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船舶舱底水管材选择与制作内容摘要:

泵应为自吸式泵。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3 第二章 船舶舱底水系统 的管材选择 管子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到管路系统的强度,流量需求以及经济性等因素,即要满足流量及强度的设计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实用,降低成本。 管材的等级选择 管材的等级选择可参照表 1。 显然舱底水管系的介质为水,本文所分析是 3800T加油船上的舱底水管路,其设计压力为 ,即小于 ,从而选择 III 级管即可。 船用钢管一般选择 20无缝钢管。 表 1 管系等级 管系 Ⅰ级 Ⅱ级 Ⅲ级 设计压力 ( MPa) 设计温度 (℃) 设计压力 ( MPa) 设计温度 (℃) 设计压力 ( MPa) 设计温度 (℃) 蒸汽 > 或> 300 ≤ 和≤ 300 ≤ 和≤ 170 热油 和≤ 150 燃油、滑油 可燃液压油 或> 150 和≤ 150 和≤ 60 其他介质 > 或> 300 ≤ 和≤ 300 ≤ 和≤ 200 注: 当管系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其中一个参数达到表中Ⅰ级规定时,即定为 Ⅰ级管;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两个参数均达到表中Ⅱ级或Ⅲ级规定时, 即定为Ⅱ级管或Ⅲ级管。 所以, 3800T 加油船的舱底水管路选择 20无 缝钢管 III 级管既可满足设计要求。 管材的外径选择 船舶管路的外径选择主要根据船舶的主尺度以及所需舱室的长度来计算。 如下是3800T 加油船的主要参数: 船长: L= 机舱长度 l= 型宽: B= 型深 D= 第一步先计算出该船的舱底水管路的主管管 径,其次在计算出其支管管径,这里支管以机舱舱室为例。 ⑴ 船舶舱底水的主管管径计算公式为: d1 = )( DBL  +25 ( 221) 计算得 d1 =,根据表 2 可知,其主管外径为 114mm。 ⑵ 船舶舱底水的支管计算公式: d2 = )( DBl  +25 (222) 计算的 d2 =,根据表 2 可知,其主管外径为 76mm。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4 表 2 无缝钢管尺寸 单位 mm 公称 通径 DN 钢管 外径 DW 钢 管 壁 厚 标准管 加厚管 加厚 管 加厚管 特殊用途管 10 14 3 ___ 15 22 3 3 5 20 27 4 25 34 32 42 5 40 48 4 7 50 60 4 9 65 76 5 7 80 89 11 100 114 6 9 14 125 140 7 16 150 168 5 11 18 (22) 200 219 8 13 250 273 7 9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确定舱底水管路的外径。 3800T 加油船的舱底水管系的主管外径为 114mm,机舱舱室的舱底水支管外径为 76mm,其他舱室如泵舱,艏侧推舱,舵机舱等舱底水管路的支管可类似计算得出。 管材的壁厚选择 管材壁厚的选择主要 考虑 管内介质的成分,管系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取管材的材质等因素。 在计算管件的壁厚时,还要考虑管件所组成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从而增加一定的附加壁厚值。 船舶舱底水管系的介质是油污水,其腐蚀性较大,加之其管件所处的环境在机舱等舱室的底层,环境恶劣。 所以为保证船舶舱底水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在选择管材时应选择较厚规格的管材。 钢管的壁厚应符合公式 231 的要求,并根据其用途和位置,钢管的壁厚应不小于附录 一 中所列值。 船舶舱底水管件总管路的壁厚计算如下: t=t0 +b+c ( 231) 式中 t0 基本计算壁厚, mm b弯曲附加余量, mm c腐蚀余量, mm 首先计算基本计算壁厚: t0 =PfJPD2 ( 232)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5 式中 P设计压力, Mpa D钢管外径, mm f钢管的许用应力, N/mm2 J接头的强度系数。 已知 P= D=114mm j=138 N/mm2 J=1 计算得: t0  即基本计算壁厚取 1。 弯曲附加余量 b=RD t0 =。 ( 233) 式中 D管子外径, mm R弯摸半径, mm 腐蚀余量 c 取 3mm. 所以 t= t0 +b+c=. 即 主管壁厚 t 取 5mm。 同理可计算出机舱内舱底水系统的支管壁厚 t=4mm 将计算所得的数值与附录 一 中数值比较取大值,即: 舱底水主管的壁厚至少为 8mm,支管的壁厚至少为。 根据船用无缝钢管尺寸表(表 2)可确定其主管壁厚为 9mm,支管壁厚为 7mm。 结论: 3800T加油船舱底水系统管材选择 III级无缝钢管,其主管的规格为 Φ 114*9( mm) ,支管的规格为 Φ 76*7(mm)。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6 第三章 船舶舱底水系统的管件制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