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内容摘要:

1电话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 (PC 到 PC、 PC 到电话、电话到电话 ) 校园网络也称 (校园网 ) 2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要素是 (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 ) 2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 (构想阶段、理论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和深入发展 阶段 ) 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 (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 2教学目标阐明的主要方法有 (行为术语法、表现性目标表述法、内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 2教学设计中教学目的的评价一般包括 (起点水平测验、前测;练习测验、后测 ) 2电视系统通常由 (发送、传输、接收 )三部分组成 2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三种不要的研究层次,即 (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教育技术层次 ) 二、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 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 协作学习:是在充分利用各种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学习形态 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生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双耳效应:人耳主要靠双耳效应来进行声音定位的。 由于头部近似于一个球体,双耳又位于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耳朵连线的中点垂直面上,则声源到双耳的距离就不相等,从声源发出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不一样,相位也不一样,声音的声压级因头部的遮蔽作用而有差异,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简介传播。 1视觉惰性:人眼的亮度感觉总是之后于实际亮度的特性成为视觉惰性。 1 CCD(电荷耦合器 ):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他的电源数量 像素决定了成像质量,像素越高成像质量越高。 1彩色饱和度:专门控制图像色彩的浓淡。 1 DC:数码相机 DV:数码摄像机 1计算机辅助教育:简称 CBE 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简称,它设计教学、科研和管理教育的方方面面。 1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通常将用于执行教学认任务的多媒体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简称课件。 1超文本:就是一种计算机来实现连接课件中相关页面的结构,这里的文本指的是文字信息,在一个课件的页面中把某些文本通过 链接引向其他页面,该文本则以醒目的形式显示,读者在浏览页面时可以通过该链接交叉引用其他的相应页面。 此外,在被链接的页面中又可以这种方式链接别的页面。 1超媒体:在超文本结构中,除了文字链接以外,还可以对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链接,从而出现超媒体的概念。 超文本 +多媒体 =超媒体 1流媒体:指的是一种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上播放获得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 或其他多媒体文件。 多媒体素材:是指多媒体课件中所用到的各种听觉、视觉材料。 一般的,根据素材在磁盘上存放的文件格式不同,可将素材划分为文 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种类。 2 FPT:是文件传输协议的所写,它是目前在 Inter 上 TCP/IP 协议的一部分,是一种主要的文件传输手段。 2视频会议:是指利用视频和显示设备,经过号压缩及编程解码处理,通过网络的传输在两个或多个地点之间实现交互式实时音、视频通信。 2 VLE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学习与管理系统,主要用来支持网络学习的内容传递、促进师生间的交互、学习评价和管理等活动。 也称为虚拟学习环境或学习管理系统。 2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 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它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2教学评价技术:就是评价者为了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手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中的相关数据或证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评判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2 Blog:是 Weblog 的简称,也成为网络日志,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叙排列。 三、简答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是什么 ?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与相应时间 ? (1)视觉教育阶段 (20 世纪 30 年代初 )(2)视听教育阶段 (20 世纪 30 年代 50年代 ) (3)视听传播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 60 年代 )(3)教育技术阶段 (20 世纪 70年代至今 )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具体可以体现在: (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1)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结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略 (P25)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加涅提出的九段教学法 ? 第一段引起注意;第二段告知目标;第三段提示回忆先前知识;第四段呈现教材;第五段提供学习指导;第六段引出作业;第七段提供反馈;第八段评估作业;第九段促进保持与迁移。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 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什么是网络传播 ?有什么特点 ?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特点: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性、信息的大容量、见多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简述有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模式名称 ? (1)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2)香农 韦弗传播模式 (3)贝罗传播模式 (4)海曼 弗朗传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