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注释及译文内容摘要:
辎重③。 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译文】 凝重是轻浮的根基,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圣人整天行走,都不离开供应衣食的车辆。 虽然有美食胜景,但他却能安然处之,超然 物外。 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却还要轻率处理天下大事呢 ? 要知道,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啊。 【注释】 ①君:主宰。 ②根:根本,根基③圣人:指 理想之主。 ④辎重:军队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⑤荣观:美好的景观,指华丽的生活。 ⑥燕处:安然处之。 ⑦万乘之主:大国的君主。 乘指车子的数量。 ‚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⑧轻:轻率。 第二十七章 【本经】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 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出现漏洞;善于计算的人,用不着借助于筹码;善于关闭门户的人,不用门栓锁头,却叫人打不开;善于打结的人,没有绳索疙疸,却叫人解不开。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使人尽其才,因而也就没有人被遗 弃;总是善于物尽其用,因而也就没有器物被抛弃。 这叫做藏而不露的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 不重视自己的老师,不爱惜自己的借鉴,即使是聪明人,也会变糊涂。 这叫做重要玄妙的道理。 【注释】 ①辙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 ②善言: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 ③瑕谪:过失、缺点、疵病。 ④数:计算。 ⑤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 ⑥关楗:栓梢。 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 ⑦绳约:绳索。 约,指用绳捆物。 ⑧袭明:内藏智慧聪明。 袭,覆盖之意。 ⑨资:取资、借鉴的意思。 ⑩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 第二十八章 【本经】 知其雄①,守其雌,为天下 溪 ③;为天下溪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 黑,为天下式④;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⑤,复归于无极⑥。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⑦;为天 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⑧。 朴散则为器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⑩。 【译文】 知道自己是强大的,却保持柔弱的形象,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就能长久保有美德,回归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知道自己是明智的,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做了天下的范式,就能长久保有美德而没有过失,回归到宇宙的原初状态。 甚至自己是高贵的,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深谷;做了天下的深谷,就能长久地拥有完美的德行,以返朴归真。 浑然一体的原初状态被剖开以后,就成为器物。 有道的人沿用真朴,成为百官之 长。 因此,高明的器物制作者,不割裂损伤原物的本真。 【注释】 ①雄:比喻刚劲、强大。 ②雌:比喻柔弱、谦下。 ③溪:沟溪。 ④式:范式。 ⑤忒:过失。 ⑥无极:指最终的真理。 ⑦谷:深谷,比喻胸怀广阔。 ⑧朴:朴素。 指纯朴的原初状态。 ⑨器:器物。 指万事万物。 ⑩割:割裂。 第二十九章 【本经】 将欲取 ① 天下,而为 ② 之,吾见其不得已③。 天下神器 ④ 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 ⑥ 或行或随,或 呴 或吹 ⑦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⑩。 【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 我看他不能成功。 天下体现 ‚道‛的意志,不可按人的意志去 强行 改变它。 企图 用强力 改变它,必定失败;企图 用强力 把持它,必定会失去它。 因此, 天下万物 有前行有后随,有轻 呵气 有 猛劲吹风 ,有的强壮,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 因此,圣人主张戒除 走极端,戒除奢侈,戒除 过度。 【注释】 ①取:治理。 ②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 ③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 ④神器:神圣的东西。 ⑤执:掌握、执掌。 ⑥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 ⑦或 呴 或吹: 觑,轻声和缓地吐气。 吹,急吐气。 ⑧赢:赢弱、虚弱。 ⑨载,安稳。 隳,危险。 ⑩ 甚,极端。 奢,奢侈。 泰, 过度。 第三十章 【本经】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 辅佐君主的人,不凭恃武力威逼天下。 穷兵黩武往往造成一还一 报,循环不已。 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战乱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成功了也不要自以为是,成功了也不要骄傲。 靠武力达到目的,是迫不得已的事。 取胜以后也不要称强。 事物 过于强大就要走向衰朽。 过于强大就违反了大道。 违反大道就会过早地消亡。 【注释】 ① 还:还报、报应。 ② 凶年:荒年、灾年。 ③ 果,成功之意。 指达到获胜的目的。 ④ 取强:逞强、好胜。 ⑤ 壮:强壮、强硬。 ⑥ 不道:不合乎于‚道‛。 ⑦ 已:消亡,死亡。 第三十一章 【本经】 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 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 之众,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武力是不吉祥的东西,就连某些动物都不喜欢它,所以心怀大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武力是不吉祥的东西,不是君子使用的器物,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它。 内心淡泊宁静才是高尚的。 战胜了也不加赞美。 如果赞美武力取胜,就等于喜欢杀人。 喜欢杀人的人,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所以,吉庆的事情,以居左侧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居右侧为上。 因此,偏将军站立在兵车的左边,上将军站立在兵车的右边。 战争中杀人众多,就用哀痛的心情去参与它,打了胜 仗也要用丧礼来办理。 【注释】 ①夫兵者:夫,发语词。 兵,武力。 ②物:动物。 也可指人。 ③贵左:古人以左为阳以 右为阴。 阳生而阴杀。 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 ④恬淡:安静、沉着。 第三十二章 【本经】 道常无名。 朴①虽小②,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译文】 ‚道‛ 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 体现大道原初状态的朴虽然微小。 但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君侯国王若 能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万物都将自动归顺。 天地间阴阳之气交合而降下雨露,人们不必指使,它就会自然均匀地洒遍大地。 一旦把朴加以裁制,就散解成为有名称的物质。 名称确定下来之后,就应知道适可而止。 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保持不发生危险。 大道与天下的关系,就好比川谷流入江海。 【注释】 ①无名、朴:这是指‚道‛的特征。 ②小:用以形容‚道‛是隐而不可见的。 ③臣:使……臣服。 ④宾:宾,服从。 ⑤自均:自然均匀。 ⑥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 ⑦不殆:没有危险。 ⑧之于,流入。 第三十三章 【本经】 知 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 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③者寿。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智者;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算聪明人。 能战胜别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 才是有志气的。 不离开适于自己生存的环境,就能长久;身虽死而精神仍存的,就不被人遗忘,才算真正的长寿。 【注释】 ①强:刚强、果决。 ②强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③亡:消亡。 第三十四章 【本经】 大道汜①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 功成而不有③,爱养万物而不为主④。 常无欲,可名于小⑤。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⑥。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普遍存在,左右上下无所不到。 万物依靠它生长,它却不发号施令。 成就了功业,却不据为已有。 它养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 它永远没有私欲,说它很渺小也可以;万物归附它,它却不自以为主宰,说它很伟 大也可以。 因此圣人始终不以伟大自命,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译文】 ①汜:同泛,广泛或泛滥。 ②辞:言词,称说。 不辞,意为不说三道四,不推辞、不辞让。 ③不有:不自以为有功。 ④ 不为主:不自以为主宰。 ⑤小:渺小。 ⑥大:伟大。 第三十五章 【本经】 执大象①,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②平太③。 乐与饵④,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⑤。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天下人都归依投靠他。 天下人前往归依、投靠,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就和平安泰。 拿出音乐和美味佳肴,吸引路过的客人驻足欣赏饮用。 用言语 来表述大道,是平淡无味的。 用眼睛看它,看不见;用耳朵听它,听不着;运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注释】 ①大象:大道之象。 ②安,乃,则,于是。 ③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④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⑤ 既:穷尽。 第三十六章 【本经】 将欲歙①之,必固 ② 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 ③ 之。 是谓微明④。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⑤于渊,国之利器⑤不可以示人 ⑥。 【译文】 想要让它收敛,不妨暂且让它张扬;想要使它削弱,不妨暂且使它增强;想要毁灭它,不妨暂且抬举它;想要剥夺它,不妨暂 且给予它。 这叫做隐藏意图。 柔弱的战胜刚强的。 鱼要生存就不可离开池渊,国家的有价值的厉害武器不可以轻易拿给别人看。 【注释 】 ①歙:敛,合。 ② 固:暂且。 ③ 与:给。 ④微明:微妙的先兆。 ⑤脱:离开、脱离。 ⑤利器:有价值的厉害武器。 这里指国家的刑法等政教制度。 ⑥ 示人:给人看,向人炫耀。 第三十七章 【本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 侯王若能守②,万物将自化③。 化而欲④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⑦。 【译文】 大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任何事情办不成。 君侯王公如果能遵循大道,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 任其自生自长,如果又滋生欲 念,我将用‚道‛去镇抚它们。 万 物在‚道‛的大原则下行事,将会变得没有欲念。 万事万物都没有欲念,而又清静淡泊,那么天下就自然安定了。 【注释】 ①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②守:遵循。 ③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④欲:指贪欲。 ⑤无名之朴:‚无名‛指‚道‛。 ‚朴‛形容‚道‛的真朴。 ⑥不欲:无欲。 ⑦定:安定‛。 第三十八章 【本经】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为之,而有以为⑤。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 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⑥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前识者⑨,道之华 ⑩,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11,不居其薄 ○12;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德行最高的人,不自以为有德,因此实际上就是有德;德行低下的人,惟恐失去德行,因此就没有德行。 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最讲仁爱的人总是博施于他人,却不需要凭借什么名义;最讲正义的人总是用 行动去贯彻他的主张,而这些行动都要打着某种旗号。 最讲礼仪的人总是强调区别尊卑贵贱,却没有人愿意照他们的繁文缛节去做,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去做。 大道丧失后,才有了德行,德行丧失后,才有了仁爱,仁爱丧失后,才有了正义,正义丧失后,才有了礼仪。 礼仪是忠厚诚实的社会风气衰落的产物,也是祸乱的开端。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也是愚昧的开端。 因此,大丈夫立身厚重,而不喜欢轻薄;追求朴实,而不崇尚浮华。 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选取淳厚朴实。 【注释】 ①上德不德:具备上德的人,顺其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②下德不 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 ③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④无以为:无心作为。 以,心、故意。 ⑤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⑥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⑦薄:不足、衰薄。 ⑧首:开始、开端。 ⑨前识。老子注释及译文
相关推荐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 因此,圣人处理任何事务都不脱离他的承载、供养者;虽有荣华显贵的地位权能,却能坦荡从容,超然处之。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要强逞己能而轻举天下。 轻举天下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施政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计,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
关证明材料;否则,其投标将视为无效投标。 投标文件的初审(符合性审查) 评标委员会将审查投标文件是否完整、资格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投标保证金是否合格、有无计算上的错误等。 开标时,投标文件中开标一览表内容与投标文件中明细表内容不一致的,以开标一览表为准。 投标文件的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不一 致的,以大写金额为准;总价金额与按单价汇总金额不一致的以单价金额计算结果为准;单价金额小数点有明显错位的
号码; 如果有身份信息,必须是商人身份,不可是与商务无关的身份。 双方购销合同要求是由外商签字、我方企业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的合同或售货确认书等材料的复印件,以证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关系。 各种附件不可以使用感应传真纸,感应传真纸上的内容必须经复印后,方可使用。 各企业邀请外商来华,由各企业外事专办员到义乌外侨办办理。 以上小小资料,供参考。 一般邀请函有国外客户要来参观公司索要
the couch as Ross enters.] Ross: Hey! Rachel: Hey, hubby! Ross: Yeah. Yeah, actually um, I wanted to talk to you about that whole annulment thing? Rachel: Uhhuh. Ross: I‘m not going to do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