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摘要:

”,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政策指导和硬性要求,人员素质不能有效适应业务发展,信贷人员对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知识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层行既不知道如何管理,也难以落实管理措施。 三是在基层行的客户服务部门,既要抓贷款营销,又要抓贷后管理,往往采用 “谁调查、谁负责、谁监管 ”的政策,造成难以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或者即使出现风险问题也随之隐瞒的现象。 导致农发行难以真实地监测到客户的风险状况。 三、担保风险 贷款抵押率高。 抵押率确定是否得当,是抵押贷款安全与否大关键。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抵押物的抵押率不能超过 70%,我国目前对抵押物的评估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定的规则,而且抵押物评估机构因为评估机构无序竞争,超值评估,导致农发行存在潜在风险,且农发行缺乏法律的专门人才。 一旦对方违约或抵押物贬值,农发行就可能遭受的本金、利息及其费用等损失。 抵押不合规合法。 因为我国的抵押多是不动产抵押,而且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权。 因此在日后的法律诉讼时,它使农发行处于不利的地位。 目前这类抵押在农发行抵押贷款 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因此导致当前可能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一是用假证抵押,重复抵押,债权落空。 二是有的企业为了获得农发行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贷款,在资产评估、财务报表时弄虚作假、 “注水 ”资产、不实抵押。 三是中介市场管理不规范,部分评估、审计机构的为获得更大利益帮助企业虚假增资、验资、审计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影响银行信贷决策,增大信贷风险。 抵押物难以变现。 目前农业企业多在乡镇,地理位置偏远,资产增值有限,不同程度存在变现难等问题。 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由于抵押物的损坏、严 重缺失,债务人的违法行为致使抵押物被收缴或征用,抵押设定无效或被撤销等原因,导致抵押权无法行使。 还有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获清偿,因质押物的损坏,灭失或已返还质物人致使债权人无法行使质权或质权的消灭。 担保无效。 因担保人的主体资格不适格或担保内容的违法等原因,使担保失去法律效力或被有权权力机关撤销。 担保通过对债权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而成为保障交易安全,转移交易风险的方法,担保使债权实现获得双重保障,把债务不清偿的风险转移给第三人,但若第三人主体不适格,无能力担保以及担保的行为内容违法,担保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效力,无法继续执行担保,使债权人无法清偿债务。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是指因市场价格如利率、汇率、股票和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对于农发行而言,由于业务的限制,目前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和商品价格变动。 其一,传统的信贷业务决定了农发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差,而且长期以来利率水平因受央行管制而相对稳定,利率风险并不突出。 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农发行筹资方式的转变,“借短用长 ”导致资产负债期限的不 相称已日渐突出,同时,客户提前还款造成的期权性风险也是农发行利率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其二,由于农发行职能所在,贷款客户均为涉 “农 ”企业,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收购及加工原料绝大多数从农户手中收取,跨区收购少,产品销售市场十分广泛。 原料收购价格和产品的销售价格常有波动,存在较大的价格风险。 再则企业效益主要靠规模经营盈利。 企业经营效益稳定性不强,也可能造成农发行的风险。 五、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银行面临的最传统的风险。 农发行开 办商业性贷款后,贷款主体大幅增加。 基层行较难全面掌握企业诚信状况,特别在当前涉农资金紧缺形势下,更不能忽视信用风险。 一是企业制造虚假的经营现象,通过做假账、假报表等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用于企业解决财务危机或者挪作其它用途。 二是当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或市场风险时,企业往往利用假破产、另立公司、转移财产等行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 其三地方政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往往以 “政府信用协议 ”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贷款平台,积极出台 “贷款投放奖 ”、 “贷款余额净增奖 ”等奖励措施,刺激银行放贷。 但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普遍存在 “重放轻收 ”思想,在银行收回贷款或维护债权时并未给予有力支持。 一旦企业遇到市场风险或经营风险,危及贷款时,银行要维护自己的债权,政府既不愿也无力为企业行为清偿债务。 四是有的企业采取非正常攻关手段,以人情等手段干扰贿赂信贷人员行领导,使不具备贷款条件企业进入到农发行贷款对象中,从而造成贷款风险。 强化农发行资产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转变风险管理理念,创建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理念是银行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在风险管理方面采取的常规性制度。 转变风险管理理念,一是强化资 本约束的经营发展理念 ,正确理解强化风险管理与加快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将风险由专员管理转变为风险管理全员参与。 三是在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展开中 ,相关信息应及时、准确、全面地沟通、披露 ,尽量做到 “公开化 ”,提高透明度 ,从而为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信息支持。 四是消除过去被动的、消极的事后 “亡羊补牢 ”型风险管理思想 ,创建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理念。 在推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同时还应设计一套合理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 ,将员工的奖励与其风险管理效果挂钩。 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农发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一是要严格贷款准入制度。 对客户实行贷款准入制度是农发行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流动、实现应有效益的第一道关口。 面对目前政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