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内容摘要:

、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度提高我市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加快建设专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 、科技企业孵化器、市域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等一批创新载体,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农业科技企业。 到 2020年,实施 1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培育 4家创新型企业和 25家高新技术企业, 10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 10件以上。 进一步推动采标、制标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争取标准“话语权”。 积极贯彻实施服务、环境、能耗等标准,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紧跟城市化建设进程,研究实施城市标准化战略工作, 将标准化工作延伸至城市建设、社区建设和行政服务等领域。 到 2020年,力争主导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 5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达到 87%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 60%以上,块状产业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 30%以上,建设2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围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和环保领域,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政策,进一步完善品牌体系,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商标、商号),同时创建一批 享有社会美誉度的工程品牌、服务品牌和生态品牌,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区域品牌。 到 2020年,力争拥有 1个 XX省政府质量奖、 1个 XX区域名牌、 1个市长质量奖、 30个 XX名牌产品,市级以上名牌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0%以上。 力争建筑行业鲁班奖等国优工程 1个,钱江杯等省优工程4个,瓯江杯市优工程 12个,省级服务名牌 1个,市级服务名牌 2个。 省级以上生态镇(乡)比例达到 80%,市级生态镇(乡)比例达到 80%, 35%的行政村成为市级生态村。 (二)建立健全四大体系,夯实质量基础 ,增强质量安全防控能力。 各镇(乡)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建立起“业主落实主体责任、政府牵头协调、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对评估、监测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开展专项整治,将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全面推行质量安全区域监管模式,逐步解决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问题。 ,增强质量技术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工程质量检测、环境监测等技术机构的建设。 注重发挥质量中介机构作用,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品牌培育、科技创新、市场调查、质量评价、创意设计等环节提供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服务。 ,增强质量行为的约束能力。 以 XX政务网等网络媒体为平台,设立质量诚信“红黑榜”,依法公开质量信息、违法案件及处理结果,引入有效的社会监督。 推动建立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引导企业注重质量信誉,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质量文 化,树立质量 XX、信用 XX的新形象。 ,增强质量建设引导能力。 综合运用检验检测、市场调查、环境监测等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实施质量状况调查制度,研究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统计指标体系。 以指标体系为指导定期开展质量建设考核评价,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动、领导小组主推的责任落实机制。 (三)全力建设五大工程,提升质量水平。 广泛开展质量强镇(乡)、质量强业(行业)、质量强企(企业)的创建活动,将质量强市建设的工作部署传递到基层单位,形成从政府到企 业的创建格局。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到 2020年,争取 50%的镇(乡)达到“质量强镇(乡)”评价标准,主导产业达到“质量强业”的评价标准,各骨干龙头企业全部达到“质量强企”的评价标准。 质量强市建设始终要把质量安全摆在首位。 要充分发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严格市场准入、环境准入;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巡查、飞行检查、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构筑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和监督网络;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产品、工程、服务、环境领域质量违法犯罪案件,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者隐患的案件 一查到底,案件案情未查清的不放过、安全隐患未处理的不放过、违法犯罪分子未得到惩处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 到2020年,全市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质量安全环境全面改善。 推行质量强市建设“项目工作法”,市质监、商务、住建、环保等部门和各镇(乡)要根据“十三五”期间质量强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将重点工作转化为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使质量强市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十三五”期间,全市范围内推进 10项质量强市重点项目建设,定期公开项目目标计划和执行情况,由社会各界监督执 行。 以市长质量奖为导向,推动我市企业积极参与“千争创万导入”活动(即全省千家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万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活动),到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或精益管理等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企业质量管理状况明显改善。 获国家、省、市、市级政府质量奖的企业达到 10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