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论文:辛亥革命“失败”辨析内容摘要:

意识形态,而不是史家应有的客观态度。 二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否标志着革命的失败 ?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辛亥革命的主体力量是由各种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团体构成的。 他们在推倒满清、结束帝 制这一点上走到了一起,但政治理念、思想基础和革命风格大不相同,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也不相同。 简单说来,影响最大的是两股力量:一是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炳麟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二是以汤化龙、谭延闽、汤寿潜、张謇等为代表的立宪派。 前者一直坚持激进的暴力革命道路,本部在海外,在国内的活动主要是在边远省份组织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同时进行暗杀活动,给朝廷官员制造了恐怖,打击了统治者的气焰。 后者则本来致力于立宪,因为清廷竭力拖延。 才绝望而在革命爆发时转而支持革命、赞成共和,但在革命中仍然属于稳健派。 “ 革命派之外, 立宪派是唯一最进步的民主力量,他们在呼吁救亡图存,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人民的民主权利,挽回利权,保路斗争,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建立各种社会团体,启迪人民政治思想等问题上,均走在社会的前头。 ” 辛亥革命的成功,革命党人固然起了重要作用,但以各省咨议局为代表 的原立宪派举足重轻。 这两派之间虽然有差异,有矛盾,但在革命中常常是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 让汤化龙打响第一枪是不可能的,让状元张謇、会元谭延闿去引爆第一颗炸弹也不可能,但在革命党人打响第一枪之后,他们却愿助一臂之力推倒帝国大厦。 这一臂之力 是决定性的。 正因为有了他们,各省独立才大多那样顺利,革命成果才得以巩固。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孙中山与黄兴组建南京临时政府时,各部总长 9 个席位,原立宪派占了 6 个。 其实,孙中山与黄兴更愿意使用自己的同志,同盟会那些青年领袖也不乏才干。 但在最后,还是不得不尊重革命的功绩和影响,只好让原立宪党人占了多数席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袁世凯出任大总统,主要代表了他们的意愿。 因为在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立宪派更了解袁世凯,也更信任袁世凯。 无论是独立各省的都督们,还是他们派驻南京的代表们,在革命之前,很少有人见过孙中山,也很少有人 了解孙中山。 对于袁世凯,他们却无不知晓。 所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参议院全票通过的。 一个多月之前孙中山当选,并未获此殊荣。 参议院公告称袁世凯是 “ 中国第一华盛顿,世界第二华盛顿 ”。 他们并非没有想到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但在他们眼里,孙中山只是 “ 暂代 ” ,当然不是 “ 中国的华盛顿 ”。 而袁世凯虽是继任,却仍然是 “ 中国第一华盛顿 ”。 国民党的史家常常为此 愤愤不平,但在当时,同盟会议员却也没有反对。 历史的现场是需要尊重的,史家应面对历史现场。 袁世凯在后来臭名昭著,但在辛亥革命时却如东方红日。 在辛亥革命的 过程中,袁世凯的身份有一个变化过程。 出山之初,他的身份是革命的镇压者,但并未真心用力镇压。 南北议和开始之后,在国人的眼里,他已不是革命的对立面,而是成为革命阵营的另一个方面军。 他虽然没有像黎元洪、黄兴等革命领袖最初期待的那样反戈一击、直捣黄龙,却在最后与黎 元洪、孙中山等一起完成了终结帝制、创建共和的历史任务。 正因为这样,包括同盟会领袖在内,当时都把他看作“ 共和元勋 ”。 革命党人庆祝革命成功的那些传单,印了“ 共和三元勋 ” 或 “ 共和四元勋 ” 的画像,其中都有袁世凯。 所谓 “ 三元勋 ” ,是黎元洪、孙中山、袁世凯。 所谓 “ 四元勋 ” ,加上了黄兴,是因为有人为他抱不平。 对于袁世凯的贡献,当时的人们并无异议。 袁世凯后来恢复帝制,为千夫所指,但史家面对历史,却不应以后非而抹杀前是。 查看当年的文献和报刊,袁世凯做总统可谓众望所归,并不像后来的教科书所说的那样是 “ 篡夺 ” 或 “ 窃取 ”。 说袁世凯 “ 窃国 ” 的人是有的,但那是清皇室的人,坚决反对清帝退位的宗社党人,还有几个在进入民国之后拒绝与民国合作的顽固遗老。 至于革命党人和立宪派,是没人说袁世凯 “ 窃国 ” 的。 因为当时的人们知道,宗社党和遗老们说袁世凯 “ 窃国 ” 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的确是连哄带吓,才说 服隆裕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清帝退位,政权又落到了他袁世凯手里,这的确有 “ 窃国 ” 之嫌。 但对于革命者而言,袁世凯 “ 窃国 ” ,是从清皇室手里 “ 窃 ” 的,而不是从革命党人手里“ 窃 ” 的,而且是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一起督促他 “ 窃 ” 的。 正因为他 “ 窃国 ” 成功,革命党人才为他欢呼,参议院才全票选举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际,虽然宣布了民国成立,但革命并未成功,因为清帝尚未退位、帝制尚未终结。 辛亥革命的成功以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为标志。 如果因为使清帝退位的是袁世凯而不是孙中山,就不愿直面这一事实,像对待 武昌首义一样,因为它不是同盟会领导的就努力贬低它,是不应该的。 讲辛亥革命必须以孙中山的活动为主线,那是 1927 年后国民党的党国意识形态的产物,时至今日,不应让它继续遮蔽历史。 三 翻阅一部又一部关于辛亥革命的史著,查看一本又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归纳起来, “ 失败论 ” 的经典论据除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之外。 另一点就是 “ 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 辛亥革命的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甚至根本就 没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然而,这同样不能成为辛亥革命失败的证据。 因为辛亥革命本来就没有把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目标, 也没有把它作为必需完成的历史任务。 无论孙中山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