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 7 .................................................................................................................... 8 ************************新建工程 站外乡村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1 1 工程概况 **换流站新建工程还建机耕道,因修建该换流站占用当地村民原进村道路,本着修路还路的原侧而改建。 整个还建机耕道全长 1810m,路宽为变值,根据混凝土散水外 边缘至征地红线位置进行路面宽窄调整。 道路两侧为浆砌石路肩墙,路基摆300mm厚块石垫层,路面为 200mm厚泥结碎石。 主要工程量有土方开挖 m3,泥结石路面 ,块石垫层 m3,浆砌石路肩墙 724 m3,浆砌石路墩 m3。 2 工程项目目标 工期目标 根据现场实际统体施工进度及业主要求,站区围墙必须在 2020年 12月 30日完工,为考虑围墙封闭后当地村民进出方便,我部确定在 2020 年 12月 25 日该工程全部完工。 质量管理目标 坚决执行合同条款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以及我公司 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程序进行施工,承诺本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总评为优良,杜绝一切质量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目标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新建工程 站外乡村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2 成本目标 在进度、质量、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加强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创造经济效益。 3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由于整个 **换流站“三通一平”工程的其它项目也在同步进行,所以施工该单位工程时,项目部将安排三人负 责现场施工管理,另安排质检员和技术各 1名负责施工质量和技术交底工作。 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 见兴仁换流站“三通一平”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 4 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本单位工程计划于 200*年 11 月 1日开工,拟定 200*年 12月 25日竣工,总工期为 54 天。 根据实际情况,为充分保证围墙施工期间当地村民进出方便,我部拟定以下施工进度计划: ************************新建工程 站外乡村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3 乡村道路施工进度计划 序号 施工项目 工日 开工时间 完工时间 备注 1 路肩墙基础开挖 15 2 路肩墙砌 筑 12 3 路床开挖并整理压实 12 采用挖机、压路机 4 块石垫层 15 5 泥结石路面 18 6 浆砌石路墩 10 5 施工总体布置 场内施工道路布置 施工时从进站路口两端同时绕围墙向北侧进行,边施工边向前推进,后部作为向前推进的施工通道。 、电 施工用水、电均从围墙周围的给水管和工地用电线路上搭接。 6 工。乡村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相关推荐
( 3) 贯彻执行质量保证体系。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 经理部全体成员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担负起质量责任。 ( 4) 严格按合同文件规 定工期组织施工,认真按施工组织设计和阶段施工计划安排施工,科学合理地安排利用工期。 ( 5) 自觉遵守关于本工程劳务合作的规定。 ( 6) 做好质量记录工作。 ( 7)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作业,以严格的工艺操作保证工序质量
部要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工作服务水平,促进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各自结合实际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 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步骤 全 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广泛发动,安排部署( 4 月 — 5 月底)。 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动员部署。 各支部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搞好宣传发动。 二是制定活动方案。 支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质量考核标准方法( 35 分) ① 查当月门诊工作:诊疗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首诊负责制、处方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急危重症病例抢救制度、转诊制度等),各项登记做不到扣 2分;处方书写不按处方项目填写少项、无医师签名 ,发现一次扣 2分;不执行基本药物目录和补充药物目录制度,使用目录以外药品扣 2分;门诊抗生素 2联以上连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 20%,做不到扣 2分;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以检查
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事故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续报。 (五)事 故现场及相关的证据应当妥善保护。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简图、或照相摄像,并写出书面记录,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任何人不得破坏现场,毁灭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