的结构节点及构造标准图供节点索引,每层平面图中必须绘制节点索引,不同于通用节点的大样应尽量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绘出;设计专业负责人应协调图纸的表达方式一致:例如:层数一致、户型一致,且结构布置配筋应一致,不要矛 盾。 6 复杂节点应绘制详图及说明;结构平面图应与建筑协调一致,如有大线条平面结构应单独绘制平面图,线条定位走向应表达清楚。 7 凡涉及本项目钢结构部分或基坑开挖及相应高低差挡墙处理及其它与主体关联的部分均应出图,不得指定由专业公司出图。 13 8 结构计算工作完成后应向业主提交以下计算成果: a) 电算总信息; b)荷载平面简图; c) 每层平面梁柱配筋简图; d)每层板配筋简图或计算书; 柱底内力图 (提供 Nmax 和 Mmax 兩种工况 ) 第五部分 电气设计 (请在最终出图时核对确认) 一、总体要求 完成 (√ ) 未完 (О ) 备注 1 本工程电气设计按中档标准配置。 设计前应了解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条件、各管线的引入方向、与前期各系统的衔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 2 各种电气设备用房设置合理,不应安排在卫生间、厨房等有积水场所的正下方 ,应作好通风设计;消防控制中心与智能化管理中心合用;有线电视、通信机房、宽带网机房按专业公司要求配置。 3 从系统结构、设备及材料选型等方面优化电气设计 ,作好成本控制。 设计中应选用节能及环保产品:高效光源、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节能型开关等;“以塑代钢”,尽量采用 PVC 管代替金属管。 4 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中,末端的配电容量可适当取大,各级的需求系数、同时系数可适当取小。 单相供电线路应标明相序,应使三相负荷均衡分配。 5 应出基础接地平面图。 除户内箱外,所有配电箱均要留备用开关 6 应做总等电位及卫生间局部等电位 7 电梯机房要画排气扇。 商业,娱乐按 150W/mm2 予留总电量, 8 电机启动不采用软启动 9 有线电视终端和网络终端旁设电源插座; 10 平面布置图中,强弱电管线、垂直引上引下管线应标明配电箱回 路及管径或系统标示及管径。 应标明敷设方式。 11 平面布置图中出现的图形符号应有图例说明,以方便施工。 12 二、配电所设计 1 变配电所宜位于负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