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国标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内容摘要:

旧图集的 3 种增加到 6 种,增加了 90 度 弯钩、两侧贴焊、螺栓锚头三种构造,这些构造都会在一些构件如柱、梁等节点构造中使用; 大家知道,在钢筋末端配置弯钩和机械锚固是减小锚固长度的有效方式,其原理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弯钩、贴焊锚焊接锚板或锚栓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力。 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保证了钢筋不会发生锚固拔出破坏,这也是根据近年的试验研究,参考国外规范并考虑方便施工,所提出的; 但在实际施工时,要焊接,要人工,要锚固螺栓等,也不一定节省了成本;还会延长工期,到底造价是高是低,还要权衡一下 新规范、图集的修订背 景 总结 1 、钢筋类型变化 2 、保护层 3 、钢筋锚固 4 、机械锚固 下面我们对这一部分做一下总结。 ,新平法取消了 HPB235 级钢筋,替换为 HPB300 级钢筋,并增加了 4中钢筋类型; ,对单肢箍的长度影响很大,且造成多肢箍长度的计算复杂。 ; ,无疑又增大了钢筋计算的工作量;此部分的变化会对整个工程的钢筋计算产生重大影响,只有更好 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变化,才能更好的去算量。 柱构件 ﹥ 柱平法标注简介 ﹥ 柱内布筋分析及各类柱钢筋节点构造 本幻灯片对客户起导学作用、清晰单构件学习内容及顺序 11G1011 柱标注 ,应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 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 KZ框架柱 KZZ框支柱 XZ芯柱 LZ梁上柱 QZ剪力墙上柱 :在框架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压力;将来自框架梁的荷载向下传输,是框架结构中承力最大构件。 :出现在框架结构向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柱的上层变为剪力墙时该柱定义为框支柱,比如商住两用楼。 :它不是一根独立的柱子,在建筑外表是看不到的,隐藏在柱内。 当柱截面较大时,由设计人员计算柱的承力情况,当外侧一圈钢筋不能满足承力要 求时,在柱中再设置一圈纵筋。 由柱内内侧钢筋围成的柱称之为芯柱。 :柱的生根不再基础而在梁上的柱称之为梁上柱。 主要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柱的生根不再基础而在墙上的柱称之为墙上柱。 同样,主要还是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11G1011 柱标注方式 : 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柱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 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 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11G1011 柱箍筋注写方式 ,应在括号中注明核心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如 Φ 10@100/200( Φ12@100 ) 在 03G1011 中是没有对节点核心区的箍筋进行标注规则描述的。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柱插筋 柱墙插筋锚固竖直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 竖直长度 弯钩长度 ≥0 .5laE( ≥ a) 12d 且 ≥150 ≥ aE( ≥ a) 10d 且 ≥150 ≥ aE( ≥ a) 8d 且 ≥150 ≥ aE( ≥ a) 6d 且 ≥150 a 图集通过 hj 判断弯折长度 150。 筏板的受力间距筋一般是 100,150,200,水平和垂直方面交错形成网格,每个网格的大小不超过 200,当网格是 200 的时候,柱插筋弯折 150 插入基础底部,支在底层钢筋网顶面, 75%插筋是不会掉下去的,当网格间距是 150 的时候,弯折 150的时候弯折 15 倍的钢筋直径,是不可能掉到保护层下面 ;。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第 p339 页给出答案,当砼保护层小于 5d 时,在 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需要配置箍筋或横向钢筋,是为了防止保护层砼劈裂时钢筋突然失锚导致房屋倒塌。 柱插筋 计算 条件 11 系新平法 插筋 hjLaE( La) max( 6d, 150) hj ≤ LaE ( La) 15d 箍筋 保护层厚度 5d 不少于两根 保护层厚度 ≤5d 加密(直径 ≥d/4 ,间距 min( 10d, 100)) 剪力墙上柱构造 梁上柱钢筋构造 固部位为梁顶面; ,在梁内设两道箍筋即可; ,在梁的平面外方向应设梁,以平衡柱脚在该方向的弯矩;当柱宽大于梁宽时,梁应设水平腋。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 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底层柱纵筋连接构造 ; 代表楼层净高 、焊接 地下室抗震框架柱纵筋连接构造 ;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 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插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变截面一侧有梁构造 ,新图集说明变截面有梁或无梁; 变为。 变截面一侧无梁构造 区梁分有梁无梁,更安全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插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上下层纵筋变化构造 *lae 改为 ,重量大,伸入下层后,会安全 ,柱越往上,承受的力越小,因此配筋会少 上下层纵筋变化构造 ,但节点区为非连接区。 多出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 ,主要是为了加强嵌固部位。 ≥laE 时,则将柱纵筋伸至柱顶截断;当伸至柱顶 laE 时,则将柱纵筋伸至柱顶弯折 12d 即可。 、节点关联体,强调柱纵筋一定要伸至柱顶高度。 柱 柱钢筋生根构造 底层钢筋构造 中间层钢筋构造 变截面钢筋构造 插筋构造 钢筋变化钢筋构造 顶层钢筋构造 箍筋构造 边角柱柱顶构造 A 1. 在承受以静力荷载为主的框架中,顶层端节点处的梁、柱端均主要承受负弯矩作用,相当于 90 度的折梁。 当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匹配时,可将柱外侧处于梁截面宽度内的纵向钢筋直接弯入梁上部,做梁负弯矩钢筋使用。 边角柱柱顶构造 B 设在节 点外侧和梁端顶面的带 90 度弯折搭接做法使用于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不致过多的民用或公共建筑框架。 其优点是梁上部钢筋不伸入柱内,有利于在梁底标高处设置柱内混凝土的施工缝。 边角柱柱顶构造 C 边角柱柱顶构造 D 边角柱柱顶构造 AD 如何选用 A、 B、 C、 D 应配合使用, 节点 D 不应单独使用(仅用于未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锚固) 65%。 可以选择 B+D或 C+D 或A+B+D 或 A+C+D 的做法; ,顶层端节点处的梁、柱端均主要承受负弯矩作用,相当于 90176。 的折梁。 当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匹配时,可将柱外侧处于梁截面宽度内的纵向钢筋直接弯入梁上部,作梁的负弯矩钢筋使用。 也可使梁上部钢筋与柱外侧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区域搭接;。 对于 B、 C、 D 为设在节点外侧和梁端顶面的 带 90176。 弯折搭接做法适用于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不致过多的民用或公共建筑框架。 其优点是梁上部钢筋不伸入柱内,有利于在梁底标高处设置柱内混凝土的施工缝; ,当梁上部和柱外侧钢筋的配筋率过高时,将引起顶层端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压破坏,故对相应的配筋率作出了限制; 边角柱柱顶构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