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技术规范sl-20xx条文说明内容摘要:
象有特殊需要,经过论证并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表 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或降低。 根据国标《防洪标准》 (GB50201)有关规定的精神,对于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军事基地、设施和特殊科研基地、设施以及对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十分巨大的防护对象,可适当提高防护标准;而对于防护区内的人口密度不大、工农业产值相对较低或多属临时性过渡性的设施 和工程等,可适当降低其防护标准;此外对于经济条件暂时有困难的地区,可分期实施,逐步达到要求标准。 总之,工程等别的划分,取决于工程破坏溃堤后给防护对象所带来的损失程度,损失较大的,要求的工程等别也相应较高。 我国沿海的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历年来在台风袭击下,溃堤的事例时有发生。 1997 年第 11 号台风在浙江登陆,对浙江及其以北直至渤海湾沿海地带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和损失,此后有的省市已开始对原有地方性海堤技术条例中的工程等别划分和设计标准进行修订。 本规范规定 一个工程等别只有一种防洪防潮标准 ,参照国标《防洪标准 》(GB50201)中的城市等级 (见表 1)作为工程等别划分的基础。 关于不同工程等别所防91 护的城市、工业开发区重要性指标与《防洪标准》 (GB50201)相同,关于不同工程等别防护的耕地及养殖、高新农业基地规模指标则系在参考《防洪标准》 (GB50201)同时考虑历年来某些地方标准实践经验和国民经济形势发展的基础上制订的,见表。 表 1 《防洪标准》 (GB50201)有关规定 项 目 城市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防护对象:城市(重要性) 非农业人口(万人) 设计重现期(年): 潮位 特别重要 ≥ 150 ≥ 200 重要 150~ 50 200~ 100 中等 50~ 20 100~ 50 一般 ≤ 20 100~ 50 防护对象:乡村耕地(万亩) 人口(万人) 设计重现期(年): 潮位 ≥ 300 ≥ 150 100~ 50 300~ 100 150~ 50 50~ 30 100~ 30 50~ 20 30~ 20 ≤ 20 ≤ 20 20~ 10 滩涂治理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按其作用和性质分成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永久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性建筑物三种。 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指海堤、挡潮闸、排涝闸等;永久性次要建筑物指 高滩副堤、隔堤等;临时性建筑物指堵口分流闸、截流堤、围堰等。 其级别根据滩涂治理工程的等别和建筑物的种类确定。 本条是按《防洪标准》 (GB50201)中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等别和级别有关规定制订的。 设计标准 海堤工程的设计标准与建筑物的级别有关,海堤是滩涂治理工程中的永久性主要建筑物,其级别按本规范表 规定,与滩涂治理工程的等别相同。 本规范根据滩涂治理工程的特点,参照国家《防洪标准》 (GB50201)和部分地方标准,制订了海堤工程设计标准如表。 表 中的设计潮位 与设计波浪数据是确定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主要建筑物高程及断面尺寸的基本依据。 1~ 3 级建筑物必需根据系统的实测资料进行设计,如无系统实测资料则应进行专题论证。 对 5级建筑物,在无系统实测资料且又不能用相关分析方法取得数据时,允许采用历史最高潮位进行设计。 设计潮位与设计波浪的频率组合问题,部分地方标准中采用同频率组合,虽然最大波高与最高潮位时的水深有某种相应性,但实际情况中并非设计高潮位必然与同频率的设计波浪相遇,本规范采用设计波浪与设计高潮位的下限同频率组合。 本规范采用设计一级标准,不再考虑校核标准。 对于允许越浪的情况,设计中波浪爬高累积频率取值规定不大于 13%,主要根据越浪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来确定。 本条对海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规定系根据我国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经验,92 并参照有关规范而制订的。 影响海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值的因素较多而且复杂,除本规范已提及的计算方法以及强度指标和建筑物级别外,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还有不少因素,诸如不同土层处理方法不同、试验结果取值不同 (取峰值、或取 峰值, 峰值等 )、多件试验数据处理方法不同 (算术平均值、小值平均值或最小值等 ),也可能导致不同安 全系数计算结果,因此本条规定为最低值。 龙口堵口是海堤施工中的一个过程,其有关建筑物是为堵口施工服务的,其设计标准按临时建筑物选定。 围区的排涝设计标准,根据多年来滨海地区的实践表明,最不利的排涝条件,对某些地区而言,并非都发生于设计洪水与最高潮位的潮型相遇时,而是发生于设计洪水与最高低潮位的潮型相遇之时,故应经过计算比较,取其中最为不利者作为设计依据。 本条规范所采用的设计暴雨历时,系考虑滩涂治理工程所遭遇的最大洪水多系台风暴雨所造成,而台风暴雨的特点是历时较短,强度较集中, 故本规范规定设计暴雨历时采用最大 24 小时或三日暴雨。 至于设计排洪历时则取决于防护区允许淹没程度,不同的防护对象,其所能承受的淹没深度和时间皆有所不同,应经过分析论证后确定。 93 4 设计基本资料 一般规定 ~ 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规划设计所需的基本技术、经济资料涉及面广,本章中提出的资料并非每个设计阶段和不同的工程等别皆属必需,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选定。 水文、气象 降水资料中的短历时指 12 小时。 围区上游的流域特征主要指流 域面积、地形、土壤、植被、主河道长度及比降等;径流特征指上游河段水文测站的暴雨水位流量过程、洪峰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以及历史最高洪水位。 潮汐资料中的历史最高潮位,应在工程所在地进行必要的调查、访问,了解历史上发生过的台风、暴潮情况和水位痕迹,通过测量取证,求得历史最高潮位。 各种潮位的特征值指最高潮位、平均高潮位、平均潮位、平均低潮位、最低潮位、最高低潮位。 潮差的特征值指最大、最小、平均潮差。 流速、流向的特征值指大、中、小潮期的涨、落潮流速、流向。 潮位逐年的系列要求大于 20a。 设计需要的典型潮位过程线系用于排涝及堵口的水力计算。 取得的方法是以一定设计标准的特征潮位 (如最高潮位、最高低潮位等 )为控制潮位,在实测潮位过程资料中选择其特征潮位与控制潮位相同或相近者即可作为设计需要的典型潮位过程线。 风速资料如为陆上气象台站观测值,应换算为工程所在地海面上 10m 高程处自记十分钟平均的风速值。 泥沙资料指海水含沙量及其沿深度垂线上的分布情况。 水质分析中的重金属主要为汞、铜、铅、锌、镉等,其他的重金属元素可视需要而定。 工程地质与土壤 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的岩基闸址应有基岩性状、断层节理裂隙、破碎带等情况资料,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主要包括: 1 天然含水量ω 0(%); 2 密度:湿ρ 0、干ρ d(g/cm3); 3 天然孔隙比 e0; 4 饱和度 Sr (%); 5 液性指数 IL; 94 6 塑性指数 IP; 7 液限ω L (%)、塑限ω P (%); 8 土粒比重 Gs; 9 土粒组成 (%); 10 渗透系数:垂直 kv 、水平 kH (cm/s); 11 压缩系数 a12(MPa1); 12 固结系 数: Cv (cm2/s); 13 压缩模量: Es12 (MPa); 14 抗剪强度:直剪 C(kPa)、φ (176。 ); 三轴不排水剪 Cu (kPa)、φ u (176。 ); 三轴固结不排水剪 Ccu(kPa)、φ cu(176。 ); 15 无侧限抗压强度:原状 qu(kPa); 重塑 39。 uq (kPa); 灵敏度 St; 16 静力触探贯入阻力 Ps 、 qc(MPa)、侧壁阻力 fs(kPa); 17 动力触探 N(击数 ); 18 承载力 R(kPa); 19 十字板剪切斜率成果 S(kPa)。 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堤线钻孔的间距,可行性研究阶段沿海堤轴线可取300m~ 1000m,初步设计阶段可取 200m~ 500m,对堤线较短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段,应根据需要增加钻孔,堵口段一般宜有钻孔,钻孔数可视口门宽度和具体地形地质条件而定。 堤线横断面的钻孔间距以 50m~ 100m 为宜,上下游钻孔的范围应视情况以不少于 100m~ 200m 为宜。 Ⅴ等工程如以十字板测试为主时其间距可视地形地质条件而定,需要时可按钻孔间距适当加密。 静力触探孔多与钻孔孔位交叉布置,故其间距一般与钻孔间距相同。 土壤的物理性质指标应有粒径、颗粒级配组成及相应的土种名称。 化学性质指标应包括全盐含量、 PH 值、有机质含量。 建筑材料 代表天然建筑材料质量的性状与物理力学指标是指:石料应有名称、容重、比重、硬度、风化程度等指标; 95 砂砾料应有容重、比重、含泥量、颗粒级配组成、渗透系数、自然休止角等指标;土料应有含水量、密度、孔隙比、渗透系数、抗剪强度、颗粒级配组成等指标,可根据粘性土与砂性土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分别选择必要的指标。 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是滩涂治理和海 堤工程建设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重要前提,应进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资料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的数据。 区域经济概况的内容是指区域面积、人口、耕地、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及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及其他有关特征指标。 各主要行业一般是指工业、农业、养殖业、盐业、林业、电力、航运交通、水资源开发利用,城镇建设及旅游等,根据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项目的开发目标,对国民经济概况和主要行业状况的资料选择应有所侧重。 工程建设开发中有关生产成本、产量和效益等方面的当地基本经济指标主要有: 1 滩涂治 理和海堤基建工程 (包括围涂基建、配套基建、生产性基建 )的当地人工单价和各种补贴标准; 2 当地供水、供电、通讯的费用标准; 3 各种主要建筑材料 (土、沙、石、土工合成材料、水泥、钢材、木材、毛竹、柴油、汽油、铁件等 )及金属结构设备的地方价格; 4 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各经济开发目标 (如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 )的生产成本组成、生产效益 (销售收入 )和税收等。 工程所采用的当地基本经济指标 (生产成本、产量等 )应为当地的平均生产指标。 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在规划设计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资料内容的 重点是 : 1 陆域水质和海洋水质; 2 滩涂底质和海域生物资源状况; 3 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对滨海地区沿岸防洪、排涝、灌溉、交通、港口及对上游和岸滩原有养殖业、盐业生产的影响; 4 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兴建后对岸滩演变和环境、生态的影响; 5 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如建筑物永久征地、料场、交通、管理区永久征地以及施工临时占地、拆迁安置用地等征占地范围及此范围内水土流失现状、土壤、植被等资料; 6 工程建设及运行对防治责任范围内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采取的防治措 96 施。 以上资料应由具有 相应资质的部门为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项目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供。 97 5 工程规划 规划原则 我国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人均耕地不足 亩,因此沿海地区、各部门对围涂造地要求愈来愈迫切。 但滩涂治理工程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协调土地、农业、水利、交通、水产、盐业、石油、旅游等行业和部门对滩涂资源的开发要求,滩涂治理工程建设规划时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避免各自为政,顾此失彼,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沿海海岸线长达 18000km,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进行滩涂治理开发,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扬优势。 对某一片滩涂资源而言,因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地段各有其特点,同样存在着因地制宜的问题。 总之,要发挥当地优势,实现综合开发,讲究投入产出,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 鉴于滩涂治理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开发利用时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分期实施,边围边垦,边建设边开发,贯彻投资少、效益大、见效快的原则,做到远近期结合。 滩涂治理开发应尽量不造成因近海河道及附近环境变化而影响原有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变化,要与环境协调发展,科学利用和适度开发滩涂资源,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规划主要内容 ~ 兴建滩涂治理工程的目的是对滩涂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因此开发利用的方向 (开发目标 )和方式 (开发分期 )成为滩涂治理工程规划中首当其冲的重要问题,它既涉及到整个工程开发的效益,也决定着工程措施的选择,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得出最优开发利用方案。 根据所确定的开发利用方案,规 划应对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和工程布置作出合理安排,在此基础上再对整个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以上各项规划主要内容,相互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不应舍弃或忽视其中某一部分。 至于规划中工程措施所涉及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基本结构、规模和有关特性,可参见本规范第六、七、八、九、十各章。 98。滩涂治理和海堤工程技术规范sl-20xx条文说明
相关推荐
沈国舫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防火基础知识,文定元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第二版),张执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树木花卉病害,吴光金主编,海洋出版社 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水 土 保 持 学 一、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学 —— 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
图纸 ,确保使用的施工图和 其他 设计资料是有效版本,避免用错设计图和 其他 资料造成的返工。 3) 在现场设立阅览室 ,准备一套完整的最新版本的施工图,供驻地监理工程师和由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书面授权的其他人查阅和使用。 ( 3) 设计图纸变更 1) 施工以设计为依据,需要变更时,按有关的工程管理程序取得设计和有关单位的同意并签署变更设计文件后实施。 2) 收到设计变更后
体光固化或称光敏树脂激光固化 )设备与技有全套图纸,需要的联系 315437529 ` 8 术,并进行了开发研究。 经多年努力,已开发出了 RPMSⅡ型式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拥有叠层实体制造 SSM),熔融挤压成形 EME,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唯一拥有两种快速成形工艺的系统 (国家专利 ),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西安大学研制开发的 LPS600A激光快速成形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
一组试块。 当混凝土达到 时,则进行涵洞基础模板的拆除与墙身模板的安装。 涵身 混凝土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涵身施工。 涵身采用组合钢模板,浇筑混凝土时,按设计分节浇注一次成型,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最后进行洒水养生。 沉降缝填料采用粘土、沥青麻絮填塞紧密、不透水。 并做好涵背后防水层的施工。 盖板施工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为了控制好盖板的质量,涵洞的盖板采用现浇的方式施工。
,通常所用的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由燃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和排气消声器等组成,其作用是向气缸内供给已配好的可燃混合气,并控制进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数量, 以调节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和转速,最后,将燃烧后废气排出气缸。 冷却系 机动车一般采用水冷却式。 水冷式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和水套(在机体内)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