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行业纳税评估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 三、标准值参考范围 (一)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煤耗限额限定值 单位: kg/t 分 类 可比熟料综合标煤耗限额限定值 4000t/d 以上(含 4000t/d) ≤120 2020~ 4000t/d(含 2020t/d) ≤125 1000~ 2020t/d(含 1000t/d) ≤130 1000t/d 以下 ≤135 表中煤耗限额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是水泥行业生产水泥综合煤耗的上限值。 (二)可比熟料烧成标煤耗分级定额 单位: kg/t 窑 型 国家特级 国家一级 国家二 级 及格级 预 分解窑 2020t/d 以上(含2020t/d) 105 115 125 160 2020t/d 以下 115 125 135 旋风预热器窑 120 130 140 175 立筒预热器窑 140 160 180 立波尔窑 125 155 165 185 余热发电窑(扣除余热发电) 165 175 230 湿法窑 180 190 200 230 中空干法窑 250 机械化立窑 100 115 125 150 普通立窑 180 四、数据获取途径 评估期耗煤量可以从 企业原材料帐上获取 , 煤热值可根据化验室的验质单或销货方提供的煤验质单注明的煤热值。 五、疑点判断 评估期测算产品产量与企业帐载产品产量进行比对,如测算产量大于帐载产量,企业可能存在生产产品不入帐,隐瞒产品销售收入的问题。 如测算产量小于帐载产量,企业可能存在外购熟料的情况,需进一步查证是否存在骗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 六、应用要点 (一)运用本方法分析关键在于耗煤数量是否真实,可通过第三方信息核实,部分企业存在购煤代开发票行为的,要引起重视。 (二)可运用本方法测算的熟料耗用数量与投入产出法 测算的熟料耗用数量相互印证,确定实际耗用数量。 设备生产能力测算法 一、原理描述 设备生产能力法就是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单位设备生产能力,测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进而核实应税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方法。 设备生产能力是指主要生产设备在原料、动力和人员等正常运转下产出的能力。 可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指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或引进的设备,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验、认可的标准性生产能力。 实际生产能力是指设备在实际运转时的生产能力。 二、评估模型 数据 期间均取自评估期 (一)产品产量测算 测算产品产量 =若干设备的日产量或时产量评估期正常工作日或工作时 (二)税收差异测算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 =期初库存数量 +测算产品产量 期末库存数量 测算销售收入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测算税收差异 =(测算销售收入 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三、数据获取途径 (一)根据企业提供生料生产设备、熟料生产设备说明书注明的设备生产能力。 (二)通过到企业实地调查核实设备的生产能力 ,或采集生产车间的生产日报表或月报表数据 ,取得正常情况下企业设备实际生产能力。 (三 )通过网络查询或行业专家咨询方式 ,取得企业设备生产设计能力和实际能力,可计算出日或小时生产能力。 (四)根据同行业同等设备标准数据。 (五)工作时间可从企业生产日记台账中采集。 四、疑点判断 (一)分析、测算企业的最大或者最小生产能力。 通过最大生产能力的测算,可发现企业是否有虚开发票的问题;反之,对最小能力的测算,可发现企业是否有销售不入账的问题。 (二)在运用设备生产能力法测算时,评估人员要同时对企业日产熟料的生产能力和月产水泥的生产能力分别进行测算,若企业生产熟料设备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生产水泥设备的生产 能力,则企业存在销售熟料的可能,特别是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注意核查是否存在销售应税产品熟料和销售免税产品水泥相混淆的情况。 若企业生产熟料设备的生产能力远远小于生产水泥设备的生产能力,则企业存在外购熟料的可能,特别是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注意核查是否存在外购应税产品熟料的情况,若有外购应税产品熟料的情况,要注意计算并判断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渣掺入量是否达到减免的比例。 五、应用要点 (一)设备生产能力是指主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下实际产出的能力,可能与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不一致。 当产品畅销时,实际生产能力的发挥可能大于 设计能力,反之小于设计能力。 根据同行业情况,可以推算正常的差异幅度,一般在 20%以内。 (二)评估时不一定需要同时测算最大和最小生产能力,根据评估重点可以选择测算最大或者最小生产能力,也可以二者都测算。 仓储规模分析法 一、原理描述 仓储规模分析法也叫库存合理性分析法,是指用企业仓库存储能力,来判断企业账面存货是否真实、合理,进而分析企业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一种评估方法。 二、评估模型 实际判断或者根据第三方数据、同行业数据,测算企业仓储能力,并与企业账面库存比较。 问题值=评估仓储能力-企业核算数 据 三、数据获取途径 (一)企业账面数据,库容说明书; (二)评估人员实际测算; (三)仓储行业数据。 四、疑点判断 重点分析企业实际仓储能力与企业账面库存的差异。 五、应用要点 由于水泥产品本身性能特征,所以企业的仓储量不易过多、过大。 计件工资分析法 一、原理描述 计件工资分析法是指在生产单位产成品工资定额确定的前提下,按照纳税人一定时期的计件工资总额,分析、测算该时期内的产品产量并与纳税人核算信息对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一种评估方法。 二、评估模型 数据期间均取自评估期 (一)产品产量 测算 测算产品产量 =评估期生产人员工资总额或某一主要生产环节工资总额 /单位产品工资定额 (二)税收差异测算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 =期初库存数量 +测算产品产量 期末库存数量 测算销售收入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测算税收差异 =(测算销售收入 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三、数据获取途径 (一)企业申报表、账簿、凭证、车间生产记录。 (二)评估人员现场测算、询问有关人员。 (三)同行业标准数据。 (四)税收综合征管软件数据。 四、疑点判断 通过查阅企业核算数据、评估人员实地调查等方式,确定纳税人发放 的计件工资总额和生产单位产品的计件工资标准,测算评估期产量,与企业帐载产量相核对,寻找二者的差异。 五、应用要点 (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单位产品计件工资定额标准的变动情况; (二)参考当地同行业或规模、效益相近企业的生产单位产品计件工资标准,便于税企双方工资标准的共同认可; (三)工资总额的所属期要与生产产品的所属期一致。 (四)采用计件办法计算工人工资,适用于单位产品工资标准相对稳定,工资或工时记录完整的企业。 粉磨站纳税评估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一、原理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法 ,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按照计算的投入产出比(水泥平均配比比率) ,测算出企业评估期投入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耗用量,与企业账面记载材料投入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熟料差异量。 从而测算出评估期水泥差异产量及问题值的评估分析方法。 二、评估模型 数据期间均取自评估期 (一)熟料耗用数量测算 测算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耗用量 =∑ (各型号水泥账载产量该原料配比比例 ) 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比例=∑(各通知单某型号水泥该原料配比比例) /通知单数量 (二)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差异量测算 测算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差异量 =账载熟料及 其他辅助材料投入数量 测算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耗用量 (三)产品产量差异测算 测算产品产量差异 =测算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差异量247。 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综合比例 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综合比例=∑(各通知单该材料配比比例)/通知单数量 (四)税收差异测算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 =期初库存数量 +测算产品产量差异 +账载产品产量 期末库存数量 测算销售收入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评估期水泥销售单价 测算税收差异 =(测算销售收入 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三、标准值参考范围 根据水泥等级不同,水泥生产阶段熟料、石膏及其他 辅助材料配比比例具体范围如下: 水泥等级 熟料 (%) 石膏 (%) 其他辅助材 (%) 25~ 45 2~ 4 53~ 73 40~ 65 3~ 4 31~ 47 60~ 75 3~ 4 21~ 35 四、数据获取途径 (一)从化验室《水泥配比通知单》中采集各品种水泥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比例 ,测算出各品种水泥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平均比例和综合比例。 (二)从企业会计账簿中采集各品种水泥账载产品产量和账载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投入量。 五、疑点判断 (一)若测算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差异量大于零,则企业可 能存在隐瞒产品产量或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 (二)若测算熟料耗用差异值小于零且差异较大,要注意判断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企业的利废产品废渣掺入量合理性,是否存在骗取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的情况。 (三)根据计算熟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差异量和综合配比比例, ,测算出产品产量差异数量。 (四)计算并判断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渣掺入量是否合理。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渣掺入比=〔(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水泥制成阶段废渣掺入量+熟料阶段废渣掺入量)247。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水泥制成阶段原材料量+熟料阶段原材料量)〕 100%。 此比例小于30%,则存在纳税人骗取税收优惠的行为。 六、应用要点 (一)要充分考虑辅助材料干湿程度,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损耗;对于个别含水量超高的辅助材料,如 :使用高炉水渣作为辅助材料 ,可查询企业进场原材料化学分析台账,取得其批次进场材料的含水率,并对评估指标做个别调整:材料耗用量=材料出库数量 (1-含水率 ) (二)企业购进外购熟料、石膏、其他辅助材料等原材料或配料过程中,应通过电脑地磅称重,可调取电脑地磅称量数据,采集实际投入数量 ,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水泥产量。 (三)熟料质量越好 ,熟料配比指标越低。 若高炉水渣作为 辅助材料 ,熟料配比指标越低。 (四)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的水泥生产企业,可根据有资质部门出具的水泥中炉底渣比例,直接测算水泥产量。 电耗分析法 一、原理描述 电耗分析法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耗用电量,利用单位产品电耗定额测算企业水泥产品产量,与纳税人账载产品产量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中耗电数据可从第三方电力部门取得,相对较为客观。 二、评估模型 数据期间均取自评估期 (一)生产耗用电量测算 生产用电量 =总耗用电量( 1非生产用电比例)或 =∑(各生产环节耗用电量) (二)产品产量测算 测算产品产量 =生产用电量247。 单位产品电耗定额 (三)税收差异测算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 =期初库存数量 +测算产品产量 期末库存数量 测算销售收入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测算税收差异 =(测算销售收入 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三、标准值参考范围 项目 现有粉磨站电耗指标 新建粉磨站电耗指标 非生产用电量 1~ 2% 1~ 2% 熟料磨型号 电耗指标 电耗指标 φ 183~φ 220 35~ 45 度 /吨 35~ 40 度 /吨 φ 220 以上 35~ 40 度 /吨 30~ 35 度 /吨 四、数据获取途径 (一)总耗用电量直接从第 三方电力部门取得。 (二)非生产耗电量需深入企业调查核实 ,根据其非生产用电实际耗用情况进行确定。 五、疑点判断 评估期测算水泥产品产量与企业帐载产品产量进行比对,如测算产量大于帐载产量,企业可能存在生产产品不入帐,隐瞒产品销售收入的问题。 六、应用要点 (一)利用烘干设备进行原材料烘干的,该批次电耗标准值增加;自然风干的电耗标准值不变。 (二)非生产用电比例与生产规模大小、磨机新旧程度有关,可通过约谈、实地调查核实等方式了解非生产用电量,水泥粉磨站行业标准为 2%以下。 (三)可根据企业生产设备 实际情况 ,实地测算出电耗标准值 ,测算过程中 ,应考虑功率损失 ,比如 :雨季原材料湿度较大 ,造成磨机工作时间延长。 (四)要充分考虑粉磨站企业生产设备新旧程度、磨机型号等实际情况 ,正常情况下设备越旧、磨机尺寸越小电耗指标越高 ,最高不超过。 (五)可根据账面水泥产量、熟料磨型号,反推出单位水泥电耗数据是否在电耗指标范围内,从而测算出问题值。 设备生产能力测算法 参照 “ ” 仓储规模分析法 参照 “ ” 计件工资分析法 参 照 “ ” 第三篇 案例赏析 水泥厂纳税评估案例 阜新市某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案例评估单位:阜蒙县国税局 案例评估人员:张立堃、陈明义 案例评估时期: 2020年 1月 1日 — 2020年 3月 31 日 案例评估时间: 2020年 7月 案例评估行业:水泥制造 一、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