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长坡-九所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内容摘要:

) 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20 年 9 月 9 日 ) 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2020 年 11 月 8 日 )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20 年 4 月 1 日) 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020 年 1 月 )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995 年) 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1999 年)  《旅游规划通则》( 2020 年 2 月 24 日)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20 年版)  《海南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2020 年版)  《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 2020— 2020 年)  《陵水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 20202020)  《 陵水黎族自治县 新村镇总体规划》( 20202030 年)  《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 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 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其他规定  规划区现状条件的基础资料及有关技术资料  陵水黎族自治县 委县政府、建设局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 第 04条 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和海南省、 陵水黎族自治县 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要求 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海南省、 陵水黎族自治县 的有关规定。 第 05条 规划原则 突出主题与强调特色的原则 —— 突出长坡 九所村“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打造乡村风情旅游”的主题,强调其作为旅游度假风情村的独特特色。 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 以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以开发建设作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注重开发与保护的高度和谐,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统一规划与合理布局的原则 —— 通过先进统一的规划与科学合理的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 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达到“人与 自然和谐 共生”的高尚境界。 农村面貌美化与人居环境优化的原则 —— 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要求,以村庄现有居民利益为本,改善乡村风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新农村建设既要尽快解决关乎农民民生的最紧迫问题,同时也要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确保农村长远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 06条 法律地位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与图纸(含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本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文本和地块分图则的规 定和要求。 第 07条 批准及解释权 本规划是该规划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本规划经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新村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本规划由陵水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新村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本条例适用于规划范围 公顷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区范围内进行各种建设活动,未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和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陵水 黎族自治县 新村镇长坡 九所 片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人民政府 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4 第二章 上位规划 与相关规划 第 08条 《 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 》 ( 20202030 年) 村镇体系结构 结合《海南 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本次规划将新村镇居民点体系结构划分为“镇区 —— 乡村社区(重点发展基层村) —— 特色村庄(保留的特色基层村) —— 控制村庄(控制发展的村庄)”四个等级。 第 09条 《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 ( 20202030 年) 对长坡九所的 功能 定位 本次规划根据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文化设施的完善程度,确定长坡村、九所村、盐尽村为新村镇的三个乡村社区。 乡村社区 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要比基层村 高 一个档次,使其成为周边基层村和旅游区的服务中心。 第 10条 《陵水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 ( 20202020 年) 随着国家和海南省土地政策的调整和海南省旅游发展的进一步升温,历史遗留下来的清水湾土地闲置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旅游产业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该规划在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指导了海滨风景名胜区以及清水湾的各项建设。 同时指出应适当控制当地人口规模;建立合理的居民点体系;城乡统筹营造现代服务业就业体系;创建颇具地方传统特色的风土村庄和文明村落。 适当引导及安排当地原有劳动力的转型。 第三章 发展定位及规模 第 11条 总体思路 ( 1)通过合作式开发,探索新农村建 设发展的新模式 ( 2)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乡村生活空间结构 ( 3)借助旅游区开发,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收入途径 第 12条 发展定位 清水湾大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乡村特色旅游度假风情村 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协调发展的示范项目 第 13条 功能定位 以乡村文化、热带风情、滨海风光为特色,体现国际旅游岛新面貌,集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当地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热带风情新乡村。 通过 与清水湾的功能协调,在对规划区的功能继续提炼深化的基础上,确定其功能应是复合型的,主要有 养老居住、 度假居住、旅游服务、村民 居住 四 大功能: ( 1) 村民居住 — 包括安置当地居民的新型集中式宜居乡村,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 ( 2) 旅游服务 — 包括提供当地居民产业转型及提供一定旅游服务功能的风情街。 ( 3)养老居住 — 包括提供生态环境优良的养老公寓及相应公共配套设施。 ( 4) 度假居住 — 包括具有特色的热带滨海酒店和高尚居住等功能。 第 14条 规模容量 ★ ( 1)用地规模: 规划范围面积共 公顷,约合 3011 亩。 在规划区东北侧预留 公顷用地作为村庄建设发展预留用地。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公顷以内,占规划总用地面积 92%。 建设总量控制在 万平方 米 以下 ,毛容积率控制在以 以下,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在 以下。 ( 2)人口规模: 目前长坡村共有 1017 户,约 3401 人,九所村共有 380 户,约 1680 人。 规划两村共1730 户(其中长坡 1200 户,九所 530 户),约 8650 人。 规划区内总人口 31792 人,其中,规划村民人口 8650 人, 养老 度假居住人口 19591人, 短期度假人口 3551 人(按照 70%入住率)。 (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 根据《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内容和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户均占地面积不高于 175 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低于 38 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不低于 10 平方米。 第四章 总体空间布局 第 15条 规划结构 根据整个规划区的地形地貌、现状资源分析和用地功能适应性评价,规划区与协调区形成 “一核一心两轴三片区” 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 生态绿核。 即位于长坡村长坡旅游度假风情区的中央生态绿心。 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引入相应的公园配套设施,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社区生态绿心。 “一心”: 综合商业中心。 即沿长坡九所的村界分隔带形成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其中包括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多种服务功能。 “两轴”: 绿化景 观轴、功能联系轴。 即指贯穿规划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两条主要空间轴线,分别为生态绿轴和功能轴线。 绿化景观轴是以生态绿心为绿楔,南北延伸绿带至长坡安置区和清水湾休闲度假区 ,形成的生态绿色景观轴;功能联系轴线指贯穿陵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