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内容摘要:

无效 ( 2)执行了解内控和控制测试所花费成本,超过执行更大范围实质性测试所需成本。 ( 3)通常用来审计不常发生交易的和调整分录账户如:固定资产,应付债券、股本、累计折旧、预提费用、待摊费用 ( 4)初次审计时多采用 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 ( 1)内控设计合理执行有效 ( 2)了解内控和测试内控所需成本小于实质性测试的成本。 ( 3)通常审计大量日常交易账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存货、工资 ( 4)连续审计用多采用 (二)实施阶段 一内控制度测评: 进行现场工作, 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进行符合性测试 , 实质性测试。 了解内部控制执行的程序性质、时间、范围取决因素: ( 1)被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序 ( 2)被审单位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序 ( 3)审计重要性 ( 4)相关内控控制类型 ( 5)相关内控记录方式 ( 6)固定风险评估结果 了解内控内容: ( 1)控制环境:目的评价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控及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 2)会计系统 ( 3 A交易授权 B职责划分 C 凭证的记录与控制 D资产的接触与记录使用 E 独立稽核 了解内控方法 : ( 1)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控文件 ( 2)检查内控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 3)观察其业务活动及内控运行情况 ( 4)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范围 不论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均应对重要账户或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 小规模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应主要或全部信赖实质性测试获取证据。 评价步骤: ( 1)确认某项认定可能发生潜在的错报或漏报 ( 2)那些程序可防止这些错报或漏报 ( 3)执行控制测试 ( 4)评价所获得证据 ( 5)评价该项评定控制风险 注意事项: ( 1)必须通过了解和测试内控获得证据作为评价依据 ( 2)充分运用专业判断 ( 3)内控三要素对合计报表认定的相互影响 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程序 可接受检查风险三种情况下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 ( 1)可接受检查风险高: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为主,需要较小样本和较少证据 ( 2)可接受检查风险中:分析性复核、交易测试及余额测试综合运用,在资产负债表日前、日、日后审计结合运用,需要适中样本和适量证据 ( 3)可接受检查风险低:余额测试为主,在资产负债表日、日后审计为主,需要较大样本和较多证据 . 二获取审计证据: 在现场勘测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 主要需要的材料有: 当年重大会计政策变动记录 合并报表 合并抵消分录 客户管理部门声明书 未审会计报表 基本概况表 经营环境及状况说明 内部控制制度汇编 客户提供法律文件和企业情况及会计报表附注资料的目录 会计科目的明细表 1现金盘点表、银行对账单 1存货盘点表 1固定资产盘点表 1组织机构及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