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有关问题及优惠政策内容摘要:

将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 00 七年六月十二日 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市城 中村改造依法、健康、有序的进行,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形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 城中村是指在本市建成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 ,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村(组)是指改造范围内的行政村、享有对集体资产处置权的村民组(自然村)或转制后的股份制公司;本规定所称村民 ,是指我市户籍改革前在册的农业人口。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 安置房是指按照规定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区人民政府认定的用于安置村民的新建住宅和安置村(组)办公用房、集体经 济用房的新建房屋。 第五条 城中村改造的安置开发比为 1: 2。 本规定所称安置开发比是指安置房的建筑面积与配套开发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之比。 第六条 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目标:通过城中村改造,把原农民聚居村落变成现代化城市社区。 第七条 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区级负责、因地制宜、一村一案,条件成熟一个,审批改造一个;以旧村改造带动配套房地产开发,配套房地产开发为城中村改造提供资金保证。 第八条 城中村改造的方式: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村(组)可以自行筹集资金进行改造,也可以通过招 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改造;在村(组)所有土地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可以一次性改造,也可以分步实施改造。 自行改造的村(组)应成立全资集体性质或村民合股性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授权具体运作本村(组)改造的相关事宜,严格依法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具体负责本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的组织实施。 市规划、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建设、市政、房管、公安、财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防、土 地储备、文物、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做好城中村改造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按法定程序办理城中村改造的各种手续。 第十条 城中村改造应按照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依法保护村(组)及村民的合法权益 ,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及投资者的利益,达到村民、开发商、政府 “三满意 ”。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 城中村改造的范围为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建成区范围内的村(组)。 第十二条 有多个村民组的自然村,应以自 然村或村民组为改造单位;村(组)或自然村内的所有土地,应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土地面积不足改造需要的村(组)可对周边旧城区进行连片改造,但应统一规划、统一改造。 第十三条 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市规划部门应会同市国土资源、建设、市政、土地储备等部门及区人民政府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编制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 ,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 ,作为指导全市城中村改造的依据。 第十四条 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一)各区人民政府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中村控 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条件 ,以片(区)、村(组)为单位 ,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报市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后 ,作为城中村改造分期实施的依据。 (二)区人民政府应组织承担安置房建设的开发企业,委托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 , 充分听取村民意见 ,以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编制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报市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的要求。 (一)规划的编制应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 (二)总体规划的编制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 ,对城中村的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 其主要内容包括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建设用地布局、各项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分期实施改造的建议。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制 ,除依据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外 ,还应明确以下内容 : 1.城中村改造的用地范围。 2.根据拆迁安置人口、户数以及该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区位等因素 ,合理确定的拆迁安置用地性质和规模,核定村民安置用地、配套开发用地的面积; 3.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合理确定的其余用地性质和规模; 4.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布局。 第十六条 城中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注意与开发建设项目相结合 ,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规划编制深度要求。 城中村改造的配套开发商品房,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20]37 号)套型面积控制比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和配套开发商品房的规划设计审批,要在充分考虑改造城中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本着积极推进、可操作性强的 原则,合理确定城中村改造用地的各项指标,并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八条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进行。 第十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和规划控制区域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保证城中村改造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 第三章 土地管理 第二十条 村(组)使用的土地,经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同意,区人民政府审核确认,按土地利用现状依法转为国有,并依法确认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办理国有土 地使用证。 村(组)使用的土地,应当以村(组)为单位,一次性全部按《土地登记规则》规定的程序办理申请和登记发证手续。 第二十一条 安置房和规定安置开发比以内的配套开发商品房用地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规定安置开发比以外的土地,纳入市人民政府统一收购储备,收益由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分成,比例由市人民政府另行确定。 第二十二条 凡未转为国有的城中村土地,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建设手续,并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开发改造的,按违法用地查处。 已登记发证的城中村土地或已经处 置的城中村土地,在安置房未完成之前,未经村(组)同意,不得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三条 土地偏少的村(组)可由区人民政府协调与有富余土地的村(组)联合进行改造。 第四章 建设和拆迁安置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开工建设的 ,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和城中村所在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组)应当予以制止 ,并由建设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违法建设工程予以查处。 第二十五条 城中村改造中的城市道路、排污、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 ,统一纳入城市市政和公用设施的建设管 理。 第二十六条 实施拆迁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按照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正式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二十七条 城中村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应载明拆除住宅房屋的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的具体补偿标准 ,供被拆迁人自由选择。 第二十八条 原村民合法宅基地上住宅的拆迁补偿、安置以建筑面积为依据。 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面积、区位、用途等因素确定。 原则上三层以下(含三层)的合法建筑,按市场评估价给予补偿。 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 , 原则上三层以下(含 三层)的合法建筑,按拆一平方米还一平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