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上墙制度及职责大全(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通过医患沟通来化解医患矛盾。 六 、一次沟通解释病人及家属不满意,耐心组织多次进行反复沟通解释。 七 、如多次沟通解释仍不满意,积极引导通过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协商解决。 如不满意,及时引导申请行政调解。 八 、行政调解仍不满意,积极引导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 十 一 、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二、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 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 务科或护理 部。 三、 医 务科 组织学术委员会专 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四、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五、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疗服务部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 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 六、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 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疗服务部提交总结报告,医疗服务部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七、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十 二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确保患者安全规范用血。 二、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 (库 )名称和许可证标记的血 液。 三、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四、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 (急症例外 )。 五、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六、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七、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 4 摄氏度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八、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九、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十、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并查明原因。 十一、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账目清楚,认真 保管,非经院领导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十 三 、分级护理制度 1.特别护理 、 适应对象 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 烧 伤和“五衰”等。 、 护理内容 、 设立专人 24 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 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录单。 、 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 、 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一级护理 、 适应对象 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发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 护理内容 、 每 15~ 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 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 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 、 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3.二级护理 、 适应对象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 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 护理内容 、 每 l 一 2 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 、 按护理常规护理。 、 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病人病情动态及心态,满足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4.三级护理 、 适应对象 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等。 、 护理内容 、 每日两次巡视病人,观察病情。 、 按护 理常规护理。 、 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了解病人的病情动态及心态, 满足其心两方面的需要。 十四 、 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 、 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三 、 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 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四 、 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 23 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十五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一 类: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 简单小型 手术。 二 类: 小型手术及 手术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不大的中等手术; 三 类: 中型手术及一般大型 手术; 四 类: 疑难重症大 手术 及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多科联合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住院医师: 担当一 类手术 的术者 ,二、三类手术 的助手。 主治医师: 担当二 类手术 的术者 , 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 类手术 的助手。 副主任医师: 担当三 类手术 的 术者 , 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可担当四类手术的术者。 主任医师: 担当三、四类手术的术者。 四、 手术 审批权限 一、 二类 手术 :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三、四类手术及 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疗服务部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 ( 1)手术可 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 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 3)高风险手术。 ( 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 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 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十 六 、病历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 三 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三 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 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组成。 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