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检测项目建议书内容摘要:

化如延迟时间等,即可计算出裂缝深度。 根据被测结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单面平测法和对穿斜测法。 当裂缝部位具有两个互相平行的测试表面时,采用斜测法。 此法直观、可靠,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 渗漏水 检测 内容 渗漏水位置 、水量、浑浊、冻结及原有防排水系统的状态; 漏水的水温、 PH 值检测,有必要可以进行水质化学分析。 设备 秒表、计量容器、 PH 试纸。 范围 渗漏水检测主要针对渗漏水较严重的区段进行检测。 地质雷达探测 测内容 1) 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以及 空洞或欠密实区的 8 位置和大小等情况; 2) 钢支撑的位置、深度及布置情况; 3) 围岩含水及导水情况。 测要求 1) 探测深度 衬砌外表面向围岩深处 内。 2) 钢支撑、钢筋网 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布置。 3) 拱背空洞 提供 空洞 的 起止桩号、深度和充填情况。 4) 围岩含水、导水情况 提供其分布范围,并对严重情况进行分析。 设备 检测采用美国地球物理探测设备公司 (GSSI)生产的 SIR3000型地质雷达。 图 41 SIR3000 型地质雷达 9 检测原理:探地雷达是通过天线将脉冲雷达波发射入被测物体,由接收天线接收不同物理性质物体的界面反射的雷达波,据此进行探查。 实测时将探地雷达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密贴于衬砌表面,雷达波通过天线进入混凝土衬砌中,遇到钢筋、钢质拱架、材质有差别的混凝土、混凝土中间的不连续面、混 凝土与空气分界面、混凝土与岩石分界面、岩石中的裂面等产生反射,接收天线接收到反射波,测出反射波的入射、反射双向走时,就可计算出反射波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求出天线距反射面的距离 D。 D=V△ t/2 式中: D 为天线到反射面的距离; V 为雷达波的行走速度;Δ t为雷达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反射波的走时,用 ns(纳秒, 1 ns=109秒 )计;可以用几何光学的概念来看待直线传播的雷达波的透射和反射。 V=C0/ε 1/2 其中: C0 为雷达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0cm/ns;ε为介电常数,由波所通过的物质决定。 即物体中的雷达波速由其介电常数决定。 如空气的ε空气 =1,水的ε水 =81,混凝土的ε在 4~ 6 之间。 实际上,雷达波之所以会在物体界面产生反射,是因为界面两侧物质介电常数不同。 10 图 43 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 雷达天线可沿测线连续滑动,所测的每个测点的时间曲线可以汇成时间剖面图像。 从一个测点的反射波时间曲线上去判别 其 反映出的情况 是困难的,但多个测点资料汇成的时间剖面,各测点接收到的同一反射面的反射波汇成一定图像,就能直观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反射面。 例如,一个与测量平面近于平行的反射面,如衬砌的外缘面,在时间剖面上就是与时间 0 基线近于平行的线;衬砌与岩体交界面的起伏 (反映了衬砌厚薄变化 )表现为有起伏的图像;钢质拱架的反射图像可能是一双曲线,在彩色或黑白灰度的图上也可能呈现一个个圆点;突入衬砌中的小块岩石、衬砌背后的空洞、两层衬砌间的空隙则多呈双曲线图像。 根据这些图像即可辩别不同的物体。 时间剖面图像是探地雷达成果的基本图件,其横座标为测点位置,纵座标为雷达波反射时。 可以用黑白波型图像 (波形图变面积黑白显示 )、黑白灰度显示、彩色色块显示等形式。 1) 测线布置 检测时在各检测隧道段的拱顶、拱腰以及边墙 3 个部位分别布 11 置检测剖面, 拱顶、左右拱腰、 左右 边墙各布置一条 线, 共 5 条测线。 拱顶为各隧道的正顶部附近、拱腰为隧道的起拱线以上 1m 左右,边墙为隧道的排水沟盖板以上 2m 左右 ,如图 42 所示。 图 42 地质雷达测线布置图 2) 仪器设备的参数选择 雷达是通过天线发射和接受雷达波的。 频率高的天线发射雷达波主频高、分辨率高,但穿透深度小;频率低的天线发射雷达波主频低、分辨率低,但是穿透深度大。 若选用 600MHz 天线作为工作天线 ,它的波长约为 20cm 左右,检测 30~ 50cm 厚的衬砌背后的空洞和深 1~ 2m 的坍方有足够的分辨率;采样最大时 窗 若为 40ns,可探测 ~ 2m 深。 但为探查深 度 达 5m 以上的情况,就要选择低频的天线,例如 200MHz 的天线。 其发射和接收的波长约 4~ 5m,分辨率较低,但采样时窗可设定在 200ns 以上,可探深 7~ 8 米。 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初期支护的情况和二次衬砌的厚度选用 6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