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也不准小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2 .3 .1 .6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 2 .3 .1 .7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冻块。 氧气阀或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或用23%~30氯化钠热水溶液解冻、保温。 2 .3 .1 .8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 露天作业时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乙炔发生器上。 2 .3 .1 .9压力客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 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校验和试验。 检查、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应取出电石篮,采取措施,消除余气后才能进行。 2 .3 .1 .10 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时,要拧上气瓶的安全帽,整理好现场,把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在指定地点。 下班时应卸压、放水、取出电石蓝。 2 .3 .2橡胶软管 2 .3 .2 .1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 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兆帕;乙炔软管试验压力为0 .5兆帕。 未经压力试验的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及沾上油脂的胶管不准使用。 2 .3 .2 .2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 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的软管。 接头处必须用专用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 2 .3 .2 .3氧气软管为红色,乙炔软管为黑色,与焊炬连接时不可错乱。 2 .3 .2 .4乙炔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 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 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软管着火时用可弯折前面一段胶管的办法来将火熄灭。 2 .3 .2 .5禁止把橡胶软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把重的或热的物件压在软管上,也不准将软管与电焊用的导线敷设在 一起。 使用时应防止割破软管。 若软管经过车行道时,应加护套或盖板。 2 .3 .3氧气瓶 2 .3 .3 .1每个气瓶必须在定期检验的周期内使用(三年),色标明显,瓶帽齐全。 氧气瓶应与其它易燃气瓶油脂和其它易燃物品分开保存,也不准同车运输。 运送贮存、使用 气瓶需有瓶帽。 禁止用行车或吊车吊运氧气瓶。 2 .3 .3 .2氧气瓶附件有毛病或缺损,阀门螺杆滑丝均应停止使用。 氧气瓶应直立着安放在固定支架上,以免跌倒发生事故。 2 .3 .3 .3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 2 .3 .3 .4氧气瓶中的氧气不允许全部用完,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 .05兆帕,并将阀门拧紧,写上“空瓶”标记。 2 .3 .3 .5开启氧气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不要面对减压表,但应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灵活正常。 2 .3 .3 .6当氧瓶在电焊同一工作地点,瓶底应垫绝缘物,防止电焊机二次电流通过氧化瓶。 2 .3 .3 .7氧气瓶一定要避免受热、爆晒,使用应尽可能垂直立放,并联使用的汇流输出总管上应装设单向阀。 2 .3 .4乙炔气屏 2 .3 .4 .1 乙炔瓶在使用、运 输、贮存时必须直立固定,严禁卧放或倾倒;应避免剧烈震动、碰撞;运输时应使用专用小车,不得用吊车吊运;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 .3 .4 .2乙炔瓶使用时,一把焊割炬配置一个岗位回火防止器及减压器。 2 .3 .4 .3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轻缓开启。 拧开瓶阀不宜超过1 .5转。 2 .3 .4 .4瓶内气体不能用光,必须留有一定余压。 当环境温度小于0℃时,余压力为0 .05兆帕;当环境温度为0~15℃时,余压力为0 .1兆帕;当环境温度为15~25℃时,余压力0 .2兆帕;当环境温度为2 5~40℃时,余压为0 .3兆帕。 2 .3 .4 .5焊接工作地乙炔瓶存量不得超过5只。 超过时,车间内应有单独的贮存间。 若超过20只,应置放在乙炔瓶库。 2 .3 .4 .6乙炔瓶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电石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同库存放。 作业点与氧气瓶、明火相互间距至少离开10米。 2 .3 .5焊割炬操作 2 .3 .5 .1通透焊嘴应用铜丝或竹签,禁止用铁丝。 2 .3 .5 .2使用前检查焊炬或割炬的射吸能力。 办法是:先接上氧气管,打开乙炔阀和氧气阀(此时乙炔管与焊炬、割炬应脱开),用手指轻轻接触焊炬 上乙炔进气口处,如有吸力,说明射吸能力良好。 接插乙炔气管时,应先检查乙炔气流正常,然后接上。 若没有吸力,甚至氧气从乙决接头中倒流出来,必须进行修理,否则严禁使用。 2 .3 .5 .3根据工作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割炬及焊嘴、割嘴;避免使用焊炬切割较厚的金属,应用小割嘴切割厚金属。 2 .3 .5 .4焊割炬射吸检查正常后,进行接头连结时必须与氧气橡皮管连接牢固,而乙炔进气接头与乙炔橡皮管不应连结太紧,以不漏气并容易接插为宜。 对老化和回火时烧损的皮管不准使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