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3-4知识系统总结内容摘要:

1.波面(波阵面):振动状 态总是相同的点的集合;波线: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 2.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面; 3.( 1)互不干扰原理; ( 2)叠加原理。 反射、折射、干涉: Δx = kλ 处,振动加强; Δx =( 2k + 1) λ/2 处,振动减弱。 ( 3)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4.波的干涉:( 1)频率相同( 2)现象: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加强区永远加强,减弱区永远减弱) 考点 86 多普勒效应 要求: Ⅰ ( 1)现象: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频率(音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结论: 波源远离现察者,观察者接收频率减小;波源靠近观察者,观察者接收频率增大。 ( 2)应用: A、利用发射波和接受波频率的差异,制成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多普勒测速仪。 B、利用向人体血液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频率的变化,制成测定人体血流速度的 ―彩 考点 87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要求: Ⅰ 1)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⑴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⑵ 推广: ① 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会产生恒定的电场(或磁场)。 ② 非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会产 生变化的电场(或磁场)。 2) 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在空间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特点: ① 电磁波是物质波,传播时可不需要介质而独立在真空中传播。 ② 电磁波是横波,磁场、电场、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 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能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受变力 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匀速圆周运动 力大小、方向均改变→简谐运动 力大小改 变,方向不变→额定功率下的机车启动 受恒力:力大小、方向都不变 直线→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 曲线→(类)平抛运动 6 ③ 电磁波可脱离 ―波源 ‖而独立存在,电磁波发射出去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停止振荡后,在空间的电磁波仍继续传播。 ④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3 108m/s。 3)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4) 电磁振荡( LC 振荡回路) ⑴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等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⑵电磁振荡的周期与频率 2T LC 、 12f LC 5) 电磁波的波速: v = λ f 同一列电磁波由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长、波速都要发生变化。 6)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⑴无线电波的发射 a、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① 要 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②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 空间 b、 调制: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调制 分为两种 : 调幅( AM)和调频( FM) ( 2) 无线电波的 接收 : a、 调谐 (选台): 使接收电路发生电谐振的过程 b、解调( 检波 ) : 调制的逆过程 ( 3) 雷达:雷达系统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输出装置及电源、计算机等组成。 雷达用微波波段,每次发射时间约百万分之一秒,结果由显示器直接显示。 发射端和接收端合二为一(不同于电视系统)。 考点 88 电磁波谱 电磁波 及其应用 要求: Ⅰ 电磁波谱:波长由长到短排列(频率由低到高)顺序 无线电波 → 红外线 → 可见光 → 紫外线 → 伦琴( X)射线 →  射线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波长:由长到短 (红光最容易衍射,条纹间距最大) 频率:由低到高 (能量由小到大) 折射率:由小到大(紫光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 临界角:由大到小 (紫光最容易发生全反射) 在同种介质中的波速:由大到小 1)无线电波 2) 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红外线 ( 1)主要性质; ① 最显著的作用:热作用,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② 一 切物体都 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 2)应用: 红外摄影、红外 遥感、遥控、加热 3) 可见光光谱(波长由长到短):红、橙、黄、绿、蓝、靛、紫 ①天空亮:大气散射 ②天空是蓝色:波长较短的光比波长较长的光更容易散射 L C 7 ③早晨、傍晚天空为红色:红光的波长最长,容易绕过障碍物 4) 紫外线:( 1)主要性质:化学作用;荧光效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