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调整完毕,重新检查两标准蓄热室是否一致,如确认一致,即进 行全炉吸力的测量调节工作。 首先用废气瓣的调节翻板,各蓄热室下降气流与标准蓄热室下降气流的相对值调节为零。 测量各蓄热室上升气流与标准蓄热室上升气流的相对值。 如上升气流相对值在177。 2Pa 以内时可不复查,如发现有个别相对值在177。 2Pa以上时,须对此相邻之下降气流蓄热室进行复查和对基本设备进行检查。 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0 如基本设备正常则调节相邻蓄热室下降气流相对值在177。 3Pa 以内,以保持上升气流吸力合乎规定。 调节后记录各废气瓣翻 板开度。 : 调标准蓄热室吸力时禁止加减流量和吸力,并与交换机工和测温班长保持联系。 调节吸力时看火孔应全部关闭,煤气加减旋塞应全部打开。 大风天气,蓄热室温度紊乱,推焦不正常和炭化时间延长时不宜调节蓄热室吸力。 在调节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吸力表的水平和零点位置。 如发现异常情况,首先要检查基本设备是否正常,上升管是否打开,仪表及测压工具是否好用等,在确定无误后再调节插板。 废气瓣翻板 平均开度应当固定,当在调节过程中发现只关(或只开)的现 象,应立即检查标准是否正常及时处理。 : 炭化室底部压力应在吸气主管正下方的炭化室机侧测量。 测压管在装煤后上好炉门而上升管尚未关闭前插入,插入时先用铁钎将煤饼打个洞,在铁管中插入大小相称的铁丝与铁管一起插入煤中,插完后把铁管的中煤掏出,并在测压管端堵石棉。 将测压管插入炉门上的测量孔中,该孔应距炉底 300mm,将管的一端斜插入炭化室内,插入深度与炉门砖内距离 250— 300mm 处。 在出焦前半小时通透测压管,用斜型压力 计测量炭化室底部压力,同时测量相应的集气管压力,首先测出集气管压力为零时的炭化室底部压力,然后将集气管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1 压力按规定177。 2Pa,每 10Pa 换次调节测量炭化室底部压力波动情况。 测完后拔出铁管堵上测压孔丝堵。 集气管压力必须保证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的压力在 0— 5Pa 范围内。 测压时禁止打开上升管和消烟除尘孔盖。 : 检验好斜型压力计,准备好 ¢ 12mm 长 1200mm 铁管及胶管。 测量应在不出炉或检修时间进行。 按直行温度测量方法测量。 将胶管一端与铁管连接好,另一端与斜型压力计负端连接,于交换后 5 分钟从交换机端开始,将铁管依次插入下降气流标准火道内,连续两个交换测完。 测量时,要有专人拿胶管,以免被消烟除尘孔盖和看火孔 盖烧坏。 用斜型压力表在标准蓄热室及相应的燃烧室内测量以下五点: 废气瓣的测压管由二叉部插入,其深度由蓄热室封墙内壁算起 50— 100mm,蓄热室顶部测 压管长 ,插入测压孔中,其深度由内壁算起 500mm600mm,看火眼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各插测压管一根。 交换后 5 分钟开始测量五点压力,三台斜型压力计在同一时间同时读数 ,同时做好记录。 每换向一次共记录六次,取平均值,相反气流方向在相邻两个交换内测完,两侧压力点应在 2 小时内测完。 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2 在测量五点压力时间内禁止改变加热制度。 : 每个蓄热室内格子砖阻力应在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操作时,用斜型压力计测定蓄热室顶部与底部小烟道之间的压力差。 准备两根长胶皮管,第一根之一端连接压力计之“十”端,另一端连接 长之测压管,插入蓄热室顶部测压孔中,离封墙内壁 500mm— 600mm。 压力计显示的读数,即为蓄热室格子砖的阻力值(相对值)。 测量阻力时禁止改变加热制度,同侧阻力应在相邻两个交换内测完,两侧阻力应在四小时内测完。 测完后换算出各点压力,绘制五点压力曲线,并记录当时加热制度。 煤气横管清扫:。 卸下横管机侧端堵,用压缩空气从后堵插入横管内,从焦侧至机 侧依次扫除管内灰渣。 吹扫灰渣时可用铜锤敲击横管。 ,检查前后封闭是否严密。 小支管的清理。 更换孔板 : 关闭需要更换号的加减 旋塞。 松开孔板盒盖顶栓,取下手柄上的螺栓,扳开手柄, 打 开压盖。 取出弹簧夹和孔板。 将弹簧夹上的焦油清扫干净。 将弹簧夹和新孔板放入孔板盒内。 检查胶垫不完整进行更换。 盖上压盖, 扳 上手柄,将手柄螺丝穿好。 盖上压盖顶丝,开正加减阀。 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3 检查并确认不漏气 ,将更换孔板型号上帐。 清扫小孔板 : 将加减 旋塞 关死,打开要清扫号的丝堵,对小孔板进行清扫。 堵好丝堵,开正加减阀。 更换小孔板 : 测量新孔板内径是否符合需要。 关闭加减 旋塞 ,用管钳将煤气支管上的接头(内装小孔板)松开,取出小孔板,换上新的小孔板并测量原孔板内径。 上好新的小孔板,用管钳紧好接头 (丝堵) ,开正加减 旋塞 ,在该排上升时,检查并确认以示漏气。 填写原始孔板记录。 处理交换考克着火 : 带活口扳手 10 寸或 12 寸即可,棉 布 和二硫化钼。 先将着火炉号的加减旋塞关闭,再用扳手拧下交换旋塞的弹簧压盖,放到煤气管道上。 两手一前一后向里推交换旋塞 并 取下,用棉 布 擦干净考克芯,再均匀的抹上二硫化钼。 按卸下的方式再安上 (注意旋塞 除 炭口位置;上升、下降 )。 最后 打 开加减 旋塞 ,到炉顶看火焰燃烧情况。 清洗交换 旋塞 : 准备 柴油 、二硫化钼、扳手,在下降侧进行。 交换后关闭加减 旋塞 , 卸下压 弹 簧用的螺丝,取下垫圈,弹簧和板把。 按顺序 取出阀芯 用柴 油清洗 , 油污 、 焦油等 用棉布 擦净; 清洗阀体外壳和除炭孔。 均匀地将黄油抹在阀芯上,按照原样装好阀芯,安装扳把调整弹簧螺丝,防止过松或过紧。 检查无误时,打开加减 旋塞 于上升汽流时检查并确认不漏气。 清理现场卫生, 随后在上升时到炉顶看火。 清扫加减 旋塞 : 关闭加减 旋塞 ,另一人平拿木棍(铜棍),外缠棉 布 堵住阀口,透 通 阀及短管。 木棍(铜棍),小阀芯孔截面透 通 时人应站在侧面,防止煤气中毒。 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4 清扫完后,退出 木棍 , 关闭加减 旋塞 ,安装出管 ,随后打开加减 旋塞 ,检查法兰并确认不漏气。 禁止相邻 旋塞 同时进行清扫。 地下室煤气管道漏气和着火处理。 先找出漏气地点迅速用石棉绳、黄泥等堵住裂口。 如堵不住可稍降低管道煤气压力,但不得低于 500Pa, 如仍不见效,须停止加热, 向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再进一步降低煤气压力( 100200Pa)然后进行堵塞,煤气管道着火时,一定要保持管道正压,使用蒸汽或灭火器材灭火。 若横管着火,应立即关死加减阀,着火时,禁止全部隔断煤气来源,以防止回火爆炸。 横管压力测量 用斜型压力计在横管的机、焦侧测压处同时测量上升时横管内的机、焦侧煤气压力。 交换后 5 分钟从第一排开始测量,测量时首先调准压力计的零点, 将压力计正压端连接到横管机侧的测压孔 处 ,测出机侧压力,再将压力计的负压端连接到横管焦侧的测压孔 处,测量出机焦侧的压力差, 并换算出焦侧实际压力,做好记录。 原则上机焦侧及同排 A、 B 管压力应保持基本相等, 如测量时发现机焦侧压力差过大, 则表明横管内有堵塞现象或横排孔板 排列不合理等现象 ;如测量时发 现 A、B 管压力相差过大,则表明孔板直径不相等 ,或交换旋 塞上部及加减旋塞有堵塞现象,测量后应根据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应在相邻 两个交换内完成 同排(炉) A、 B 管的测量工作,为测量效果准确、可靠,在测量期间,各压力、吸力应保持稳定,不应有较大波动。 测量时应保持地下室通风良好,防止因煤气泄漏而造成事故发生。 蓄热室清扫: 清扫操作要在下降气流时进行。 清扫前应检查吹风管,各接头连接是否良好,确认后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扫。 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5。 ,严禁隔墙吹 扫以免将砖缝吹漏。 清扫前应与交换机工联系好,一个蓄热室最好在一个交换内完成,交换前一分钟停止清扫。 ,适当调节,避免温度惰性。 影响空气预热效果。 ,在上升气流时用工具扒出。 工艺检查制度 序号 项 目 周 期 备 注 1 横排温度测量与调节 每月二次 两炉均在十天内测完。 2 炉头温度测量与调节 每月两 次 3 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 每月一次 焦炉煤气加热 4 小烟道温度测量 每月一次 5 炭 化室墙温度测量 半年一次 6 炉项空间温度测量 每月一次 每季度一次 7 焦饼中心温度测量 每月一次 每季度一次 8 冷却温度测量 每年二次 9 蓄热室顶部吸力测量与调节 每月一次 10 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与调节 半年 11 看火孔压力测量 每月一次 12 五点压力测量 一年 13 蓄热室阻力测量 一年 14 废气分析 每周三次 16 煤气横管清扫 每年二次 根据堵管情况 17 煤气喷嘴及支管清扫 视温度情况 根据温度情况 18 砖煤气道及底堵清扫 每月二次 根据温度 情况 19 交换考克加减考克及法兰试漏管试漏 三月一次 每月一次 焦炉加热均匀性检查: 2M ( A 机 +A 焦 ) K 均 = 2M 式中 M—— 焦炉燃烧室数; 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6 A 机 —— 机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177。 20℃ (边炉177。 30℃ )的个数; A 焦 —— (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177。 20℃ (边炉177。 30℃ )的个数; 计数时应将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K 均≥ ; K 安≥ 测 温工操作技术规程 一、 操作: 1 直行温度 测量 直行温度的测量与调节,是指导焦炉温度的主要控制项目,选择第 7 火道和第 22 火道作为标准火道。 直行温度于交换后 5 分钟起 , 由交换机室端的焦侧开始测量,在两个交换时间内全部测完。 在测量时,保证读数准确,并且看火孔盖要随测随打开,测完立即盖上,一次打开的看火孔不得超过 5 个,要注意防止煤粉掉入立火道内。 每间隔 2 小时测量一次直行温度,测温时间应固定;并换算成交换后 20 秒的温度。 一个巡回测量时间控制在 56 分钟。 每分钟应保持测量相同数目的立火道,两个交换测完全炉 , 最高不得超过 1450℃。 昼夜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直行昼夜平均温度均匀系数 (K 均 )来考核。 2M ( A 机 +A 焦 ) K 均 = 2M 式中 M—— 焦炉燃烧室数; A 机 —— 机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177。 20℃ (边炉177。 30℃ )的个数; 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7 A 焦 —— (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177。 20℃ (边炉177。 30℃ )的个数; 计数时应将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K 均≥ ; K 安≥ 昼夜直行平均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 K 安 考核。 2N( A 机 +A 焦 ) K 安 = 2N 式中 N—— 昼夜内直行温度的测定次数; A 机 —— 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177。 7℃的次数; A 焦 —— 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177。 7℃的次数; 处于下列情况要调节直行温度: A 、 事故 停止出焦。 B、 煤气发热量和煤气温度改变。 C 、 结焦时间改变。 D、 装炉煤水分改变。 E、 个别炉室延长结焦时间或发生高温事故及个别 火道 温度过低时,可调节个别炉号。 F、 非特殊情况,采用关加减考克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温度 , 所有关加减考克的炉号,必须记录其闭开的起止时间与原因,并将情况交待给下一班和通知白班调火组。 G、 每次调节后,必须检查火焰情况,不达到要求应继续调节,直到合适为止。 2 特殊操作 A 困难推焦 1) 立即测量该炭化室两侧燃烧室的横墙温度,并记录温度和测量时间,查明原美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8 因自行处理,并记录处 理的情况。 2) 如某些炭化室需延长结焦时间时,有关燃烧室要每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检查,炉温过高可采取间断加热控制,不准发生高温事故。 3) 经查明难推焦的原因,不是因温度影响的应检查装煤孔是否堵塞,炉墙是否结炭和变形以及推焦操作方面是否有问题。 B 炉温过高时 1) 个别炉号的温度超过平均温度177。 20℃以上,或全部平均温度超过标准温度177。 7℃以上时,须找出原因,进行调节。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