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温湿度传感器内容摘要:

: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 输出。 红外发射电路 8 常用的红外遥控器的输出都是用编码后串行数据对 38~ 40kHz的方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而产生的。 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 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 1. 以脉宽为 、间隔 、周期为 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 0”; 2. 以脉宽为 、间隔 、周期为 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 1”。 上述“ 0”和“ 1”组成的 32 位二进制码经 38kHz 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然后再通过红外 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 红外遥控器编码常用格式为连续的 32 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 16 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红外遥控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 后 16 位为 8 位的操作码和 8 位的操作反码,用于核对数据是否接收准确确。 根据红外编码的格式,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发送 9ms 的起始码和 的结果码。 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如下图 31 所示: 图 31 串行数据波形编码 9 红外发射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截至从而实现红外发射管的数据发送,红外发射电路图如图 32 所示: 图 32 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接收电路 接收方使用 TL0038 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进行接收解码,当TL0038 接收到 38kHz 红外信号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否则为高电平。 所以发射电路发送红外信号时,参考上面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图,在低电平处发送 38kHz 红外信号,高电平处则不发送红外信号。 10 红外接收电路图,通过红外接受管接收从外部接收到的信号,并通过 P 口将数据传送给单片机,红外接收电路图如图 33 所示: 图 33 红外接收电路图 键盘及显示电路 主机系统采用 LCD 屏显示温度与湿度的参数,并且通过独立式的按键选择实时检测的多路温湿度数据其中的一路。 从机也采用 LCD显示数据。 图 34 键盘及显示电路 11 语音播报电路 当键盘选择一路需要查看的温湿度检测时,从机向主机发送所需的温湿度参数,当打开语音播报键时,语音电路会播报温湿度值各是多少。 因此不仅主机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实时的温湿度参数,也可以通过语言播报听到。 语音提示 电路以 单片 20s 高保真语音录放芯片 ISD1420 为核心,具体应用电路如 34 所示。 单片机 通过 并行通信控制 ISD1420 和 中功率高保真功率放大集成电路 TDA2030 实现语音播报。 图 34 ISD1420应用电路 12 第 四 章 软件设计 主机程序 主机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和一个中断服务程序。 主程序流程如图41 所示,主要是实现温湿度数据的接收、显示,并通过液晶屏显示温湿度。 图 41 从机主程序流程图 开始 初始化 某路温湿度采集 发送数据 收到信号 N Y 13 从机程序 从机程序主要由一 个主程序构成。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 42 所示。 主要是实现数据的收发以及温湿度数据的采集。 图 42 主机主程序流程图 开始 初始化 启动检测 N 1 路按下 2 路按下 Y 提取 1 路数据 提取 2 路数据 Y N N 显示温湿度 语音键按下 Y 语音播报 14 总 结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 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以一种提高。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 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 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就时的喜悦,这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虽然这个设计做得还有缺陷,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中,还深深体 会到交谈和相互讨论的重要性。 与老师的交谈,可以把握工作的方向;与同学讨论,可以获得新的方法。 只有思想和信息的传递,毕业设计才可能完成。 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 15 参考文献 [1] 谢光忠、蒋亚东等 . 温湿度智能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研制 :传感器技术 2020,4. [2] 丁元杰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3] 喻评,郭文川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4] 李刚 .51 系列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技巧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社 .2020. [5] 余永权 .MCS51 系列单片机应用技术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 出版社 .2020. [6] 刘勇 .数字电路 .北京 电 :子工业出版社 .2020. [7] 王法能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简明修订版)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0. [8] 赵伟军 .PROTEL 99 SE 教程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9] 黄 强 .模拟电子技术》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0. [10] 徐正惠 ,胡海影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训教程 .北京: 京科学出版社 .2020. [11] 陈晓文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北京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20. 16 附录 一 从机 电路图 17 附录二 从机电路图 18 附录 三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c(x) (x*120200/120200) /////////////////////////////////////////////////////////// sbit Ir_Pin=P2^4。 //定义红外接收管脚 unsigned char Ir_Buf[4]。 //用于保存解码结果 /////////////////////////////////////////////////////////// sbit P3_4=P3^4。 //定义红发射管脚 static bit OP。 //红外发射管的亮灭 static unsigned int count。 //延时计数器 static unsigned int endcount。 //终止延时计数 static unsigned char flag。 //红外发送标志 uchar iraddr1。 //十六位地址的第一个字节 uchar iraddr2。 //十六位地址的第二个字节 ////////////////////////////////////////////////////////// unsigned char table[]={ 5 }。 unsigned char num[]={0123456789ABCDEF}。 /////////////////////////////////////////////////////////// /*主从机红外通信协议:一次传送共 4 个字节数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