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内容摘要:

,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 必须现场做好记录,可用录音、摄影、录像等手段,并会使用相关设备。 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 4.白蛇传 解答: 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白蛇化身的女子与许仙相爱的传 说。 其基本情节为:( 1)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 2)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 3)白娘子被法海施计而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 4)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一斗法海,水漫金山;( 5)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锋塔;( 6)三斗法海,小青毁掉雷锋塔,救出白娘子。 关于该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为明编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是一个妖精迷害人并被镇压的故事,其中已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 明代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有了完整的故事和细节,但仍然是 “妖精缠人 ”的故事,不过白娘子已经人格化。 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 奇》,白娘子已由蛇妖转变为蛇仙,成为民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 到近现代,该传说突出了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 5.牛郎织女传说 解答: 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该传说的基本情节为:( 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 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 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雀桥相会。 牛郎、织女本是星名,先秦时期二者只是神话中的形象,没有爱情关系。 已有文献表明,该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其时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喜鹊搭桥、七夕相 会的情节。 后来传说又同 “两兄弟型 ”“毛衣女型 ”“难婿型 ”故事结合。 6.英雄史诗 解答: 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 其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 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 它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 7. 节令歌 解答: 9 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 上古时期的节令歌大都在祭祀仪式上唱诵,是巫术与宗教活动 的组成部份,也就是法术歌的一种。 后来人们在节庆活动中仍然有巫术与祭祀活动,但许多活动法术色彩已很淡,已经演变为节日里举行的一般习俗行为或文艺活动,此时念诵歌诀只是习俗行为的一种,歌诀已不再被当作咒语。 8.自然崇拜 解答: 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 该种信仰认为某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生命、意志和神奇的能力,因而将自然事物本身如太阳、大地、石头等作为崇拜的对象,祈求它们的保佑和关照。 它是原始宗教 的基本形式。 9.山东快书 解答: 山东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侠义、武艺过人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山东快书也有其它题材,但以说武松为主,故原名 “说武老二的 “(因武松行二)或 “说大个子的 ”(因武松个子大),也叫 “竹板快书 ”“滑稽快书 ”。 建国后,评书家高元钧在上海用山东语音演唱、录制快书,定名为 “山东快书 ”,后沿用至今。 10.山川名胜传说 解答: 是解释特定地方的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由来、命名与特征的传说。 这类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 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 看起来是在解说山水名胜的形成和特征,实际上表现的是当地人们对家乡景物的喜爱,和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 这种传说使自然风光平添了人文情趣,因而更富于魅力。 11. 爬山歌 解答: 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 “爬山调 ”或 “山曲 ”。 它一首只有两行,有时可以将许多首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诗篇,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 12.谐音歇后语 解答: 是歇后语里较特殊的一类,就是后一部分在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 13.《江格尔》 解答: 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 14. 采茶戏 解答: 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 ,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 15.类型 解答: 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 1910 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 10 “type”)。 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 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16. AT 分类法 解答: 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 1910 年,芬兰的阿尔奈( Aarne)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 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 1928 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 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 “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简称 “AT 分类法 ”。 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 1 至 2499 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 分类的故事。 17.童话 解答: 童话又叫 “幻想故事 ”,是一种用 “超人间 ”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 简答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这类题型是就课程中较重要又规模不很大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简明回答。 但简明回答并不是只回答几条干巴巴的要点,还要进行相关说明阐述,只是不要求像论述题那样要举出例子来论证。 所以应注意避免回答过于简单的倾向,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答得丰富些。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传说的价值、四大传说的结 局艺术、四个结局的内容要点、四大传说的结局的特点、产生原因、艺术价值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与神话的区别以及与传说的区别、生活故事的含义与特征 第六章: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民歌的功能 第九章: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类型 三、 练习题 1.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 2.简述传说的主要价值。 3.民歌的功能有哪些。 4.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6.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 7.简述仪式歌的含 义与主要形式。 8.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9.什么是生活故事。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1. 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 1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