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技校: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第一个 1是指第四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轮岗,以实践为主 做中学 ,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第二个 1是第五学期回到学校 学中做 ,对专业理论知 识进行补充和提高,同时进行拓展课程学习,强化并提升职业岗位能力; 第三个 1是第六学期再回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通过由 学校→企业→学校→企业 循环的工学交替, 学生能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将理论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按照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提升→职业综合能 力 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逐步实现学生向生产者转变。 (三)建设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 根据 工学交替的 3+1+1+1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素养培养为主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真实素材为载体, 加强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 构建具有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 ; 建成达到 省级精品课标准 课程 2门 、院级精品课标准 课程 3门 , 教做学 一体的优质核心课 3门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 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针对企业和相关职业岗位(群)要求,校企共同确定与生产过程结合紧密的核心技术:铸造成型工艺、铸造合金熔炼、铸造设备等。 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素养培养为主线,以“会工艺,能熔炼,懂设备,勤实践”为重点, 融实践育人为一体, 构建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见 图 2(带★课程为要建设 11 专业优质核心课 程)。 图 2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不仅强调公共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而且充分发挥能力培养、文化修养和素质培养三方面作用。 强调 “必需、够用 ”,并且要兼顾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工具类课程与德育、体育类课程,以满足学生学好专业课,成为德智体合格人才的需要。 选修课第 5学期 (1) 第 6学期 (1) 第 4学期 (1) 第 3学期( 3) 第 三 学年 第 二 学年 第一学年 “ 两课”、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础、素质拓展、军训 公共基础 学习领域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 材料成型与加工基础 机械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 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 专业基础学习领域 创新能力 培训 材料成型与加工实习 液压与气压传动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2 ★铸造 合金熔炼 1 ★铸 造成型工艺 1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职业技能鉴定 带薪轮岗实习 ★铸造成型工艺 2 ★ 铸 造 合 金 熔 炼 2 生产能力学习领 域 生 产 实 践 毕 业 设 计 企业文化与管理 现场岗位实践 车间生产规划管理 顶岗实习 基本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提升 职业综合能力 “工学交替的 3+1+1+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材料检测 ★铸造设备 材料成型CAE ★铸造合金熔炼 3 ★铸造 成型工艺 3 能力提升学习领域 校 内 主 导 企 业 主 导 校 内 主 导 企 业 主 导 职 业 道 德 和 职 业 素 养 培 养 材料成型与控制 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 12 程,设定相应的素质拓展 学分,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与潜能的目标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融合职业标准, 与河北思尔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立鑫晟公司、勤威集团等企业合作,根据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确定《铸造合金熔炼》、《铸造成型工艺》、《铸造设备》 3门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的课程,作为校企共同建设的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并形成特色教材。 (四)实习实训条件的改善 在原有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扩建材料成型实 训中心、材料成型仿真实训室。 设备新增投入 177万元,建设面积达 1200平方米。 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密切与行业企业关系,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 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 35家。 加强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以铸造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校企合作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扩建集教学、实训、生产一 体化的材料成型生产性实训中心,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要求 ,实现校内工学交替;实现《铸造合金熔炼》、《铸造成型工艺》、《铸造设备》优质核心课程一体化教学;扩建材料成型仿真实训室,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对铸件成型过程进行模拟、铸造工艺仿真,对铸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 ,为完成《铸造成型工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提供条件;经过两年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3 为了更好实施 工学交替的 3+1+1+1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 校企合作、互惠双赢 为原则,调动专业与企业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形成良 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在两年建设期内,保定维尔铸造机械有限公司、立鑫晟公司、勤威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接收实习实训学生 430人次。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在现有 18家基础上新增 17家 ,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 表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预算表 (万元) 序 号 项 目 名 称 2020年 2020年 1 材料成型与控制实训中心 66 77 2 材料成型仿真实训室 —— 24 3 教师企业工作站 5 5 资金投入小计 71 106 (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具有 教学、工程双重能力 的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建成由 12名专任教师、 17名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中 2名专业带头人、 6名骨干教师。 在现有 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 , 通过学院培养和企业聘请等方式增加 2名专业带头人 ,使专业带头人总数达到 3人。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掌握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提出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 构建;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带领优秀教学团队的能力。 14 通过培养、聘请、引进等方式,专业骨干教师总数达到 6人。 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业务能力强,教学质量评价优秀,能够承担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工作;具有本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能力。 从行业、企业中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经过两年建设,在现有 8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增加 9名兼职教师。 专兼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计划见表 5。 表 5 专兼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计划 培养类型 2020年 2020年 培养措施 人数(原有 /新增) 经费(万元) 人数(原有 /新增) 经费(万元) 培养专业带头人 负责人:胡占军 胡占军 张银海 1/0 4 1/0 4 专业建设、科研、国内外学习培训 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负责人:胡占军 1/1 6 2/1 8 专业调研、科研、培训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负责人:胡占军 8/1 7 7/1 7 科研、培训 引进专业带头人 负责人:胡占军 0/1 2 1/0 2 企业选聘 企业技术专家聘任 负责人:胡 占军 1/1 2 2/1 4 企业选聘 兼职教师聘任 负责人:胡占军 9/2 3 10/3 企业选聘 专职辅导员 负责人:赵强 2/1 3/0 教师职业规范、业务培训 合计 29 32 30 3.双师 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教师的培养发展方向,建立教师到合作企业兼职锻炼制度,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或参与技术服务的时间不少于三个月,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两年建设期内 ,在企业兼职的教师人数达到 7人。 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提升教师理论水 平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任教师 双岗及双高 的建设。 两年实现 双师 素质教师比例超过 90%。 15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现有 3名辅导员的基础上,聘请 3名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兼职辅导员。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质量评价与考核方法 按照 工学交替的 3+1+1+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制定、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体系见图 3。 (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制定。 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专家作用,通过对企业需求和毕业生进行调研,经过充分论证,制定 工学交替的 3+1+1+1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教材等。 经过一个教学循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评价,总结好经验、克服不足和缺陷,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2)人才培养 的过程评价。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者,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 将来自于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各方面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 通过教师监督和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水平。 ( 3)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通过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将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专业教研室,然后提交给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使人才培养方案 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16 图 3 质量评价体系 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 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探索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 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方法,开展集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 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人才培养方案评价 企业行业专家 社会需求 毕业生跟踪调查 专业指导委员会 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基本要求 工学结合教材 论证 修订 人才培养过程评价 院教学督导团 院教学管理部门 系教学管理 学生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反馈 专业教研室 提升 “教学做”教学过程 督导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行业协会 用人单位评价 研究机构 学生及其家长 反映 反馈 学生就业综合素质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带头人 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教研室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17 式 ,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 (七)教学共享资源建设 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化的网络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建设共享型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带动专业群及其他专业的资源库建设。 (八)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学院专业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 鼓励中高职业院校教师联合开展 技术应用、新产品 开发 , 积极进行社会服务,全方位开展对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