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测试卷内容摘要:

应发生时,得到的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试计算: ( 1) 电解后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 2)原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8 克二价金属的氧化物固体中加入稀硫酸,使其恰好完全溶解,已知所消耗的硫酸体积为 100 毫升,在所得溶液插入铂电极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收集到 224毫升(标准状况)氧气,在另一个电极上得到 克该金属。 ( 1)根据计算确定金属氧化物的名称。 ( 2)计算通电后硫酸溶液的物质量浓度(溶液体积按 100 毫升计算)。 (二)能力测试 一、选择 题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高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度;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铁)比马口铁(镀锡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池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入液态冰晶石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锈蚀生成 Fe2O3 nH2O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3.右图是电解 CuCl2 溶液的装置,其中 c、 d 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 为负极、 b 为正极 B. a 为阳极、 b 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 d 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4.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 p H 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 OH- ,故溶液 pH 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5. 对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这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 B. 这是电解 NaOH 溶液的装置 C. Pt 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 2H+ + 2e- = H2↑ D. Fe 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4OH- - 4e- = 2H2O + O2↑ 6.能够使反应 Cu+2H2O=Cu(OH)2↓ +H2↑发生的是 A.铜片作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作原电池的正极,氯化钠作电解质溶液 B.铜锌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 C.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钠水溶液 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铜水溶液 7.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性能电池,总反应为 2 H2 + O2 = 2 H2O,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H2 为负极, O2 为正极 B.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 PH 不断增大 C.负极反应: 2H24e +4OH=4H2O D.正极反应: O2 + 4e +2 H2O=4OH 8.铁棒与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 ,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棒附近产生 OH B.铁棒被腐蚀 C.石墨棒上放出 Cl2 D.石墨棒上放出 O2 9.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CO3 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A.溶液的 pH 不变 B. c(Na+)与 c (CO32)的比值变大 C.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 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 10.用铂作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电解结束后 ,向剩余电解液中加适量水 ,能使溶液和电解前相同的是 A. AgNO3 B. CuSO4 C. NaOH D. NaCl 11. A、 B、 C 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①将 A 与 B 浸在稀 H2SO4 中用导线相连, A 上有气泡逸出 B 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A、 C 的盐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 C, (使用惰性电极 ),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A. A> B> C B. B> C> A C. C> A> B D. B> A> C 12.用石墨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在阳极收集到 氧气,中和电解时生成的酸需 250mL 某氢氧化钠溶液,则氢氧化 钠溶液的浓度是 A. L- 1 B. L- 1 C. 10mol L- 1 D. L- 1 1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 (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 它以固体氧化锆一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 (O2 )在其间通过。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 a、 b 均不参与电极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 O2 参加反应的 a 极为电池的负极 B.有 H2 参加反应的 b 极为电池的正极 C. a 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