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用 ,连 续将污泥排出池外贮泥池内。 (16) 草图: 普通曝气池: 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及曝气池的运行方式 (1) 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 原污水的 5BOD 值 0S 为 (加权平均后),经初次沉淀池处理, 5BOD 按降低 30%考虑,则进 入曝气池的污水,其 5BOD 值 aS 为: aS =( 130%) =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 BOD5值 175  式中, eC —— 处理水中悬浮固体 浓度,取值为 30mg/L; b —— 微生物自身氧化率,一般介于 ~ 之间,取值 ;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19 aX —— 活性微生物在处理水中所占比例,取值。 L/mg....B O D 6773040090175  处理水中溶解性 5BOD 值为: 30- = mg/L 那么,去除率为: (2) 曝气池的运行方式 在本设计中应考虑曝气池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即:以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为基础,又可按阶段曝气系统和再生 曝气系统运行。 曝气池的计算与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1) 5BOD — 污泥符合率的确定  fSKN es 2 式中, sN —— 5BOD — 污泥符合率 [kg 5BOD /(kgMLSS d)]; 2K —— 有机物最大比降解速度与饱和常数的比值,一般采用 ~ 之间; f —— MLVSS/MLSS 值,一般采用 ~ ; eS —— 处理后出水中 5BOD 浓度( mg/L),按要求应小于 25 mg/L;  —— 5BOD 的去除率。 设计中取 2K =, eS =25 mg/L, f =,  =86% sN kg 5BOD /(kgMLSS d) (2) 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   SVIRrRX   1 10 6 式中, X —— 混合液污泥浓度( mg/L); R —— 污泥回流比,一般采用 25%~ 75%; r —— 系数; SVI —— 污泥容积指数,根据 sN ,查图得 SVI =120。 设计中取 R =50%, r =   L/mgL/mg. ..X 3 3 0 03 3 3 3120501 102150 6  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20 (3) 确定曝气池的容积 XNQSV s a 式中, V —— 曝气池有效容积( 3m ); Q —— 曝气池的进水量( 3m /d); aS —— 曝气池进水中 5BOD 浓度( mg/L)。 设计中Q =150000 3m /d, aS = mg/L (4) 确定每组曝气池容积 设 4 组曝气池,每组容积为 NVV1 式中, 1V —— 每组曝气池容积( 3m ); N —— 曝气池组数(组)。 31 mV  (5) 每组曝气池面积 HVF 1 式中, F —— 每组曝气池表面积( 2m ); H —— 曝气池的有效水深( m)。 设计中取 H = 210174 mF  (6) 曝气池长度 BFL 式中, L —— 曝气池长度( m); B —— 曝气池宽度( m)。 设计中取 B =, HB ,介于 1~ 2 之间,符合规定。 mL 7  , BL 10,符合规定。 曝气池共设 6 廊道,则每条廊道长 1L 为 m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21 mLL 0361  ,设计中取 34m。 (7) 曝气池总高度 hHH  式中, H —— 曝气池总高度( m); h —— 曝气池超高( m),一般采用 ~。 设计中取 h = mH  进出水系统 (1) 曝气池进水设计 初沉池的出水通过 DN1400mm 的管道送入曝气池进水渠道,然后向两侧配水,污水在管道 内的流速 214dQv s 式中, 1v —— 污水在管道内的流速( m/s); sQ —— 污水的最大流量( s/m3 ); d —— 进水管管径( m)。 设计中取 d =, sQ = s/m3 smv / 21   最大流量时,污水在渠道内的流速 12 NbhQv s 式中, 2v —— 污水在渠道内的流速( m/s); b —— 渠道的宽度( m); 1h —— 渠道内的有效水深( m)。 设计中取 b =, 1h = smv /  曝气池采用潜孔进水,所需孔口总面积 3NvQA s 式中, A —— 所需孔口总面积( 2m ); 3v —— 孔口流速( m/s),一般采用 ~。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22 设计中取 3v = 0 mA  设每个孔口尺寸为 ,则孔口数 aAn 式中, n —— 孔口数(个); a —— 每个孔口的面积( 2m )。 n 个 (2) 曝气池出水设计 曝气池出水采用矩形薄壁堰,跌落 出水,堰上水头  gmbQH 22 11 式中, 1H —— 堰上水头( m); 1Q —— 曝气池内总流量( s/m3 ),指污水最大流量和回流污泥量之和; m — — 流量系数,一般采用 ~ ; 2b —— 堰宽( m),一般等于曝气池宽度。 设计中取 m =, 2b = mH % 321   每组曝气池的出水管管径 DN1000m,管内流速 214 4NdQv s 式中, 4v —— 每组曝气池出水管管内流速( m/s); 1d —— 出水管管径( m)。 设计中取 1d = smv /66 08  四条出水管汇成一条直径为 DN1500mm 的 总管,送往二次沉淀池,总管内的流速为。 (3) 曝气池的平面计算草图如下: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23 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本设计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1) 平均时需氧量的计算 vr VXbQSaO 2 式中, 2O —— 混合液需氧量( kg/d) ; a —— 活性污泥微生物每代谢 1kg 5BOD 所需氧气( g) ,取 ; Q —— 污水平均流量( d/m3 ) ; rS —— 被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 mg/L) ; b —— 每 1kg 活性污泥每天自身氧化所需要的氧气( kg) ,取 ; V —— 曝气池容积( 3m ) ; vX —— 挥发总悬浮固体浓度 (g/L)。 hkgdkgO /  (2) 最大时需氧量的计算 根据原始数据 K=,代入各值   hkgdkgO /  (3) 每日去除的 5BOD 值   dkgB O D r /1 9 87 51 0 00 5 00 0 0  (4) 去除每 kg 5BOD 的需氧量 522 / k gB O Dk gOO  (5) 最大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之比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24   65 482m a x2 OO 供气量的计算 采用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敷设于距池底 处,淹没水深 ,计算温度定为 30℃。 查表得:水中溶解氧饱和度   L/ 17920  ;   L/ s 63730  (1)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计算,即: H..Pb 35 1089100 1 31  代入各值,得  P...P b 535 10405141089100131 (2) 空气离开曝气池面时,氧的百分比计算,即:    %EEOAAt 1 0 012179 121   式中, AE —— 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对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取值 12%。 代入 AE 值,得:    %.%..O t 431810012020179 120201   (3) 曝气池混合 液中平均氧饱和度(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计算,即:     42100 2 62 56 tsTsb Q. PCC 最不利温度条件,按 30℃考虑,代入各值,得:   L/mg.....C Tsb 54842 4318100262 104051637 55   (4) 换算为在 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计算,即:     20200 0 2 41 TTsbs .CCa RCR  设计中取 a =,  =, C =,  =;代入各值,得:     hkgR / 20300   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为: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25       hkgR / 2030m a x0    (5) 曝气池平均池供气量计算,即: 0  As ERG 代入各值,得 hmG s / 3 (6) 曝气池最大时供气量   hmG s / 0 3m a x  (7) 去除每 kg 5BOD 的供气量: 53 / 98 7 5 66 8 5 k gB O Dm 空气 (8) 每 3m 污水的供气量 污水空气 33 m/ m (9) 本系统的空气总用量 除采用鼓风曝气外,本系统还采用空气在回流污泥井提升污泥,空气量按回流污泥量的 8 倍考虑,污泥回流比 R 取值 50%,这样,提升回流污泥所需空气量为: hm /2 50 0 024 1 50 0 3 二沉池 辐流沉淀池是利用污水从沉淀池中心管进入,沿中心管四周花墙流出。 污水由池中心四周辐射流动,流速由大变小,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沉淀池底部,然后用刮泥机将污泥推至污泥斗排走,或用吸泥机将污泥吸出排走。 辐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中心 管、穿孔花墙、沉淀区、出水装置、污泥斗及排泥装置组成。 设计计算: (1) 沉淀池表面积 03600NqQA  式中, A —— 单池表面积( 2m ); Q —— 设计流量( s/m3 ); N —— 沉淀池的组数(组); 0q —— 表面负荷 [ /m3 ( hm2 )],一般采用 ~ /m3 ( hm2 )。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26 设计中取沉淀池的表面负荷 0q =1 /m3 hm2 87 314 3 60 00 mA  (2) 沉淀池直径 AD 4 式中, D —— 沉淀池直径( m)。 mD 8 7 34   (3) 沉淀池有效水深 tqh  02 式中, 2h —— 沉淀池有效水深( m); t —— 沉淀时间( h) ,一般采用 ~ 2h。 设计中取沉淀时间 t = mtqh 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进水悬浮物浓度 C0 为 ,出水悬浮物浓度 C1 为按 50%算,初沉池污泥含水率p0=97%,污泥容重取 r=1000kg/m3,取贮泥时间 T=4h,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     33010m a x 125434101 5 0 0 0 0100 100 mtnpCCQW    式中: 0C1—— 是进水与沉淀出水的悬浮物浓度; 0p—— 污泥含水率。 —— 的容重,因为污泥含水率在 95%以上,所以可以取 1000kg/3m (5) 污泥斗容积 i 污泥斗的容积 辐流沉淀池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池底做成 5%的坡度,刮泥机连续转动将污泥推入污泥斗,设计中选择矩形污泥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