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5第一部分食品内容摘要:

(万元) 数量 (套 /台) 总价 (万元) 电子舌 smartongue 10 1 10 食味 计 STA1A 5 1 5 色度仪 A331068 5 1 5 合计(万元): 20 6)改造扩建焙烤实训室 原焙烤实训室 扩建后将满足中西式 面点和焙烤食品的教学任务。 改造扩建焙烤实训室中心采购计划见表。 表 焙烤实训室改造扩建设备清单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单位 数量 单价 总价 (万元) 11 电烤箱 YXD60K 广州赛斯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台 10 1 10 醒发箱 XF30 重庆市万州区谭氏食品机械 台 10 3 和面 /打蛋机 KS802 祈和 电器(广州)有限公司 台 10 7 合计 (万元): 20 食品加工技术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项目承办人 项目承办人: 邹建 刘红梅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专业师资队伍的具体规划 到 2020 年,专业带头人达 3 名(含聘请企业 1 名);骨干教师 4 名;增加3 名青年教师,使专任教师总数由 23 人增至 26 人;聘请 10 名(含聘请专业带头人 1 名)企业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总数由 16 人增至 26 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 1:1。 将食品 类专业 教学团队 力争 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2)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及保障 1)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 2)加 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到双师培训基地或有关高校进行专业培训;二是到有关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三是到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培训。 3)完善师资队伍日常管理制度 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完善新教师课前试讲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 4)选拔专业带头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一是以多种形式参加实践锻炼,包括直接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兼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共同研发生产项目,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等;二是参加有关 12 学习、考察、培训和进修;三是主持 课程建设,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编写核心课程教材;四是主持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工作:五是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六是主持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七是指导青年教师。 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二是参加国内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三直接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四是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工作;五是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六是参与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6)加强兼职教师的筛选和引入 聘用标准:政治思想素质高, 讲究职业道德;来自本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一般应有 5 年以上行业 、 企业工作经历),具有较高声望,熟悉企业工作程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独特专长,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影响力。 培养目标:提高承担教学任务的工作能力;具备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能力。 具体措施:一是参加专业教学团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参加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研讨;二是在订单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或在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三是以学术报告、讲座等形式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 7)严 格教师聘用制度。 食品加工技术 专业课程建设 项目承办人 项目承办人: 邹建 课程建设规划及措施 (1)建设思路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适应 食品行业 发展和市场环境对 食品类 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培养,结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养成,以四条主线:思想素质线、基本知识线、 管理知识和营销知识 线、技术技能线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化人才。 以服务 食品加工 和餐饮加工 等企业人才需求为宗旨,建立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 深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 2+1”顶岗实习教育模式。 依据食品企业的特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团队,以校企资源共享为路径,共建实习基地, 13 共同组织实践教学,面向市场、面向西部、放眼全国,提高 食品加工技术 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目标 通过 两 年建设,深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 2+1”顶岗实习教育模式改革,通过与企业共建生产项目,建成 1 个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基地;按照订单培养和“ 2+1”顶岗实习模式的教育要求,针对企业生产流程的核心技能,开发 6 门优质 专业核心课程;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使课程内容与多证书获取接轨,把多证书制度落到实处;把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和“ 2+1”顶岗实习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并推广应用,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形成职业技术教育的示范。 (3)具体指标见表。 表 课程建设指标 项目 实训场(室) 师资队伍 课程建设 内容 数量 容量(人 /年 ) 鉴定工种 专职教师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兼 职 优秀核心课程(门) 校级精品课 教 师 20202020学年 6 200 3 23 1 2 16 2 0 20202020学年 12 400 6 26 3 4 26 6 1 1)以 食品加工技术 专业为龙头,带动 食品贮运与营销、烹饪工艺与营养 等专业的发展,形成以为 食品 产业培养 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的专业群。 2)巩固维持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不断为其提供优质、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到 2020 年 再开辟 10 家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争取发展 1~ 2 家校企共建型实训基地,使学生能有足够的实习实训场所,完成“ 2+1”顶岗教学,并直接实现零距离就业。 3)完善食品检验工、 公共营养师 、 面点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进一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 职业 技能双证书获取率达到 100%。 14 4)构建“双师”结构团队教师。 目前已有专业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 2 人,力争在 2020 年专业带头人达 3 名,骨干教师达 4 名,专任教师规模达 26 人,同时兼职教师发展到 26人,专兼教师比例合理,其中行业专家 8人。 在 2020年 2020年将 安排 30~ 40 人次 教师进行培训,争取其在专业造诣上更深,进而进一步改善双师素质结构。 5)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和培训工作。 完成相关行业的教师培训、员工培训争取达到 960 人次以上。 6)完善 食品加工技术 专业工学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和“ 2+1”顶岗实习模式,形成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机制。 完成《 营养与配餐》、《食品营养安全 》等 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建设。 7)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相关课程的网络精品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项目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完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模式和“ 2+1”顶岗实习模式。 推行以实践教学为主、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模块化仿真学习环境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以订单培养和“ 2+1”顶岗模式。 实习为切入点,构建“三真”教学环境。 学生在“订单”式培养企业和“ 2+1”顶岗实习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习。 在实习阶段由系教学实习管理部门对实习过程实行关键环节把握,全程管理。 顶岗实习阶段既是学生的实习阶段,又是企业用人的试用期,实习结束后,企业给出实习鉴定,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2)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 2+1”顶岗实习模式运行管理研究。 预算财政资金21 万元,专项研究“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管理办法及制度。 重点完善订单模式、“ 2+1”顶岗实习模式、运行机制研究、职业资格考评员培养。 表 课程建设资金预算 项目 年度资金安排 负责人 20202020 学年 20202020 学年 课程体系 建设 2 8 邹建 专业核 心课程 建设 《营养与配餐》 1 2 孙耀军 《食品营养与安全》 2 2 李磊 《食品分析》 2 2 邹建 《企业管理》 1 2 王德静 《焙烤工艺学》 1 2 陈明 袁晓晴 15 《 食品市场营销》 1 2 王德静 合计 (万元) 10 20 30 (2)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 着力构建“五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1)考核内容科学化 考核内容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减少验证性、记忆性考试内容,侧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